劇名:Rotten (紀錄片)
集數:2季,每季6集,一集約45分鐘
劇情大綱:寫實紀錄片,探討不同食物背後的利益糾葛及同業對手惡性競爭,第一季探討6項食物,分別為:蜂蜜、花生、大蒜、家禽(雞肉)、牛乳及魚類。第二季....還沒看XD
心得:
看完很沉重,非常沉重,為了錢,食品業者可以做出這樣不道德的事情,為了將利潤最大化,這部紀錄片第一季已經看完一段時間遲遲沒分享,覺得難以面對,美國揭露食品業的黑暗面,反觀臺灣呢?以前的劣油案不也雷同,看蜂蜜那集,因為蜂蜜產量不足因應市場需求,為了賺錢抹滅良心,摻雜楓糖(成本低的糖)魚目混珠,反正一般消費者也吃不出來,(頂新劣油可以撐著麼久才被爆料,一般消費者很難區分,傾向相信政府機制可以控管食品的品質),無奈有心(黑心)商人想騙時,消費者要如何自保?食品業者在勾心鬥角為了利益而混戰,惡性競爭政府又難以監管(可能是同流合汙或是不知情),不論何者最後都是消費者受害(花了大錢買到劣質商品,甚至有可能損害健康或生命),看完對食品業者信心度下降(為了獲利不曉得會用甚麼騙術),多吃天然食品少吃加工品,不曉得加工品加入的東西長期累積對人體會如何....
雖然覺得業者很可惡,但老實說這紀錄片有些時候有點沉悶,用辦案的方式呈現,如果案子不精彩觀眾如我不見得有耐心等到劇情反轉的時刻,尤其案情的主角是食物(被害人是業者時),這紀錄片有一個優點,盡量去取得相關人員的兩方說法(很常互相矛盾,都說對自己有利的部份),甚至有訪問到被害人(家禽被偷、消費者花生或牛奶過敏求償、惡性競爭偷蜜蜂!)等等,這些是一般消費者不會特別注意的,但現實是若消費者不去注意這些資訊,會讓不肖業者有機可趁,如果造假說謊沒事,短期內吃了人不會死,又可以得到可觀的利潤,食髓知味,這樣的事情就會一再發生,唯有消費者更小心謹慎監督及注意飲食,政府也要發揮該有的查核及監管機制,為了消費者長遠的健康,業者也要自我要求。若是對食品業黑心面有興趣的人可以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