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弱勢族群書籍分享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家住垃圾山

源起:在圖書館隨意瀏覽時發現這本書。

心得:這本書的世界觀與一般中產階級的生活猶如天堂與地獄之別,閱讀完深感震撼,我們的垃圾是這些人賴以生存的唯一方式,他們必需從垃圾中找到有價值的東西,在惡臭容易受傷的環境下工作,同時也是政府不願正式承認他們的存在,他們在社會中比一些動物還不足。

想像在垃圾山翻找東西的畫面,危機四伏,可能會翻找到屍塊、被尖銳物刺傷、被同業攻擊、黑道勢力介入、政府部門驅逐、被挖土機意外撞擊、因為垃圾穢物影響呼吸系統,同樣為人,他們使用的是別人視為垃圾的東西,加上政府效率不彰,垃圾山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而書中主角們因為先天條件不佳,加上為了生活而不得不做出爛決策,例如:借貸創業但毫無市場,最後失敗作收,反而讓經濟更雪上加霜。

以下節錄令我印象深刻的段落: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不伸手,他會在這裡躺多久?

源起:

好奇無家者的生活,以及社工如何處理及面對無家者的工作,對於芒草心協會對於無家者付出及舉辦的活動也偶有關注,無意間發現有這部作品,而找來閱讀。最主要想從中獲得社工及無家者的生活經驗,提醒自己在生活的決策中避免落入到社會最底層的生活,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閱讀第一線接觸的社工及研究人員,由他們的視角分享所見所聞。

書中大綱:

由社工的視角講述他工作上遇到的困境、社工與無家者之間的愛恨情仇、無家者對社工的反饋、無家者藉由芒草心的活動講述自己的故事。萬華,幾乎是無家者大本營,也是社福機構、政府關注的地方,書中出現許多無家者:阿北、小胖、阿火、光伯、阿源,他們每個人都個性鮮明,都會做出讓社工哭笑不得的事情: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危殆生活| 社會人文| 每週好書讀| 中央社

這是一本沉重但有意義的書籍,在閱讀此作品前已讀過「無家者」及「街頭生存指南」等關於無家者議題的作品,這部作品厲害之處在於從更寬廣的面向討論無家者,除了將無家者依類型進行分類外,連同他們之間互動、飲食、住宿、關係、社會資源等皆有著墨。前幾部作品將主角放在無家者身上,這部則除了主角外,連主要關係人也列入討論,交織出一幅更龐大的生態系,我們還可以發現政府在面對弱勢團體的政策上,不論是無家者或是老人,政府並非通盤嚴謹長遠的政策與規劃,最主因是:他們並非優先需要被照顧需求對象,政治人物將重點擺在刺激經濟、消費及選舉上,而弱勢族群的問題總是不會被注意,(我想除非執政的政治人物自己遇到時,這問題才有可能被列入討論)。而無家者他們其實也不太喜歡依靠政府的解決政策(原因在書中有深入探討),主因是規定太多且繁瑣,加上政府的目標與無家者的需求有明顯落差,導致成效不彰。另外本書也適時的破除一般人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例如:無家者好吃懶做都不工作、錢都拿去亂花不存下來等,讓讀者可以更客觀及近距離觀察到無家者的生活及他們遭遇的困難,也讓讀者明白無家者的議題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對與錯,而是複雜交織的結果展現,政府及一些助人團體雖立意良善,但在書中可以看到幾個例子,有些助人者並沒有同理心及以對等身分在進行善事,這樣的作法反而會讓無家者感覺被羞辱而不想被幫助。越多讀者可以改變視野,試著換位思考,或許對於無家者的議題可以找出更優的配套方案。

個人有經過艋舺公園的經驗,其視覺及嗅覺的震撼程度若非親臨現場很難體會,一個族群,當中總有好的與不好的,但在無家者的族群中,少數不好的將會被社會放大檢視,讓無家者族群被貼上標籤,汙名化的結果就是讓他們更難以翻身,僅能在較為底層的族群中自生自滅,或等到被政府認證為「合格窮人」為止。而我也有看到一些無家者的公益團體藉由活動來讓社會大眾更加理解無家者這個群體,並請無家者親自現身說法,讓參與者體驗無家者的文化,藉由交流來讓越來越多人翻轉刻板印象。

書中對於無家者所面臨的問題及現況有諸多描述,個人覺得有些值得記錄下來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1.無家者又可細分成3個族群:做事人:約占1/5,在固定的時間出現在固定的地點,每天過著早晨就上工、下午回來的作息節奏,盡可能找到最多的工作機會,常常必須在大太陽底下工作;遊玩人(業務):約占1/5,較為年輕,平時看似無所事事、沒正當工作,但往往醒目的出現在群眾聚集的場合,樂於與人互動,藉由人脈找出牟利的方式;艱苦人:約占3/5,因流浪環境困苦、各種變故、單純老化,身體或心靈狀態都較差,外觀較為吻合社會對弱勢的想像,較無法藉由做零工等方式求生活。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讓我照顧你:一位長照服務員的30則感動記事

