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成功者、創業家 (1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 刀槍不入: 從街頭魯蛇到海豹突擊隊, 掌控心智、力抗萬難的奇蹟| 誠品線上

這是一本非常精彩、如同電影劇情般、不斷挑戰(虐待)自己極限的自傳,主角大衛.哥金斯,你閱讀後即使不記得他名字,也會記得書中至少一段故事,真的是"無~敵~宇~宙~扯"的劇情。

他讓我聯想到另一位主角:喬希.維茲勤,著有「學習的王道」一書,西洋棋八冠王及太極拳世界冠軍保持人,若維茲勤為人類大腦使用極限的代表,哥金斯就是體力使用極限的王者,他的身體就像鐵打一般,即使到了撞牆期,看似無以為繼時,可以再榨出更多的能量與體力繼續堅持下去,不管身體有多不舒服,永不放棄永遠是他的第一要務,即使賠上性命他也要完成挑戰。印象最深的是他毫無準備就去跑超級馬拉松,對於正常人而言不會這樣衝動行事,但當他挑戰成功後,他對自己更有自信,若沒準備就能通過,那做好準備後表現一定更傑出。

主角一開始有悲慘的童年,一段墮落的青少年時期,可以預期八成同樣經歷的人最後會走上歧路,但主角就是很不一樣,原本打算渾渾噩噩度一生,在滅蟲鼠公司工作,一次勤務中體驗了“蟑螂雨”之後,他想要徹底改變,決定挑戰海報突擊隊,從敘述中覺得一般人根本無法熬過這樣的訓練,而哥金斯挑戰不只一次,而是…3次,即使前2次因為身體疾病被迫退出,他還是堅持要挑戰,加上哥金斯在敘事能力不錯,幾乎可以讓讀者親臨現場,體驗汗、血水交織、永無止境的體能操練、受傷後打個麻藥繼續挑戰、直到無法爬行、被醫護人員阻止才停止....不只這樣,哥金斯在後續不同挑戰中,好幾次幾乎都要半殘、甚至要歸天了(脫水、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等急性症狀),但他仍然奇蹟的撐了過來,若非他親身描述,真的很難想像。他天生也有先天性疾病,但最後都順利完成了治療,若他可以,其他健康人也可以,在於做與不做,在於心智上是否堅強到即使大腦告訴你到了極限,你堅信這只是大腦在欺騙你,你還有更多潛力尚未發揮的堅持下去。

我想這可能跟他小時候的遭遇有關:被家庭暴力導致的陰影,自信低落,需要很艱困的環境讓他受苦才覺得有生活的感覺。這種人若思想更極端可能會出現反社會人格,但他選了另一條路:不停地挑戰自己極限,永遠都有下一道更艱難的目標,閱讀完真的佩服他這樣置之死地的氣魄(即使有時有勇無謀),他認為:即使覺得自己已經到極限,只是你發揮了4成的能力,還有6成潛力可以發揮。因此,撐過撞牆期之後,力量就源源不絕的湧入,像是武俠小說中主角得到神力,進入了無敵狀態。在這本書中,不論挑戰是海豹部隊特訓、跑步、潛水、引體向上等,哥金斯都遇到了瓶頸,認為自己已經不行了,但大腦意志決定要撐下去,突然開啟了無我的境界,大腦告訴身體可以繼續堅持、挑戰下去;就像「學習的王道」中維茲勤可以靠想像就能練拳一樣,這樣的境界超越了我的認知,這可能是特例中的特例,閱讀到覺得:人真的不能小看自己。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晶片戰爭:矽時代的新賽局,解析地緣政治下全球最關鍵科技的創新、商業模式與台灣的未來

這本作品很好讀,像故事一樣,主角是晶片,配角是生產晶片的國家,包含:韓國、台灣、日本、荷蘭、美國與中國,我們可以從這本書看到晶片的演進,各國用不同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科技產業,哪些國家在某個時間點做對了什麼事情,導致了後續的發展與演進,而書的最後也提到若是中國與台灣發生戰爭可能的形式(截斷資源)及台灣的因應措施:武力撐到大國來支援,閱讀完時對於台積電及創辦人張忠謀深深的感謝,讓台灣在晶片領域可以獨領風騷,成為世界第一大的先進晶片代工廠。

黑光非科技領域背景,因此晶片對於個人就像嬰兒碰到電腦,對它充滿好奇卻一無所知,這本書對於外行人非常友善,非專科都可以看懂,讀者可以從書中看到:

1.電腦科技的演進。

2.各國間科技的競賽。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過、煩惱過,才能發現的事。 (電子書)

我是從瓦基的作品「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中看到這本作品,原以為是台灣跑者,等閱讀時才知道是日本的長跑健將。

本書很輕薄,書中有1/5是跑者的彩頁,在閱讀上算是相當平易近人。本作由第一人稱出發,講述大迫傑生長背景及如何作運動訓練,並從跑步中悟出他自己的人生哲學。

黑光在高中時期也非常喜愛跑步,覺得跑步很有成就感、增添自己的自信,那時在班上成績很差,每年最期待就是學校運動會,因為跑步可以讓班上同學齊心協力為你加油,尤其得到第一名那快樂非常有成就感,有陣子(大概一個多月)還很瘋狂的從延平高中跑回萬華的家,單程1個小時左右,還背著書包負重跑,現在想那時真的是瘋了,只因為把公車票卡弄丟,想藉由跑步省下車錢,同時也顧健康(?),跑步最難受的是會有一個撞牆期,會覺得自己不行了要休息用走的,如果撐過去就會像無意識動作,手與腳會自行搭配,依照一定速率前進,最有成就感就是到達終點時,覺得自己很棒,從起點到終點的過程是一個人的旅程,可以觀察四周的人事物,或是思考要如何調節呼吸、速率與腳步,當時體力非常充沛,原本還打算跑步去上學,不過家人認為滿身汗到學校不妥,阻止後才作罷,這次閱讀到日本的專業跑者,他有些的想法讓我有:「沒錯,就是這樣」的感觸。有許多書籍提到人生就像跑馬拉松一樣,但沒多少人真正跑過馬拉松,能體會到哪裡一樣嗎?非常懷疑。

本書個人有幾點觀念非常喜歡,在此節錄: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光讀書筆記495】-41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分享閱

瓦基作為一名分享閱讀好書的推廣者,比黑光計劃還晚才開始(不過他的準備及前置作業專業到望塵莫及),瓦基實踐他所閱讀到的資訊,而不是僅吸收作者提供的知識;融合自己生活的經驗與書中的觀念;測試與實驗不同的寫作、說書風格,獲取回饋及吸取經驗;瓦基是真正將所讀所學經由吸收轉換成獨特的價值,閱讀過程中黑光除了讚嘆,更多的是佩服與尊敬。

作品中提及的著作,大概有6成以上的書籍黑光都閱讀過,但沒有像瓦基這樣透徹的理解及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上,簡單來說,黑光分享的書籍都是各自獨立的,並且較少與個人經驗融合,而是試著濃縮重點精華,這在瓦基書中提到:這樣的模式取代性較高;另外關於目標訂定,書中提到應該是要能自我控制的,例如每週發表一篇文章,而非訂定每月要多少點閱數,前者可以自己掌握,後者掌控權在其他人身上。

瓦基有辦法離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從書中一個線索可知:他即使創業失敗,他的資產還是可以撐一輩子,因此在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他(和已經一些分享投資策略的作者)都是希望追求最頂端的“自我實現”,因為他們已經衣食無憂了,他們要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跟一般人比已經領先非常多。

知識型創作者都有某些特性,例如:演講、做簡報、寫作、作網頁平台等能力,這些技能是要在這領域發光發熱必須走過的路,書中提到臺灣分享好書閱讀的人品質不一,要成名短則2-3年,長的可能要到10年,那我可能要繼續努力了,目前是第4邁向第5年…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雪球: 巴菲特傳(最新增訂版) (電子書)

想要靠創業致富可拜讀貝佐斯傳,想投資致富就該把「雪球-巴菲特傳」當作聖經來研讀與學習。這部作品相當厚重,將近1000頁的內容,讓讀者可以看到世界首富從小到現在的過程,通常我們對巴菲特的印象是投資大師,這本書展現出股神巴菲特各種面向,他的生活、個性、遇到的人、家人互動等,尤其對於股神在遇到至親往生時,在描述一個人人生最後的幾十小時,那震撼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過程相當感傷且呈現人類最脆弱的一面,情感豐沛又不擅於表達的巴菲特,可能會把事發過程如影片般不停的重播當下的細節,覺得自己可以在某個時間點介入就不會讓這個憾事發生,在閱讀的同時也提醒讀者們健康的重要性。

