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是一個月前的一次聚餐話題,沉澱了許久分享給大家。
服務的單位有二位決定離職另尋目標,其中一位告訴我:覺得在這邊工作過得太安逸了,應該要挑戰一點不同的事情。就決定離開了。
他的目標是去美國當博士後研究員。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有這樣的目標實在讓我覺得慚愧。我只在意能不能準時上下班、福利如何、公司離家不要太遠、工作壓力不要太大,可以有一些時間做自己的事情。
安逸,已經在我內心成形,希望能無憂無慮的過日子。這是一種選擇,而這樣的選擇可能影響未來十年後。
除了工作之餘,我不停的閱讀及訓練自己的語言聽力(認字能力還是很差)。我希望能找到更大的舒適圈。
財富的部份也希望有一張更大的安全網,每日省吃儉用。
近期看了一些關於街友的影片及看了"無家者"這本書,人生數個錯誤的決策讓他們淪落於此。
如果~他們有養成儲蓄習慣、不碰菸酒毒品、對家人能更包容,維繫良好家庭關係....是不是他們就不會變成這樣?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即使享受的年代,儲蓄存不了什麼錢、市區房價貴的不合理、工作收入跟二十年相比幾乎凍漲,但是,我們就只能默默接受這些現況嗎?
在困難的環境下更要想辦法讓自己生存下來,然後衝出自己的人生高度。
我已經很幸運,現在的目標是盡量累積資產及創造現金流,讓被動收入>主動收入。增強自己的工作技能及能力,讓主動收入可以增加。
主動學習、讓工作可以更具發展性、擴展舒適圈,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