高齡化少子化的結局,為台灣已成老人之島,對年輕一代經濟及心靈壓力持續有增無減,而政府的政策雖立意良善,但未通盤考量詳細規劃,急就章的結果是資源及規範無法提供給真正需要的人,而是僅提供少數經濟負擔的起且知道如何取得資源的人,長照市場絕對是一塊潛在市場的大餅,醫療領域、社工團體及現行長照產業若有遠光及財力者無不卡位布局,相關工作職缺人力缺口以引進外勞來解決燃眉之急,畢竟照顧老人是耗時費力又容易產生糾紛的行為,在台灣早年大家還會敦親睦鄰、具有人情味的生活氛圍,已經被水泥叢林阻隔,大家自掃門前雪,關上家門,外面發生什麼事與我無關,加上科技進步,錄影設備隨手可得,做任何事情都需更加謹慎。這本書個人閱讀完對於照服員工作辛苦有一些感觸,雖然我也僅僅實習4天,其中2天還是坐在會議室中聽課,但2天親臨照護現場,看照服員及住民的照護行為,震撼程度前所未見,就像出國發現一個新景點,帶給你視覺的衝擊,若這樣的生活成為日常,若心態沒調整好容易誤入歧途,對自己及對被照顧者都非好事。

政府及大眾極少重視高齡化的議題,從新聞報導的頻率可以發現,50%講政治及社會議題、45%是沒營養的雜訊及網路抱料、僅有少數節目偶而深入報導長照問題及現況,但因為在台灣資本主義當道,忙著賺錢哪有空閒規劃長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這議題一直拖著,被當燙手山芋,為了應付選舉才拼湊出四不像、毫無遠見的政策,不深入基層了解問題,用數字統計做出的決策,無法解決問題的核心。

這本書是一對照服員夫婦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們對照服市場的想法與建議,個人覺得他們很有愛心及耐心,或許還加上一些宗教信仰,讓他們在面對最複雜「人」的問題時,可以很圓融及富有同理心的提供服務,若長照產業大多數都是這樣的服務員,亂象及糾紛將少很多,這部作品個人覺得家裡有長輩的人可以參考,在面對長輩最後幾年的病痛,要如何在孝順與生活間取得平衡,是一個困難但必經的過程,以下分享我在這本書覺得不錯的觀念及資訊。

1.時間是全天下最公正不阿的人,它絕對不會縱容你的喜怒哀樂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不論你昨天過得如何,黎明總分秒不差的出現在黑夜之後。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囚的最後時刻:我在美國最惡名昭彰的監獄擔任死刑見證人的那段日子電子書,分類依據蜜雪兒‧萊昂斯(Michelle Lyons) - 3090000030249 | Rakuten Kobo 台灣

一直以來死刑的議題是大眾很常來正反交鋒的,各自有論點支持,個人覺得不論支持與否沒有定論,這是一種價值觀的議題,端看你想從哪個角度及觀點出發,最後得出的結論就不同,這本書作者蜜雪兒.萊昂斯是一位死亡監獄的記者,她見證了近300起的死刑執行,也跟這些死刑犯做最後的接觸與訪談,這本書前1/4有點沉悶,簡介美國死刑的一些歷史來源,大概在這部書中後段描述與犯人互動及最後訪談、被害家屬及犯人家屬等側面描述,才讓我覺得這本書可看性提升。

作者蜜雪兒.萊昂斯雖為一位女性,但對整個監獄體系運作及犯人訪問都相當熟悉且敬業,監獄體系不同於一般社會體系,是相當封閉且鮮少人性,這些犯人都是真正犯過罪,少數冤獄除外,大多數身上都揹負人命,有的罪犯到臨死前仍不認錯,常喊自己是無辜的,也有囚犯深刻反省,對作者而言他們只是因當時情緒不穩而犯下錯誤,但再也沒有機會用其他方式彌補罪惡-除了服死刑之外。

閱讀這本書就像去了一趟異世界,許多的生活日常都被抽離,剩下的是硬生生血淋淋的檔案、執行日期、標準程序,說白一點就是:送人去死。他們的人生只剩下倒數與等待,或許,人會因為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就會更深刻反省自己過去的所作所為,也因為知道自己即將死亡,可能激發出人性善良的一面,我們不會知道,這些死刑犯再最後這段日子的表現,是因為知道自己將死才徹底改變,還是如果有機會免死,他們會真正改過自新?我們到底相信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在所有死刑犯的遺言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叫拿破崙.比茲利的死囚,他因為交了損友,入侵一間屋子偷竊,結果遇到屋主,結果他殺了屋主,才17歲就犯下強盜殺人罪,這年紀心智尚未成熟,但足以讓他被判死刑,他於25歲伏法,他在服刑前遺書中寫道: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 三民網路書店

大家是否有在路上看到有街友在販售大誌?或是看到弱勢團體在叫喊手作餅乾?這些愛心商品獲利後有多少是給弱勢團體,又多少是進到社會企業業者口袋?

