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人是相當複雜的生物,有時的行為是未經思考的,我們很容易高估自己對意識的控制,很多時候都是以無意識在生活,大腦會傾向用最偷懶的方式執行一項任務。
這本書很有意思,有些時候我們說的話、做的行為都覺得"不是自己",但又無法解釋為何自己有這些行為,這本書就在說明為何我們有時會變的與內心期望的自己不符。
佳句重要觀念節錄
1.大腦會設法提出節省時間和資源的假設,看世界時只求滿足所需。除非自我提出質疑,否則自己對多數事情都沒有意識(自動化),因此自我覺察是朝著自我發掘旅程的第一步,我們有許多錯覺,包含視覺、時間感、我們所思考、所感覺、所相信的都可能是錯覺的一部份,只因為我們相信,就以為是真的,即使現實來講不是真的。
2.真理錯覺效應:一種說法若你以前聽過,那麼你就比較會相信那是真的,不論實際上是真是假都一樣。
3.專業運動員投入數千小時的訓練,在緊張之際無須意識干預,技巧必須根植於選手迴路當中,無意識能迅速、有效的掌控大局,若此時有意識的思考,將會影響表現。
4.我們必須鼓起勇氣才能尋思心理景象的種種侷限,只要我們想發現真相,沒有人可以制止。事實是大家寧願過著安逸的日子裡不去探究背後的原理。
5.大腦的運作中,不同派系都不斷交談,並各堅持己見競爭行為的主導權。我們因此表現出矛盾的自我對話,與自己爭辯、咒罵自己或哄騙自己等。這些矛盾是電腦完全無法模仿的。
6.大腦內含二套分離系統:其中一套是位於一是覺察層面之下的自動式快速體系,另一套是認知型慢速體系。第一套可以視為自動、內隱、啟發、直覺、全方位、反應、衝動等標籤,第二套則可以為認知、系統、外顯、解析、規則本位以及反射等標籤。這二種歷程始終不斷較量。
7.投機型泡沫的起因為:傳染性樂觀心態,似乎對現實視若無睹,這種心態往往在價格提升時養成。泡沫起初是種社會現象,除非我們明白是哪種心理推波助瀾並因應處理,否則泡沫依然會不斷形成。
8.有些人直到老年都積極投入事業生涯、填字謎,或是從事其他能夠好好鍛鍊精神群的活動,由於心裡常保充沛活力,縱有部份腦區退化,仍有其他方式來解決問題,這些人並不劃地自限,沿襲單一解決方案,而是一輩子不停尋找,建立種種備援對策,擬出替代解決方案。
9.病覺缺失症:患者並無撒謊,也無基於惡意這樣做,而是大腦在編造理由自圓其說,辯解受損的身體是正常的,但旁人看起來就是有病徵,自己卻完全不覺得。直接反問患者矛盾之處得到的回應是沉默,當矛盾資訊進入大腦後馬上被忘得一乾二淨。
10.你的意識在何時上線?遇到和你預期不符的情形,當一切都遵照殭屍系統(自動化)所需、運行,眼前多數事項都不會有意識覺知;當殭屍系統無法應付眼前使命,這時意識就會覺察出了問題,此時意識(執行長)就會找一群智囊團開始構思解決方案。意識在學習第一階段奉召參與,等遊戲深植系統內部就不再行介入,這類歷程都以一種無法解讀的蛋白質和神經化學物質程式語言編寫,藏身潛伏直到下次被召喚為止。
11.「秘密」是腦中競爭派系分庭抗禮的結果,一部份希望揭露某件事情,另一部份則否。當出現膠著時,某方贊成講出來,另一方贊成克制時,就定義為秘密。倘若沒有任何一方想講出來就是無聊的事實;若雙方都想講出來就是個好故事。秘密之所以進入意識經驗原因在於是敵方勢力產生的結果。
12.人是以整套零組件和子系統組裝而成。意識心智編造故事來解釋腦中有時難以言喻的子系統狀態,我們大多數行動都是受到與生俱來的系統驅使,分頭從事它們最擅長的事項,而我們為自己的選擇編上種種故事。
13.我們的意識,對於心理的控制程度低於我們直覺的認定水平,常會高估思考的作用,思考通常發生在認知控制的底層深處。
14.你是誰取決於神經生物作用的總和而定。
15.腦中小的看不見得些微小改變,卻有可能導致行為出現重大變化。
16.你的先天、後天都無法選擇,因此每個人坐上談判桌時,都各具相當不同的世界觀、互異的個性和高低不等的決策能力。這些都不是出於抉擇,而是每人拿到的一手牌。
17.你的結論受限於一項事實,就是對某個領域(書中舉例為無線電波)一無所知,更廣義來說,也不懂某領域更深層的知識概念(電磁輻射)。當對這種事情非常陌生,連作夢都無法想像。單純的從線路連接(最表層的現象)得出因果,並非原理與事實,也無法激發創造力以得出解決原理的相關事項。大腦的研究與推論,就像是線路連接的淺層推論,對於更深入的概念我們始終都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合理的看待種種的證據。
這本書作者大衛.伊葛門除了本作品外還著有"死後四十種生活"。這本書相當具有想像力(也很難理解),但可以讓讀者用創意的方式進入死後的世界,個人覺得是可以激發天馬行空想法的一本書,對於神秘的大腦有無數的科學家藉由各種實驗來證明人是如何生活於世界上、如何決策、如何思考、抑或靠直覺,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實驗來探究大腦如何運作的機制,讓人類可以激發自我潛能,讓每個人都能幸福的過日子,人類,真是一種有趣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