股神跟貝佐斯有共通性,就是都很聰明、過目不忘、且對數字非常敏銳,比較大的差異是貝佐斯較願意冒險去嘗試不同的商業模式,而巴菲特則是只學一個技能-投資賺錢,把投資這項技能發揮到極致,就像射鵰英雄傳的郭靖,只學了一招的亢龍有悔就能打敗大部分的敵人,且他對於賺錢以外的其他事務,例如穿著及生活品質都不太在意,只要有書、報章雜誌讓他閱讀,他就可以生活,多樸實無華的首富。書中有一段提到:「巴菲特花數月的時間,回頭閱讀到一個世紀前的報紙,以了解景氣循環、華爾街歷史、資本主義歷史、現代企業歷史,並用心留意政治世界的變動,摸清它如何影響企業。自兒時起,他對自己欣賞的人物,會去找出他們的每一本傳記一一讀過,從他們的生平尋找種種教訓」。這是一個可以快速吸收別人經驗及可以體驗許多種不同人生的學習方式,世界首富現在也成了大家想學習的對象。

書中也提到幾件巴菲特出手解決的危機及較為受人矚目的收購案及投資,例如:所羅門兄弟事件(投資銀行利用人頭持有債券超過法律規定,藉此套利)、2008年次級房貸及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衰敗,這些事件都讓資本市場動盪並發生公司危機,而巴菲特利用理性、機率分析、細心溝通、良好的談判技巧及精準的決策,讓他在大多數的危機事件都能化險為夷。

除了股神的生平事蹟外,書中也提供了諸多對於投資的觀念及建議,我們可能知道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但價值投資到底該如何篩選標的及執行投入等細節,不僅是投資,對於人生也提供許多啟發,這部自傳有許多經典佳句,因篇幅關係僅列幾點: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第二曲線:社會再造的新思維(經典珍藏版)

這本書個人收穫最大的是:任何事情都應該「第二曲線」來思考,白話的意思是要有「備案」,這個世界充滿未知與不確定性,當你制定一個計畫多少都會遇到變化,擁有備案,可以讓你在遇到問題前就先預防,或當遇到狀況時有對策可以應對。我在看小說或漫畫時都喜歡裡面“思考敏捷”或是“佈局很縝密”的角色,例如:火影忍者中的鹿丸,在一場戰鬥中已經想好數十套戰術應戰,雖然他的忍術不是最強的,用智取的方式贏過敵人,有頭腦可以讓平庸的實力更高一個檔次。若能將第二曲線應用於生活、職涯發展上,能讓自己可以永保競爭力。

在本書針對「第二曲線」有更有深度的見解,就是曲線為一種S曲線,比較常見是用於學習曲線,一開始只有些微進展,但到達一個點之後曲線會開始呈45度持續上揚,但到最後會觸及峰頂,峰頂後就會開始下滑,書中建議必須在第一曲線尚未觸頂時,就展開第二曲線,唯有如此,才能持續進步,為自己創造更好的未來。

作品共分成16個問題探討,從工作、社會、經濟、政治等議題,套入第二曲線的思維,這些議題作者是提出一些不同或特別的見解及疑問,讓讀者可以思考,我們可以知道世界上並非非黑即白,很多事情是充滿矛盾的,例如:追求經濟成長是好還是壞、怎樣才算公平正義?資本主義、市場都是有效率的嗎?工作與社交有什麼關聯,主題相當廣泛,適合喜歡訓練大局思維的讀者,以下分享個人覺得作品中不錯的觀念:

1.對金錢的追求永遠看不到盡頭,總有人比你擁有更多,成為你比較和挑戰的現象。這是成長的弔詭之一,最後你永遠不會感到滿足,其中一個解決辦法就是說「夠了」。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信心密碼:放手做,勇敢錯!讓100萬人自信升級的行動指南- Booklife圓神書活網

這本書還好,並非非讀不可的書籍,本以為是心靈雞湯類的書,與想像的不同,這是一部探討女性因為社會及偏見,低估了自己的能力。另外還有一些研究找到特定基因會影響自信程度。例如COMT基因及DRD4基因,二者皆為多巴胺控制基因,DRD47R能激起大膽行動;而COMT通常稱為「好鬥煩惱基因」,錯綜複雜,但跟信心大有關聯;還有能控制催產素傳遞的OXTR基因,催產素是可以影響信心的神經傳導物質,作者最想推廣的觀念為:放手做,勇敢錯。最能建立信心的方法就是採取行動,最好還帶著冒險與失敗,冒險人生才會活得起勁,不斷增加自信。待在事事有把握的舒適圈只會導致乏味無趣。行動,學習,然後繼續邁進。結論:信心密碼就是不害怕失敗的行動,從經驗中修正,直到達成你想要的結果。

