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環境議題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北韓日常生活:與眾不同,住在世界上最神祕國家的兩年

北韓,一個神祕的國度,引發我的好奇心,對於北韓的影片與書籍,只要有機會都會觀賞,甚至想安排到北韓旅遊,親眼看世界上唯二的共產國家;且會有【黑光讀書筆記】也是跟北韓有一點淵源,在2018年,黑光計畫痞客邦會誕生,就是從一位脫北者的作品「為了活下去」而開始,它打開了我的眼界,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地方–一個人民不得不脫離自己國家、且有許多與民主國家迥異的價值觀的世界。6年間,也陸續閱讀相關作品,例如:「我們最幸福」。今天要分享的是「北韓的日常生活」。

這本書很好閱讀,因為這是一部近200幅的無聲影片,是作者林美珠在北韓二年生活的照片集,並分享幾則在北韓發生的經歷,以旁觀者客觀立場,講述每張照片背後的故事,以及立體化圖片中的人與物、讓讀者想像與體驗,試著繪出北韓人生活的輪廓、從他們的住宅、通勤、工作、日常休閒,到作者田野觀察,發現他們生活矛盾之處(例如:朝鮮憲法明文規定女性在社會中應受到尊重,但在招待所、餐廳或店員通常都是女性,作者常常觀察到反證,會有北韓男性對她們做出不禮貌行徑)。雖然只是一張照片,但延伸出一則故事、包含當下的氣味、氛圍等,讓圖片更有動態的連續性。

從這些照片中人物穿著、生活、所使用的交通運輸及工作工具,個人感覺他們還停留在農業時代,也可能會一直靜止在這個時刻,八成的人民過著黨規定的生活,黨隨時監督人們有沒有〈犯規〉,若不符合黨的價值觀,就會受罰,而黨很在意國家的形象,因此與外國人互動,可能會無意間破壞外國人對北韓的〈良好印象〉。因此,北韓人對外國人感到好奇,卻不能自在的與外國人互動,而作者也知道,她眼睛所見可能是黨請人民〈演戲、假裝或包裝〉後的呈現,且這些〈授權〉與外國人互動的人也會受到監視,若有〈犯規〉情事,就會有人出來干涉。

「我們可能是在看一場精心安排好的實境電影」。我覺得會是描述外國人觀察北韓的最佳寫照,但因為作者(外國人)無法限制活動,因此可能會誤闖「片場之外及遇到非電影工作人員」,而這其實才是真正北韓人的生活,例如:她們很喜歡唱歌、平常休閒是去河邊釣魚或下棋、或是去郊外野餐。而他們的道路非常寬敞(從模糊的標線可看出至少六線道),但水泥路的品質不佳,維護工人也沒有壓路機這種工具,而是簡單的鏟子、推車等;他們很常用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夏天撐的傘是含蕾絲花邊的,大部分的人民氣質,就像是農村人家的感覺:皮膚黝黑、看起來有點精實的瘦小、服裝有70年代的農村風。照片中,大部分都是鄉村老舊感;即使是都市,也說不上是現代化,而是以30年前工法蓋的水泥建築;很多地方會有領導人的照片、銅像,以及標語;這個神秘世界,感覺很空曠、被規定秀給外國人的〈高級場所〉,實際上是讓人感覺很不協調的搭配,例如在一間義式餐廳用古怪的黑板和破舊又時髦的家具來裝潢,或是百貨公司想呈現很多消費產品的樣子,但逛過自己國家百貨公司就會知道,他們的百貨公司真的只是〈做個樣子〉,且價格還非常不合理的昂貴,一顆足球賣300美元,洋娃娃賣幾美元,在當地市場賣更便宜,不過外國人不被允許參觀當地市場。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光讀書437】-103 世界沒你想的那麼糟-相信人類有辦

