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奇特的經濟學 (1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黑光讀書筆記552】10 借錢-借貸歷史顯示人類會一再犯同

這部作品是講述借貸的歷史,對故事有興趣者應該會喜歡,不過對於借貸的機制比較少著墨,若要針對機制探討的個人推薦「大債危機」這部作品,前者主體在「人與法律」,後者主體在「錢與利率」,借錢,是跟未來的勞動力拿到現在使用,出借方可能有拿不回貸款的風險,因此會收取利息,風險越高利率越高,上述這個觀念是演進許久才被認同的觀念,顯見隨著時代的更替,對貨幣的思維也會改變。以下節錄本書一些個人覺得不錯的觀念:

1.在以物易物的經濟體制下,利息以實物支付,所以計算相當棘手。假設,一位商人借給一位農夫一袋種子,什麼才該是正常利息?該還多少?以哪種物品償還?種子長大後成了莊稼,哪個價值更高?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因地而異。當金錢成為交換媒介後,人們隨即圍繞著利息展開了「多少是正常?多少是過度?」的唇槍舌戰。

2.貸方借出一筆錢,不管借方是以金錢或物品償還,在絕大多數古代和中世紀學者眼中,都是一種奢侈的做法,因為貸方沒有創造價值或有意義之物,卻佔盡了好處。

3.債務衍生商品的發展將債務和負債的傳統定義徹底改變。債務的基本特徵之一是債務人承認自己欠債,如果未能償還之前所欠債款,則不得再次負債。相反的,債務衍生商品讓合約方支付利息,卻無法要求其立即償還,簡言之,這是真正的債務。這時出現了新的債務形式,即「或有負債」指因過去的交易可能導致未來所發生的事件而產生的潛在負債,它完全受制於衍生商品合約有效期內是否出現的各類因素。債務衍生商品合約讓人們忽略了對合約利息(風險)的關注,只有交換合約雙方的淨現金流。交換合約的複雜特質模糊了債務人、債權人及債務本質之間的關係。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eadmoo 讀墨 聯準會到底在做什麼?(讀墨電子書)

這是一本教科書,雖然作者為資深交易員,整部作品幾乎沒有"人"的元素,而是從貨幣、利率、市場、銀行的角度介紹與聯準會的上下游關係,以及專有名詞的說明,我都以為自己是在讀經濟學課程的講義,近期看過另一本「億萬救援」就屬另一個極端,全部講美國高層間的對話與爭執、高層的個性、在決策時的兩難等,若這兩本可以中和一下,講述事件以及決策者邏輯,我覺得會更容易吸引讀者。

聯準會可說是銀行中的銀行,它發表的聲明可以左右全世界的市場方向及投資人的信心程度,書中還提到甚至有投資分析師專門分析聯準會的決策,而進行投資布局;聯準會是走在鋼索上,它的功能應該是輔助,當市場過度反應時做一個緩衝,不過隨著幾次經濟危機,它的功能已越加複雜,市場干預程度及影響力越來越大,也因為美金為世界儲備貨幣,聯準會的決策牽涉的不僅是美國,而是全世界,因此若能深入了解聯準會運作機制,有可能能搶先布局,或是在公布壞消息前先撤資,但未來難以預測,聯準會集結了諸多菁英,世界還是會出現造成金融崩潰的事件,導致聯準會要祭出許多措施來避免更嚴重的危機,但這樣的干涉通常會分成二派:一派認為干涉無效,應讓經濟自行運作,等消息反應完畢,市場就會回歸正常;另一派則認為干涉有效,若沒有介入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結果。不過我們很難設計一個情境,讓兩個情形同時發生,僅能以假設的方式推估若有(沒有)這樣做,可能的狀況機率為何,因此市場干涉與否對經濟比較好這點目前尚無定論。

這本書雖然死硬生澀,仍有一些經濟學觀念值得理解,以下節錄:

1.理論上ETF的價格應該要反應該標的的投資組合價值,但ETF的價格與資產價值之間往往不會相等,機構法人通常會緊盯兩者的差距,尋找機會從中套利賺錢。ETF也是影子銀行的一種,雖然ETF可以在交易時間內任意買賣,但ETF持有的證券本身卻不一定具有高流動性,特別是公司債ETF或小型股ETF。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億萬救援-揭露美國於COVID疫情時聯準會的拯救世界經濟過程

這是一部以第三者視角看美國聯準會於COVID疫情前及疫情時,以聯準會鮑爾及總統川普為核心,整個市場崩盤及拯救經濟決策的過程,若對聯準會運作機制不了解,本書就如同流水帳般,出現一堆人物,在許多經濟數據中想方設法增加流動性,但過於複雜的專業術語、發散式的引述歷史金融事件及眼花撩亂的政府官員對話,非美國讀者閱讀起來相對吃力,不確定是否作者背景為記者關係,整本書描述很中性,雖在描述整個事件,故事沒有高潮迭起,而是偏無趣,個人覺得有點可惜,這議題應該可以說出精彩的故事及帶出聯準會對經濟的影響力,但實際上要有耐心、耐住偏無聊內容的讀者,閱讀完至少1/3以上才能漸入佳境,聯準會在這次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砸了4兆多美元來避免經濟危機,可以說是最大的印鈔實驗,不過書講述方式平鋪直述,像閱讀一篇很長的報導,可惜了一個不錯的主題。

以下節錄一些書中的重點與觀念:

1.如果每個貸款人都在同一個時間動用貸款額度,銀行業者勢必得爭先恐後鞏固自家的資產負債表。銀行業者統計當週,新工商業貸款的金額增加了兩百七十億美元,比原來增加了1%,總之,企業界看似理當審慎的作為,卻製造了一股恐懼感。一如所有最嚴重的金融恐慌,這股恐懼感迅速形成了一個自我實現的循環。投資人竭盡所能,火速把能賣的都賣了。

2.當時市場正在經歷巨大的流動性衝擊(流動性是指快速將某項資產轉換為現金,或將現金轉換為某項資產的成本),三月時,每個持有高流動性資產的人,都只想牢牢抱住那些資產。沒有人想購買風險資產,因為沒有人知道資產價格後續會怎麼演變。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光讀書筆記513】59 選擇經濟學-運用經濟邏輯決策,讓

這本書是利用經濟學原理來評估人的決策,探討的議題廣泛,其中個人對致富、幸福感及預防過度自信這些針對個人議題比較有興趣,書中還討論了更大的議題例如:消滅貧窮、氣候異常、是否該養小孩及如何成立社群等都有,作者埃里克.安格納藉由許多故事讓讀者理解死板又抽象的經濟學可以實際應用於生活中。以下節錄書中各主題的一些重點:

1.消滅貧窮

(1).你不能因為兩件事往往同時發生,就推斷一件事是造成另一件事的主因,相關性並不代表因果關係必然存在。

(2).匱乏感會影響我們注意到什麼,甚至會影響我們的選擇。它會壓縮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難以專注,減損深思熟慮與做選擇的能力,並降低注意頻寬。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紅色賭盤:令中共高層害怕,直擊現代中國金權交易背後的腐敗內幕

若你能找到與掌權者的關係,財富將滾滾而來;當權利喪失時,就是你將被清算之時。

這本書讓本人看到了另外世界的樣貌,一個被恐懼支配的權力鬥爭,故事相當精彩,就像在看「越獄風雲」第一季,男主角故意犯罪入監獄,為了救出被冤獄的哥哥,在關係錯綜複雜、為權與勢、正與邪之間找出平衡點,最後成功越獄…就像下棋一樣,每一個行為都是為了某種目的,而這個目的背後都有一個最終目標,在實現最終目標前,你除了靠關係、靠實力也要看運氣。在這本書中,黨,可以是幫助作者沈棟平步青雲、走向富貴生活;也可以讓他失去一切、他前妻被消失、接到警告電話等...閱讀完畢時,對於共產、社會主義,多一份了解與畏懼,也替作者感到緊張,他將被視為此信仰中叛逃的一份子,永遠也無法回到中國。

故事起於沈棟從小時候說起,他自貧窮起家,但因受過美國教育,價值觀及世界觀受到很大的影響,讓他同時擁有共產與資本的雙重概念,畢業回大陸後,他開始工作,並在一次聚會上認識他前妻段偉紅,後者將他拉進中國的權利關係中,作為關係仲介,他們漸漸進入核心,握有許多消息及人脈資源,而在中國,消息及關係可以讓你成為超級有錢人,但你必須賭,賭你攀附的權貴不會有朝一日勢微,因為當那一天發生時,你就可能被起底,最後因犯罪而被判刑...