這本書作者徐沛然從社會企業定義及國內外的現況起頭,接著從大誌雜誌的運作機制揭露,讓讀者知道「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實際上對街友的幫助有限,據統計協助販售大誌的街友平均收入為1萬5千元,但我們都知道平均值只是參考,若去掉極端值後才有參考價值,且販售地點也與收入有關,作者接著說出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大誌雜誌發行商大智文創與街友並非聘用關係,而像是批發商與零售商的關係;可是大智文創對於街友的控制權限明顯超過合作關係,例如會限制穿著制服、地點、價格等,若違反還有罰則,這些規定就法律廣泛定義已屬於雇傭關係,而用「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是一個很好的行銷策略,讓消費者覺得買雜誌是做好事,但實際上只有50%給了街友,大智文創也有獲利,且這些雜誌是街友必須用現金批發,發行商已處於不敗之地,街友則沒有基本工資保障、也沒勞健保,若被警察開單還得自行吸收,若從作者角度切入,讀者將看到的可能是街友被社會企業剝削的可能性。

接著又從微型貸款:給窮人的小型信貸、發展中國家的創新商品,例如:發電足球、過濾吸管、遊戲汲水幫浦,這些商品都很有創意,但對於真正的使用者而言都華而不實,在產品開發時並未真正傾聽使用者的需求,而消費者又因包裝精美的行銷故事而認為捐小錢做好事,但當真正訪問到使用者才發現這些產品無法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大家都在做好事,但弄錯了方向,導致一場難以收拾的殘局。發電足球宣稱可以藉由踢足球儲存電力用於led燈照明,讓貧窮兒童可以在晚上有燈光,但實際上製造品質粗糙,不耐用,而售價高達一顆89美元,等後續記者追蹤使用者心得發現,89元若直接捐贈可以讓當地小朋友使用夜間照明好幾年;而遊戲汲水幫浦是藉由遊戲轉輪方式讓地下水抽上來讓民眾使用,但因為設計瑕疵,抽取效率與原本一般手壓式幫浦差一大截,且小朋友對於玩轉輪只有短暫的熱情,等過了熱潮就不再玩,反而真正需要的家戶需要耗力費時才有辦法取水,本末倒置,一開始的美意都變了調。

最後提到貧民窟旅遊或貧窮體驗的商機,以及有些企業以直銷方式讓發展中國家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及經濟狀態,作者的結論為:企業為了就是獲利,社會企業只是打著「造福」或「幫助」貧窮人的口號,以行善之名行獲利之實,「提供更好、助人、有益社會的產品或服務是回應貧窮需求的解方,但販售產品、滿足消費者是企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如果建立在營利的前提上,社會企業和一般企業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滿足需求並不等於解決問題,所以宣稱透過販賣商品或服務,透過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解決社會問題,這種社會企業主張是作者極力反對的說法」。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5)

閱讀心得:

這本書雖然是探討日本的高齡化造成的社會問題,但個人認為現代的日本就是未來的台灣,台灣有機會在幾年後變得跟日本一樣,對於下流老人這本書這樣定義的:

1.收入極低。定義是無法得到最低標準生活所需的費用。

2.沒有足夠的存款。退休後的存款不足以應付生活,或是完全無存款。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6059054466593750

閱讀心得 :

閱讀這類型的書都會讓我慶幸自己至少不用過著這種惡性循環、被錢追著跑、入不敷出的日子,同時也很想了解貧窮階級的人是如何讓自己落到這個境地,可以發現很多的故事模式都很類似:生活已經勉強支出收入打平,接著發生一個拖垮經濟的事件,這些人沒有經濟的緩衝及符合市場的工作技能,只能做基本薪資的體力勞動,而這些勞動屬於高風險、容易受傷、工時不定、作息顛倒的生活,接著因為日子還是要過,開始借貸,但因為沒有資產作為擔保品,這些人只能從非正式管道借貸,利息高得嚇人,從此萬劫不復,難以翻身。