在認知中關於氣候變遷、環境破壞、人口集中造成的汙染、病毒造成的疾病流行等,本書從另一個面向切入,相較於新聞上聳動的標題及悲觀的預測,作者以偏向樂觀的思維向讀者說明,人類集體的智慧有辦法處理及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從歷史上來看,科技及知識的累積演化能讓面對的困難獲得創新的產品或服務,例如古代有人曾預言,若馬車按照過去的增加速率,到某一年度街道將會被馬糞淹沒;到了近代汽車數量倍數增長,又有人預言若以此速率增加,石油將於某年度用罄,但現代電動車已漸漸取代傳統汽車,趨向成熟的產業,再加上石油開採技術的進步,讓石油用完的問題獲得緩解。作者想要告訴讀者,不要對世界過度悲觀,人類很聰明,可以想方法讓自己活得更有品質。

以下節錄這本書個人覺得有意思的內容:

1.以前提高生活水準的方式之一,就是降低別人的生活水準:買一個奴隸。這是數千年來人們的致富之道。現代,雖然我們都沒有奴隸,但知道會有人以最便利及有效率的分工形式供應給我們食物、衣物與燃料,在1900年,一般美國人每100元收入平均要花76元在食物、衣服與遮蔽物上,現在僅需要37元。

2.你所擁有的比太陽王僕人還多,比較不一樣的是提供給你服務或產品的人也為許許多多的其他人工作,這就是專業分工與交換對人類施加的魔術。也可以說是集體頭腦,知識「從來不曾存在於濃縮或整合的形式,而是以分散不完整且經常自相矛盾的知識片斷出現,由所有不同的個人所擁有」。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綠色EQ | 誠品線上

       這部作品主旨:在資本市場無限擴張下,企業不會特別注意生產製造產品是否對環境有害,大多數企業重視的是獲利,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才是首要,股東權益大於永續的人類生存,再加上許多產品的製程都是早期發明的,在當時需求沒那麼大,人類的知識沒那麼豐富,在無知的狀態下使用許多對環境、甚至對人體本身有害的物質,這本書最主要是要是要宣導企業正在進行一項行動,試著讓產品生產履歷可以呈現環境的消耗情形,讓製程對地球破壞影響透明化,書中稱之為「徹底透明化」,讓消費者可以決策購買對環境消耗較少的選擇。但從現行台灣來看,這幾次去量販店採購並沒有看到在商品上有關於環境議題的標示,這有二種可能:一是綠色議題只在特定區域執行;二是這場環境消耗透明化活動可能已經失敗。本作品於2010年發行至今已13年,或許關於商品對環境議題影響已改成其他形式取代,這可能需要再進一步查資料。

以下節錄本書個人覺得不錯的觀念:

1.人腦有一套簡易的方法。當我們面對複雜的選擇時,通常的作法是依據眼前的選擇、衡量各變數所需耗費的心力、對自己的好處、需要花多少時間做選擇等,然後挑出一個差強人意的選項。差強人意的一個缺點是,忽略了其實還有很多非常多的選項,或產品其實還有改善的空間。如果我們以差強人意為滿足,便不會知道,市場供給給我們的只是任意安排的少數選擇。

2.所謂用心,舊式注意到新的事物。用心與否對行銷確實很重要。企業爭奪的重點無非是消費者的注意力。用心代表消費者心理功能的改變,從自動、反射性訴諸長期的習慣轉變為積極察覺,從而能促成新的學習經驗,做出新的選擇。轉換品牌就是這種轉變;新的資訊滲入思維,改變了消費者的喜好。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每一家成功企業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學,而Patagonia創辦人伊方.修納(Yvon Chouinard)的經理哲學與理念非常不同於一般創業家以獲利為宗旨,而是以人及地球的角度出發;不會刻意降低成本,而是以品質及環境永續為指導原則,最重要的是:給員工極大的自主權,讓員工可以每天快樂的上班,看完此本作品非常敬佩一位熱愛大自然及環境保護的老闆,可以放棄名與利而不斷為被破壞的地球尋求解決方案,也因為創業初衷與眾不同,在各種管理、行銷面向也都富有特色,甚至變成同業抄襲對象,這樣的幸福企業讓人很想為他們服務,不過書中提到,平均一個職缺會有將近900位來應徵,書中也附上大量的照片,讓讀者可以參與及想像創辦人及他朋友、家人體驗大自然及創業的旅程,伊方.修納在這本書花了近1/4的篇幅講述商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及Patagonia的環境保護策略,可以明顯感受出創辦人非常熱愛大自然,創業對他而言像是附屬品,當思維邏輯並非以獲利優先而是讓環境永續,許多做法就不一樣,也因為獨特性讓Patagonia具競爭力,成為戶外活動的頂級品牌。