聰明的人可能會想:只要我遵守法律的底線,不犯法的話黨應該不能對沒犯法的人判刑吧?很不幸,他們就是有辦法,因為在那裡,法律是隨著人而改變的,且更可怕的是沒有追溯期,十年前你的行為不犯法,但十年後,換了一批勢力,變更法律後,你的行為可能就觸法,而他們可以僅因你曾經的身分開始挖掘你10年20年前的行為是否有違現在的法令...想想這有多令人不安,你不知道你現在的行為會不會在未來成為你入監獄的把柄...這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最好的例子。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大局觀:真實世界中的經濟學思維

近期對探討世界、大局、宇宙、科學等較大視野的主題有興趣,原本在網路上搜尋到有位網友推薦一本值得一讀關於增廣世界觀的書,無奈沒記得書名,僅能將所有類似的主題找來閱讀,這本書探討的議題廣泛,但個人覺得可惜的是作者較偏於用中國的主觀思維來判斷世界的局勢,有些內容閱讀起來稍具偏頗,各國的歷史國情不同,大局觀若能以客觀的視野分析或許這部的可讀性會更高。

不過,這本書也與分享閱讀心得雷同,書中引用各種不同的書籍重點,若能習慣於硬知識吸收的讀者,這部作品可以獲益良多,但個人是比較喜歡以趣味、故事型的方式闡述複雜的概念,因此這部作品稍不合胃口,探討議題很多,但印象深刻的內容不多。

作品厚達近500頁,以下節錄個人認為值得收藏的觀念,有些已在不同的書籍分享過:

1.我們能夠感受到幸福,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對環境的控制能力。能不能有自我控制能力,一是看我們有沒有自律的能力,二是看我們所要面對的環境是否太過複雜。現代人的困境,在於我們的外部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而我們的自律性又太差。這樣自由帶來給我們的不是幸福,而是放縱;選擇帶給我們的不是更多的自主性,而是焦慮。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果」經濟學:數據氾濫時代,不可或缺的商業教養- 三民網路書店

這是一本個人覺得蠻普通的書籍,但因為閱讀過了,留下紀錄。這本書重點為相關≠因果,接著舉不同案例來探討。

最精華的地方大概就屬第一章了,確認因果關係需要注意三個要點:

1.是不是純粹的巧合。

2.是否存在第三變數。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虛擬貨幣經濟學:從遊戲寶物、紅利點數、比特幣到支付Pay,數十億人都能從中獲利的淘金大未來[三版]

許多人都有玩網路遊戲的經驗,但你們知道網路遊戲中的虛擬經濟經濟與真實世界的經濟運作原理是相通的,本書就是以虛擬貨幣探討與真實經濟的連結性,閱讀完最大的心得為:人類真的是一種超奇特生物,透過想像力建造一套交換系統,以信心及信任為基礎,讓人類的勞動力、服務可以量化,再延伸至交易市場及經濟系統,我們也可以想像,若缺乏這套系統,人還是可以存活,只是會耗更多時間撮合交易,貨幣體系是從無到有,再從有進階到無形,是一本個人覺得相當有意思的書籍。

以下為個人覺得值得蒐藏複習的觀念:

1.過去的貨幣,要比現在的貨幣真實的多,例如金屬塊,至少它看得見、摸得著。現在的貨幣是由資料庫裡的條目構成的,條目本身並無獨立的價值。現在的貨幣之所以有價值,只是因為政府說我們必須相信它有價值。