本書在兩周前已閱讀完畢,但近期時常思考是否要分享這本書的心得,老實講沒什麼深度的體悟能分享,又想說每本書應該都有值得吸收的重點,故還是分享一些心得及重點。

本書的重點如下:

1.大腦皮質分為白質與灰質。男性的灰質較多,擅長處理單獨問題,女性白質較多,擅長統合各類資訊。研究顯示,女性確實比男性想得多。這是一體兩面的特質,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壞事,例如導致負面想法與焦慮像雪球越滾越大。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聖母峰」,那次山難導致許多登山好手往生,是一個警惕—在大自然之下需要謙卑,氣候無常隨時能取走渺小的人類。

這本書是敘述二名大陸登山家:李致新及王勇峰,他們是厲害的二人組,花費11年的時間征服了世界的七座山峰,分別坐落於七大洲的最高峰,這是一個高風險的任務,在高山上隨時都有可能遇到意外,不幸遇到就只能祈禱以及倚靠運氣,不得不佩服大陸各種頂尖人才,此二名登山家打破許多紀錄,他們很年輕就開始征服,在每座攻頂過程中出現了諸多意外事件,不論是惡劣氣候、補給問題、夥伴間目標不一致、體力、高山症等,每個問題若不注意都可能導致悲慘後果,但他們依依克服,有靠意志力、靠技巧,有時也看運氣,登山的活動,不便及辛苦可想而知,加上稀薄的空氣、變化萬千的天氣、不可預期自然事件如:雪崩、大雪、狂風等

幾次遇到危機時他們體力耗盡,只能仰賴直覺及本能,他們平時基本功扎實,在身心靈極限時有辦法依靠自動導航及內建的警覺機制保護自己,渡過危機,他們真的除了實力堅強之外,也是天選之人。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攀登聖母峰時,王勇峰因為高山缺氧導致一隻眼暫時性眼盲(當體力不行時千萬別勉強,山一直都在但是命只有一條),但還是撐著下山,但在通過台階時不小心踩空,倒掛在梯子上在海拔8700公尺被困住,在體力與視力都逼近極限下,他撐下來並靠自己脫困,連他自己都覺得很幸運。

在攀登七個山峰時遇到各種狀況與問題,他們必須做生與死的決策,有的時候甚至是豁出性命的攀登,最終他們成功了,可以分享這段故事給所有讀者,以下節錄這本書中對於攻頂的重要觀念: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底層邏輯:看清這個世界的底牌- 劉潤|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書的封面是一座冰山,我們總是只看到事情的表面,沒有看穿事物的根本,這本書想要告訴讀者: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只有掌握底層邏輯,才能找到萬變中的不變,持續看清事物的本質。

舉例來說:我們去賣場買東西,只會在意想採購的品項、廠牌的選擇與價格的比較,去賣場幾乎不會在意除了商品以外的事物,我們不會在乎賣場的庫存管理、架上陳列商品的方式、走道的寬度、播放的音樂、賣場電視播放的廣告等,這些都是有知識、學問在其中;這只是討論賣場,與賣場合作的供應商,他們如何決定要在哪些通路鋪貨、哪些是熱賣商品、何時要促銷、除了賣場是否要走網路通路,是否要與競爭對手進行價格戰、行銷廣告等;從消費者採購,其中牽扯的是一連串心理與商業行為,這本書是一本探討人類思考本質的書,有些例子很有趣、有的例子個人不是很認同,但整體來說,這作品有些觀點突破個人的想像,藉由連結不同領域、學科的本質,將一些觀念串聯在一起,縱使後半段偏向個人工作上的雜記經驗分享使整部作品有點偏離,前半段的精彩論述已經值得讀者思考與回味。