書中將Patagonia創業基因分成7大項目:產品設計、生產製造、通路銷售、市場行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及環境理念。每一章節都可以看出創辦人異於其他創業家(例如貝佐斯)極度不同的地方,但同樣可以得到不錯的獲利結果,創辦人伊方.修納在引言時提到:我把Patagonia當作實驗品,它存在的意義,是實踐宣傳末日觀的環保倡議應立即採取行動,避免極有可能發生的自然破壞及文明滅亡。許多人認為世界環境處在崩壞邊緣,但社會缺乏採取行動的意願,資本主義的特質是永無止盡的擴張,但我們相信這種體制應該被取代,Patagonia想證明,良心企業能靠做正確的事情獲利。以下節錄個人認為值得學習的觀念:

1.我們能否不為消費而活,而是為了生活才去消費。重複使用物品,而非立即隨手丟棄,這就是愛地球的行為。

2.似乎有一條自然法則注定讓人走向「簡單」,讓人精煉某一器物的曲線,可能是船的龍骨,也可能是飛機機身,直到物品顯露出最自然、最純粹的人類胸型或肩膀曲線。學習「禪」教會我「簡化」,簡化可以得到更豐富的成果。攀岩者如果可以把所有的設備都放在山壁底部,只靠著自己的技巧和岩石特性徒手攀爬,這就表示已成為一位擁有完美技術的登山大師。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噸垃圾值多少錢- TAAZE 讀冊生活

作者亞當.明特家族本身也經營過廢棄回收廠,但之後成為作者,用他過去在廢料場的經驗及人脈,結合他的職業,帶讀者一睹一般人很少會接觸到的廢料場產業。

若沒閱讀過這本書,在觀念裡面我們把垃圾和回收物交給清潔業者,就結束了,不會去思考這些回收及垃圾最後的去處及下場為何,有也不關我們的事情,眼不見為淨,垃圾就進焚化爐燒掉,回收就交給回收業者去再生,我們願意做垃圾分類就是環保愛地球。是這樣嗎?

作者用不同的廢料產品線作為旅途的主題,從廢棄電線、廢棄汽車、3C電子產品、塑膠製品、廢金屬、廢晶片等,每一主題藉由作者親自到現場視察及描述,讓讀者可以一窺不同的廢料如何利用各種科技、人工、化學藥品等製程,將垃圾中有價值的東西提煉出來,而製程不論是用焚燒、機器、人工、化學藥品等,最終的結果是廢料場周圍環境惡劣,空氣中瀰漫不健康有毒氣體、沒價值的廢料就近掩埋、為了掩人耳目白天還刻意不上工,在夜晚偷排放有毒廢氣或廢水,人類製造出的垃圾最終自己付出代價,且這些汙染不只出現在廢料場,在消費大國也曾發生廢料乏人問津,結果廢棄汽車被集體丟到大海的詭異政策,我們總以為垃圾會被妥善處理,最終化為灰燼塵土,但看不到的汙染正持續累積,若人類再不正式垃圾、環境汙染等問題,這代價可能是賠上全人類的健康,讓地球不再適合生存。書中提到許多城鎮例如貴嶼鎮(晶片)、文安縣(塑膠回收)、台州(馬達、金屬)、美國印第安那州維恩堡巨大廢料場(廢棄車)等等,看到作者描述的場景真的讓讀者可以想像、看到、聞到這些垃圾及回收物的味道,而這些業者後續處置廢棄物的方式很讓人難以接受,我們以為回收是環保愛地球的表現,但從這本書的描述看起來並不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們應該更正視這些問題,從垃圾減量做起。