2.現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貨幣都是法定貨幣:貨幣會擁有價值,只因為政府說了算。支撐貨幣的力量來自於民眾對政府的信心,以及政府本身的信用。「真實」貨幣不過是國家承諾支持的數位資料庫裡的條目,這其實對一般人來說很虛擬。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不能一直印鈔票?:英國央行經濟學家用10個日常問題,解答你對經濟現況的疑惑- 英格蘭銀行|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政府為何不乾脆直接印鈔票給我們花,人就不必花時間工作、通勤,可以把時間拿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或無所事事),事實上真的有國家在進行實驗,叫做「無條件基本收入」,不過這在目前還是相當具有爭議且還有很多細部規則需要時間擬定釐清,在真正實施之前,我們還是需要用勞力及時間獲得鈔票。

這部作品的名字應該道出不少人的心聲:工作身心俱疲,為什麼不乾脆印鈔票呢?而事實上政府每年是緩慢在供應鈔票,會造成購買力,也就是金錢的價值下降,同樣的台幣1000元,在30年前跟現在能買到的東西不同,以一般民生用品來說,30年前菠蘿麵包一顆10元,吐司半條20~25元;現在菠蘿麵包25元以上,吐司半條50元以上(若是有品牌的隨便都破100元),也就是說,以前可以買100顆菠蘿麵包,現在只能買40顆,錢在這30年間,以麵包來說物價上漲了2~2.5倍,錢價值下降了50%。若把這時間從30年壓縮到1天呢?這樣生活就會大亂,早上你買麵包10元,下午去就漲到20元,這樣的情形稱為惡性通貨膨脹,像2008年的辛巴威,及阿根廷在去年2023年的通貨膨脹率達211.4%,而一般公認的正常通貨膨脹率為每年2~3%。

對於錢,你了解它如何運作的嗎?我自以為了解,對我來講,我每天準時上下班,每個月公司會匯款薪資到我的銀行帳戶中,若我需要消費就去銀行提款,每年須繳費給政府,這大概是我對金錢基本的概念:付出勞力→獲得薪資→提款取得貨幣→消費、投資、儲蓄,但看完這本書(及一些經濟學書籍例如「現代貨幣理論」)發現金錢背後的機制很複雜,貨幣的產生有時只是一堆系統中的數字,有時候是以負債形式產生,藉由繳稅方式消除政府負債(這部分還不清楚,有的說法是政府不須消除負債,繳稅只是讓人民對貨幣產生需求而願意儲蓄);鈔票又可分成中央銀行給儲蓄銀行使用的跟一般民眾使用的(雖然形式外觀可能是一樣的)。不過有一個貨幣特徵是幾本書都有提到的,就是貨幣的本質是〝信任〞。書中有一個章節探討錢到底是什麼,這讓我對錢的理解好像又更深入了一些,書中提到錢必須同時有3個功能:

1.它必須是一個交易媒介,你可以交付貨幣,交換某樣不是貨幣的東西。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動物本能| 喬治.艾克羅夫,羅伯.席勒| 書籍| 天下文化

這本書為諾貝爾獎得主羅伯.席勒的作品,第一部分的內容對於動物本能的定義及常見的行為並不會太難理解,也是本人有興趣的地方,書中第二部分探討的經濟決策,個人閱讀完似懂非懂,決定先暫放一旁。

所謂動物本能是指「跟心智有關的」,或「有活力的」,指的是基本的精神能量與生命力。在經濟學中指的是讓經濟動盪不安和反覆無常的元素,也用來描述我們與不確定性之間的奇特關係。我們有時被它麻痺,但有時它又賦予我們能量,讓我們振作,以克服畏懼和遲疑不決。

在動物本能如何影響經濟決策上,書中探討共分成五個層面,以下節錄書中的段落:

1.信心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從iPhone、汽車到香蕉的貿易之旅:一本破解關於貿易逆差、經貿協定與全球化迷思