窮忙這種生活對於某些階層的人已是常態,我們要如何避免呢?擁有健全的家庭、正確的價值觀、養成儲蓄的習慣、運動讓身體健康、與家人培養良好關係、菸酒毒品不能碰,很多我們認為平常的事情對窮忙族而言就是很難達0到,這本書描述了很多案例,發人深省,也闡述了一些觀念,個人認為值得吸收的有三點:

1.飢餓的空虛感會干擾學習,飢餓會讓人專注時間變短、昏昏欲睡、頭昏眼花、變得強烈執著於食物。無法思考任何事情,唯一關心的就是食物。我們必須滿足身體基本所需,才能進階到學習的意願。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屋簷

源起:

近期看了一些關於街友的書籍,如"無家者"、"街頭生存指南"等等,在街友團體裡面有一部份屬於精神障礙的族群,對這部份有興趣,想了解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家人是如何面對及處理可能遇到的問題。這部作品是從書架上隨機找到的,因為上面還有貼上"2020台北國際書展大獎"的貼紙,就決定找來品嘗閱讀。

內容簡介:

這部作品從三個面向來探討:精神失序者、他們的家庭以及社區關懷訪視員(社訪員)。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街頭生存

 

人生大富翁如果破產會是怎樣的結局?

以天地為家的街友們背後的故事千百種,但結局都是一樣-淪落街頭。

家沒了,因為在一系列的決策錯誤,在重要的親情、財富、健康、事業等等出了差錯,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光閱讀38】無家者-街友背後的故事及問題背後的問題

世界正以大家不知道的方式持續進行階級制度。

看完"下一個家在何方"講述美國底層的流浪文化;看了"做工的人"的書籍及影集講述臺灣底層勞工的辛酸血淚;再看看"無家者"背後那10位街友故事及社工第一線的所見所聞,從對街友的歧視與偏見轉成部份憐憫與同情。

街友的問題不是如我一開始先入為主的想法:這些人是自己選擇而變成的,有些人確實是,但大部份的人不是。

書中描述幾個案例就結果來看簡單結論是:自找的,去碰毒品、賭博、詐騙、混黑道等等這種個人覺得會有這樣的結果雖然很糟糕,但這也是一個不太意外的因果關係。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本很沉重的書,

當一個家庭收入有7~8成以上拿來繳房租,這個家有多少機會可以翻身過正常的生活?

本書作者進行一個田野調查,貼身訪查二位房東及他們底下的許多租屋客的故事,在這本書內感受不到"希望"二個字,房東有他們經營的辛苦,面對付不出房租的人下生殺大權;房客則是除了慘還是慘,每天都會遇到最基本的民生問題,連下一餐在哪都不一定有著落,還要應付髒亂的環境、不良的治安、吸毒犯槍擊案隨時都可能發生在居家周圍的不安,實在難以想像這樣的居住品質,連最爛最爛(在台灣可能是廢墟)的拖車屋每個月也可能要價12,000台幣的租金(不含水電瓦斯),而他們出於一堆問題(身心靈疾病、健康因素等)無法有正當工作,只能每月領著政府的救濟金來度日(依不同貧窮等級及家庭成員),而這區區的救濟金是一個月的生活費用,在繳完房租後剩3000台幣,換算日生活一天只能花100元,而且不只一個人(很多是單親家庭),在美國一天3.5美元如何生活?何謂"居住正義"?

裡面很多的真實故事讓我開了眼界,世界上還存在著為了基本生活在掙扎著,而房東呢?雖說他們收入頗豐(可以有千萬台幣年薪),但他們要應付的可不是一般正常繳款的租客,而是問題理由一堆,房租繳不出可能還需要用勞力減免房租的人,這麼強烈的對比(每月100萬vs3000元)會造就甚麼結果?窮人永遠也別想翻身,進入一個無間道的人間地獄,每個月都在透支(基本上他們正常繳房租+水電瓦斯第四台就沒錢買食物了),他們要如何翻身?錢的缺口越來越大,這樣的壓力下要怎麼辦?一般人會想:去找個工作做啊,開源節流;裡面所有可憐的租客,只有一位在作者田野追蹤後翻身成功的,而這位原本是位具有執照的護理人員,在墮落前最好的時候年收入有破百萬台幣年薪,但因為受傷後沉淪於止痛劑,造成毒品成癮,執照也被吊銷,淪落到只能在拖車屋生活,最後靠著自己的意志力去戒毒,還恢復了護理人員的身份。但其他人可沒這麼好運,每天都過著心驚膽顫,因欠房租隨時會被趕出"家"門,若是被房東因欠債趕出會在政府記上一筆驅離紀錄,就會影響到尋找下一間租屋的成功率(大部分房東會去調紀錄查承租人是否有案底),還有房客因為每個月被這些日常支出逼得壓力太大產生心理疾病,或是走偏跑去搶劫....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