書中提到一個很有趣的研究: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綠色騙局:汽車史上騙過政府、消費者、員工的世紀陰謀與真相

關於福斯柴油車利用作弊軟體欺騙政府與消費者的醜聞,在Netflix的一部紀錄片Dirty money第一季第一集有完整的揭露,黑光也有分享觀賞心得:【黑光觀劇15】Netflix黑錢第一季

不知道是企業文化或是績效壓力,福斯在柴油車引擎上裝置「減效裝置」,此裝置可以在不同情境下(法規驗車時或實際道路駕駛時)調控氮氧化物排放量,以通過法規需求,而實際上路比宣稱的氮排放量高出10~40倍。且若沒有第三方在一次意外測試進行道路實測,不曉得福斯會如何瞞天過海繼續欺騙政府與消費者。

當犯錯時,高層主管是如何處理的?企業文化會影響同仁在面對錯誤時的態度,上樑不正下樑歪,福斯高層把錯誤都推給基層,且自己的福利獎金一點都沒少拿,雖然沒有證據顯示是高層指示基層進行欺騙行為,但若說整個專案高層都不知情這樣的機制也大有問題,會發生這麼重大的欺騙行為,絕不是幾個基層可以決定,高層無論在這過程中知情與不知情都應負起責任,且在後續處理態度上相當糟糕,當美國環境保護局請福斯提供詳細數據時,福斯一心只想用更多的謊言來遮蓋問題,不論從當初道路實測的技術人員到美國監管單位,他們都相信福斯提出的數據,且相信可能是自己技術上的問題,但這樣的信任在最後全面瓦解,當知道福斯搞這種作弊行為時,大家都相當憤怒及震驚。

除了作弊醜聞之外,這本書還揭露汽車產業高層的金錢遊戲,包含保時捷、福斯集團之間的恩怨情仇,可以看出對於資本市場,貪婪及可能的內線交易對於這些高層而言就如玩遊戲大富翁般,絲毫不覺得這樣交易行為對於健全交易市場的影響,對旁觀者而言,這已是一種價值觀的偏離,為了一己之私,權力的掌握,而罔顧股東及投資人的權益。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拯救水資源危機

以色列-一個相對來說非常陌生的國家,其地理環境、氣候及地緣政治的關係讓以色列處在一個相當不利的位置,但他們排除了自身不良的條件-地處國土近6成沙漠,降雨量為台灣的1/3,可以讓自己成為不缺水的國家,並且還可以把治水管理技術輸出國外,甚至還可以把周圍敵對國家團結起來共同為「水」而合作,其中秘訣就由這本書來揭曉。

水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就像空氣一樣,人一天沒有水就可能死亡,在台灣,因為水太便宜了,台灣屬於海島國家,大家對水這個資源就不太重視,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但是這樣的心態其實可能需要改變,以下是由今周刊整理以色列及台灣用水的比較表格:

Israel vs Taiwan_0827

臺灣水資源真如一般大眾想的那般玩全部用擔心嗎?去年沒有颱風入境台灣,造成的結果就是如下面新聞的報導....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水乾渴世界的希望

水,一個對我們來說在簡單不過,打開水龍頭就有源源不絕的水可以使用,背後卻隱藏了深奧的學問。藉由這本書深層的探討在世界各地遇到水的問題及如何運用人類的智慧去解決、利用大自然的力量逆轉人類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以前我覺得旱災離我很遠,臺灣是座島嶼,四面環海,位處亞熱帶及熱帶交界,降雨量剛好,尤其夏天會來幾個颱風補足水庫的蓄水量,但今年反常,颱風沒有入境台灣...造成降雨比往年少,有些地方甚至開始限水...對比於書中提到國家所遇到的情境,臺灣是幸運多了,但若人們再繼續不珍惜水資源、濫墾伐木、發展科技不注意環境保護議題,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同樣會遇到水資源的問題。