這本書個人覺得有二個驚喜之處可以分享:一是打破貿易赤字的迷思,貿易赤字說簡單點是用金錢買取服務。就像是我們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我們付錢取得商品,對付費者而言屬於赤字(錢流出),但相對而言我們有取得商品(或服務),並非大家所認為的「白白的付錢什麼都沒有得到」。若我們很常去便利商店買東西,我們對於便利商店就是長期赤字,但這不代表便利商店欠我們錢,國家貿易也是同樣道理。二是在書中相當意外看到了郭台銘在威斯康辛州與川普總統針對鴻海建廠的破土儀式,但事實上是美國給予了許多慷慨的減稅措施、貸款、地產稅減免、政府補貼等等,且書中提到這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在2019年1月底,鴻海發言人提到可能將威斯康辛州建廠改為研發中心使用,而非裝配廠,事實上美國人力成本太高,在美國設立裝配廠的產品在國際間不具競爭力。

另外作者對於川普總統有許多建言,對於川普總統對於貿易觀念提出諸多的糾正,不過川普的重點應該在於吸引選民注意力,胡言亂語就是他的方法,只能觀察選民對於這些說法與觀念是否支持,願意用選票讓他繼續擔任總統。

以下節錄個人覺得這本書不錯的觀念與重點:

1.貿易赤字完全是另一回事,只是在描述一個國家進口財貨與服務的價值及其出口價值的差距。對某個國家的進口比出口多,並不能用來衡量國力、弱勢、償付能力、不負財政責任或其他面向,也沒有「損失」金錢。就好像我和雜貨店之間有雙邊赤字,也看不出我是否負債。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赤字迷思:現代貨幣理論和為人民而生的經濟(電子書)

大家是否有玩過大富翁?這款遊戲其中一位玩家必須扮演銀行的角色,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到:遊戲開始前所有玩家都會從銀行那取得一筆錢,才能往下進行。那銀行的錢從哪來的?簡單來說就是憑空變出來的,銀行會擔心錢沒了嗎?不會,若遊戲中的錢用完了,玩家可以隨便拿紙在上面寫上金額,就可以繼續玩了。銀行會因為提供太多錢(產生太多負債)而倒閉嗎?不會,因為銀行可以無限量供應錢,要多少就有多少。簡單而言,大富翁中的銀行就是每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的角色,這本書想要告訴讀者的是:「國家的赤字(負債)根本不是問題,這只是一種比分數字的遊戲規則,國家想提供多少錢都可以,若出現各種問題,不用怕,印鈔票就可以解決,只要通貨膨脹沒有失控的前提之下」。玩大富翁時,銀行給玩家錢,對銀行來說是負債,但對玩家來說是盈餘 ,銀行負債越多,相對而言玩家的貨幣就越多,理論上玩家是越來越富有。

「國家的負債不是問題,因為負債隨時可以消除」。這句話大多數人都難以理解,今天中央銀行要印出100元,同時需要賣出100元的國債,因為這樣的機制很多人會解讀成:我們是跟未來借錢。而實際上如果不發國債,能不能印出這100元?理論上可以,因為央行有印鈔的權力,它可以從無生有,書中舉的例子是比分板,100分可以直接掛上計分板上,要歸零也可以,直接把100分拿下來。國債是可以無上限的,而且就現況來看,也只會一直增加(因為通貨膨脹每年2~3%)。所以說國債的債僅是一種紀錄,紀錄一個國家印了多少鈔票,它要如何銷掉?作者在書中提到:在電腦裡面,僅需將這些數字刪掉,這些債就會消失了~

我們很容易被搞混,因為一般人的金錢觀念,要先賺錢才能花錢,當花錢超過賺錢就產生負債,負債就要以自己未來勞力所賺的錢來償還,這是一般人對負債的觀念。但在國家系統,運作全然不同,國家可以無中生有的印錢,國家不需要先賺錢在花錢,而是只要印錢就能花錢,國家的負債僅是一種紀錄,隨時都可以刪除。國家的央行就是大富翁中的銀行,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這衍生了一個問題,那為何人需要納稅?納稅不就是為了去消除國家負債?這本書作者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觀點:納稅是為了讓國人對鈔票產生需求,實際上國家不見得需要納稅,書中舉個例子是:一個爸爸對他二個小孩要求說每個月需要徵收30張名片,而名片的獲得方式是以付出勞力取得,例如洗碗、掃地、拖地等家務,例如掃地可以得到一張名片,因此這位爸爸對名片並沒有需求,但可以創造小孩對名片的需求。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危機時代的經濟解方」現代貨幣理論:未來世界經濟的思考模式- PChome 24h書店

這本書將近500頁,個人覺得內容生硬,若對貨幣沒有興趣的讀者閱讀,很快就會被一堆專業領域的名詞給淹沒,難以理解這本書的重點內涵,本人非經濟學相關出生,閱讀起來頗吃力,但這本書的一些大方向大致上還是有輪廓,簡言之重點有4:

1.自己國家發行自己的貨幣,且民眾信任這個貨幣的話,政府就能無限的發行。但因為無節制的印製貨幣會造成不良作用,政府必須「適度」的使用。

2.每年民眾對國家繳稅,是讓貨幣產生需求的必要措施,讓貨幣產生需求,民眾信任貨幣,貨幣就可以行使它的價值:交換貨物或服務。

3.比特幣因為沒有國家政府擔保它的價值,它的價值是出於「大家相信會有人願意接手這個空中樓閣」。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瘋傳、腦補、恐懼- PChome 24h書店

這本書與我想像的內容很不一樣,以為會像麥爾坎.葛拉威爾作者系列書籍講述一些有趣故事帶出經濟學理論,但此書作者羅伯.席勒得過諾貝爾獎,書中的內容較為艱難,若對經濟學沒那麼有興趣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有點無聊,作品以較為專業、學術的方式帶出複雜的經濟學理論,若要用比較有趣的書籍來介紹,個人會推薦像是「創意黏力學」和「推出你的影響力」及「釣愚」(作者前作),這幾本書相對這本比較有趣。

書中從故事所切入的角度非常多元,內容涵蓋廣泛,認為經濟學需要不同領域學科合作,最讓人驚豔的是將經濟學與流行病學做結合,讓讀者可以看到二者之間的連結。要節錄這本書的重點難度相當高,主因是這本書是以學理的方式、引用歷史文獻,要濃縮出本書重點內容可能偏重於經濟學的觀念。

本書一開始講述為何比特幣為何會變得這麼熱門,接著描述故事經濟學應與其他學科合作,還提及故事會不斷的重複出現與突變,這本書共提到9種常見的經濟故事:恐慌VS信心、節儉VS炫耀性消費、金本位VS複本位制、機器將會取代勞工的敘事、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取代勞工的敘事、引發房地產漲跌和經濟衰退的敘事、引發股市崩盤的敘事、聯合抵制、牟取暴利和邪惡企業的敘事、工資物價盤旋上漲和邪惡公會的敘事,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預期未來這些還會變種後捲土重來。

1.經濟波動很大程度上受過度簡化和容易傳播的經濟敘事的流傳驅動。這些敘事左右人們鬆散的思想和型為。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窮人的經濟學》讀後心得. 社會科學實驗方法的貢獻、缺失與反思| by Matthew | 馬修讀書筆記| Medium

窮人為什麼會越來越窮,他們的生活與一般人有什麼不同?為何窮人的決策容易讓他們陷入貧窮循環?這本書從窮人的各種面向,包含生活中食物與水、健康與醫療、政府與政策、家庭、工作與經濟、貸款創業、分散風險策略等等切入,讓讀者一窺窮人赤裸裸的生活樣貌,他們因為最基礎的生活條件都需要花時間、精力或金錢來提升,只要發生一次意外事件就可能將窮人推向無可挽回的境地,這本書提出了「貧窮陷阱」的概念,如下圖:

image

我們現在的收入會影響未來的收入,未來指的範圍很廣,從一天、一個月、甚至是下一代:今天的收入會決定你的決策,今天吃什麼,花多少錢在醫療及教育上,買不買得起食物、種子或是對未來可以產生獲利的物品或資產,而這些會影響明天擁有什麼。紅色曲線一開始的時候非常平緩,接著快速上升,最後又平緩,有點類似S型曲線。S是貧窮陷阱的來源。對於貧窮的人來說,我們看藍色虛線門檻的左邊,未來的收入會比今天的收入還低,也就是處在這區域的人會越來越窮,最後深陷在貧窮陷阱中,舉例來說,貧窮的人通常都靠勞力來賺錢,但因為不夠錢買食物,因此他只能減少食量,減少食量讓他的體力及免疫力下降,容易造成生病及無法勞動賺錢,生病又要花錢看醫生,在勞動時可能因為意外造成受傷,因此,貧窮的人就落入沒錢→沒體力工作無法賺錢→生活支出增加(因為意外或生病)→更沒錢的惡性循環。而在門檻右邊,明天的收入會比今天還高,在一定程度上會越來越有錢,窮人至少要有辦法能撐過門檻,才能脫離貧窮的陷阱。

這本書一開頭就給了一段震撼的統計數據:每年有900萬個小孩在5歲前夭折,在薩哈拉以南的非洲,懷孕婦女就有1/30機率在分娩時喪命,在開發中國家這數字是小於1/10000,差了330倍。世界上至少有25個國家一般人平均壽命不超過55歲,大部分都在薩哈拉以南的非洲。光是印度,學校有超過5000萬的兒童連一段簡單的課文都唸不出來。上述可以看見窮人的醫療資源落後、教育水準低下,而這些是導致貧窮生活的因、或是造成貧窮生活的果,難以評估,但我們知道這樣的窮人生活必須改變,而改變從了解他們的生活開始。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Image (4)

本書重點:

發生匱乏時人的心態會有什麼轉變?會如何決策與選擇,窮人為何會陷入貧窮的惡性循環。這本書帶讀者一探匱乏對人決策的影響以及匱乏造成的好處與壞處,還提出如何避免匱乏的方案與策略,讓人可以避免匱乏、聰明決策。

佳句摘要:

1.當我們覺得自己有的東西太少時,心理會發生什麼情況,它又會如何塑造出我們的選擇和行為?結果是我們會不快樂。我們越窮,就越無法負擔好東西;越忙碌,享受的休閒時間就越少。但匱乏並不只是物理上的侷限。同時也是一種思維模式。當匱乏擄獲我們的注意力,就會改變我們的思考。當心智被匱乏感所擄獲,有時我們會變得更專注、更有效率。但有時候可能變成我們的負擔。因為我們思緒會被匱乏所盤踞,念頭會不斷回到那裏,以致於我們無法把太多心思放在別的地方。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簡單經濟

經濟學即在研究如何有效運用具有替代用途的稀有資源。-英國經濟學家-李奧尼爾.羅賓斯

書名所謂"超簡單",拿到書的時候看到厚達508頁、25個章節,滿滿的文字完全沒有一張插圖,真的會懷疑到底哪裡簡單了?

事實上這本經濟學的書簡單的點在於:全程沒有用任何公式或是困難的理論,而是由生活上各種例子來觀察與將經濟學融入其中,這樣的一個好處就是:完全沒有經濟學背景也可以理解及親身體會到原來經濟學就在我們生活當中。

舉個例子: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拜拜經濟學

廟宇拜拜是台灣及大陸特有的文化,小時候不懂事逢年過節就跟著大人去走廟拜拜祈求平安,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背後也有很大的學問。

供給與需求,因為人類希望未來一年、人生目標,求財求姻緣等等需要達成,但自己不確定這樣的選擇對不對,就跑去問神…神及廟宇就自成一個體系,而廟方則是擔任仲介,提供相關的服務並收取"隨緣金"。

作者鍾文榮藉由經濟學背景融入觀察廟口文化,將人與神、廟方與信徒、神與神之間做了許多的說明與經濟學上的分析,讓讀者一窺廟宇所帶來的"商機"。

雖說談錢傷感情,尤其與神相關的事務用"錢"來量化好像不太尊重這種文化,但作者是以事實根據輔佐政府提供的資料,以盡量公正的用詞遣字來表達這些現象。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