這讓我聯想到李鴻源對於台灣水資源有一些演講,點出臺灣用短視近利的策略在使用這些珍貴的水資源,因為隨手可得價格又便宜,大家就忽略了乾淨的水對於人類的存活是多麼重要,而我們對於水資源及環境保護是多麼不重視,要不是齊柏林大導演拍攝「看見臺灣」,揭露企業是如何蹂躪濫墾、汙染大自然的行為,我們可能還不自知自己也是破壞地球環境生態的兇手之一。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這議題吵了這麼久,碳的排放量以為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但這本書驗證一個的方法可以降低大氣中碳的含量-讓光合作用最大化。最大化至少有二種作法:1.培育森林。2.培育沃土。另一種說法是植物-土壤-微生物的動態合作,即可翻轉人類造成的破壞,前提是人類要有共識,以永續生存為前提,適當的利用地球的資源;而不是以利益為前提,燒光提取未來的資源....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年福島核電廠因為地震而爆炸,造成了核災,事隔多年早忘記到底現在狀況如何,在我的想像中那裡應該是可能會出現突變怪物如哥吉拉或是酷斯拉一類妖怪的地方,或是甚麼昆蟲變超級巨大,可能需要鹹蛋超人或金剛戰士來拯救的地方...

福島核電廠事件已經經過8年,最近看了一些追蹤報導、netflix"暗黑旅人"有一集有跑去福島周遭參觀,但發現那邊的伽瑪射線跟日本官方說法有蠻大的落差,他最後決定放棄旅程...跟書本提的內容很不一樣,本書強調福島核電周圍已經相當安全,官方測出的值都回到安全範圍,在核廠現場工作的人防護裝備也從鉛板換成一般工作服(除了很接近反應爐附近除外,但靠近那邊通常是交給機器人)。本書很詳細的將這幾年福島如何處理問題及措施做說明,為了不讓艱澀的專有名詞嚇跑外行的大家,裡面充滿著插圖,部份內容還用漫畫的方式呈現,讓讀者可以更快速明了他們的策略,若是對核能有興趣的人不妨找來閱讀,可以很清楚明白核電廠運作的原理、他們目前遇到的問題、工程的計畫表、目前進度等等。

但是,另一方面,近期我有查詢到綠色和平針對福島核能問題提出一篇探討文章,裡面說法及內容跟這本書的內容多處衝突,其中包含了:員工安全(書中提到標準作業流程會去監控每位員工所接受的輻射劑量,若超過則無法繼續在工廠服務;但綠色和平表示裡面作業人員暴露在惡劣的工作環境,還有些人開始出現疾病症狀)、福島附近伽瑪射線偵測值(書中提到周圍城市所測之數值已經回到安全值,再過不久就可以給人居住,他們提到其中的一個方法是蓋上新的泥土覆蓋受汙染的土;而綠色和平資料指出周圍城市的數值還是超標,不宜人居住)、廠商打算將廢爐所產生汙水排入海中(這部份書中提到汙水唯一超標的核種是氚,一個大自然本來就有的物質,所以排放沒有問題;但綠色和平指出汙水是鍶90超標百倍以上,若排放會對海洋造成可怕的影響),以上種種的說法,讓身在外界的我更是霧裡看花,到底哪一方說的才是正確的?是官方給的數據太樂觀還是環保組織太悲觀?在資料上誰是錯誤的?是檢測方法不同還是是什麼原因導致結果會有這樣的出入,感覺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再調查的。

這本書提供了很多福島核電廠廢核的資訊,也有許多量化的資料及基礎知識的說明,讓外行的人也可以深入了解現況,這也關乎環保議題,及在台灣吵很久的核能發電,看到日本遇到這樣的危機災害能這樣應變,試想若是發生在台灣呢?政府及企業有辦法處理這種問題嗎?大家覺得呢?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