舉幾個書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1.生活中,我們總會遇見一些充滿負能量的人和一些麻煩事,我們應該注意的是,要逃離的不是這些人和麻煩事,而是不斷遇到負能量事物的自己,當你改變自己,從現在開始深陷在爛人鳥事之中,慢慢的讓自己養成好習慣、增強自己實力、創造自己及企業的價值,當你的能力及程度都高好幾個檔次之後,這些人自然而然就會從你身旁消失。書中舉個例子提到:當遇到競爭對手削價競爭,對付價格戰的方法不是跟對方廝殺,而是漲價,讓消費者心中形成高品質的形象,形成正向迴圈(但某些程度需要靠運氣,並非一體適用);另一個例子,你在1樓,對方罵你一清二楚,當你在10樓,罵人就聽不太清楚了,還以為對方在打招呼,當你在100樓,有人罵你,你看不見也聽不到。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閱讀這本書時,看到作者們連結許多其他各領域作品及觀念,有一種既熟悉又陌生之感,這可加速閱讀過程,在複習既有觀念的同時,看作者們如何串聯各種學派,在閱讀到出乎意料的關聯性時,對於作者們可以讓這些觀念融合,覺得相當驚喜。二位作者一位是高中時期差點打破人類紀錄的跑者、另一位是年輕時就在白宮底下做顧問,二位一流的人合在一起藉由探討體能競賽、藝術、棋藝、數學到科學等不同領域尋找「卓越表現的人如何一直有出色表現」,他們濃縮出三個重要觀念:

1.成長和發展背後科學循環週期。書中講述一個相當重要的公式:壓力+休息=成長。

2.如何為顛峰表現及日常生產力做準備。規劃最適的例常活動和設計每一天的力量。

3.以使命感來提升績效。使命感的重要性。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人生勝利聖經:向100位世界強者學習健康、財富和人生智慧(電子書)

這不是心靈雞湯,是具有前瞻性的訪談對話,這部作品最大的優點是可以一次向諸多領域的專業人士學習他們的經驗,從問答之中體悟精華及令人回味思索的名言,缺點則是片斷化,向跑馬燈似的不停切換人物角色,書中許多知名人士都有出著作,每個訪談對象都可以自己出一本精彩的自傳,閱讀這本書會有二種極端的心得:覺得大好;或是覺得枯燥,就像是看變形金剛電影版,當爆破場面淪為常態,觀眾胃口就被養大,不覺得驚奇,甚至麻木。這部作品因為每位人士都是各領域的頂尖,都太厲害了,因此閱讀到後來就覺得還好(或是越閱讀期待越大),若要說這本書的重點,幾乎每一頁都可以是重點,太多重點到最後就難以摘要濃縮出名言佳句,就要讓讀者自行去體驗了。個人覺得這本書可以當作人生字典,在經歷低潮或遭逢意外時,可以參考名人在面對各種難題或決策時他們是如何處理與面對的,而人生最重要的健康、財富與智慧,作者直接分成這三個大章節(其實最終都是混雜在一起,這三元素彼此互相關聯),個人覺得這本書書名有點太聳動,若是改成「向100位專家學習人生智慧」,或許更貼切主題,作者提摩西.費里斯,藉由向各種專家訪談,將好幾小時的對話問題集濃縮成這一本書,等於是向全世界頂尖人士吸收他們的智慧及經驗,再精簡集結成冊,很少有一本書可以做到這件事(近期閱讀「這輩子,你該做什麼?」是作者訪談50多位普通人,這部作品更進階,訪談100位名人)。本人認為這部作品非常值得花時間細細品嘗,可以看到名人意想不到的一面以及可以更深入了解這些專家腦袋的思考邏輯,推薦給大家。

因為這部作品太多的觀念都很精彩,實在很難節錄,但若要推薦6個觀念,我個人非常喜歡以下幾句:

1.在人生的任何狀況下,你都只有三種選擇,也可以說你永遠都有三種選擇。要不就改變,要不就接受,要不就閃人。不好的選擇是坐在那裡希望可以改變它,卻不去改變它;希望可以閃人,卻沒有閃人,也沒有接受。那種掙扎、那種厭惡,造成我們多數的痛苦。我腦中最常對自己說的一個字眼大概是「接受」。

2.閱讀(學習)是一種終極的能力,可以換來其他一切東西。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億萬富翁的成功習慣:通往財務自由與高成就之路- PChome 24h書店

第一次閱讀到文筆及內容偏於口語化的書籍,很讓人驚訝的是整本書都是用相當白話的方式呈現,背後卻有許多科學證據或一些商業管理系統應用,作者用字遣詞上相當簡單,也有許多敘述個人經驗與故事,作者讓大家看到的是:文筆不用非常好、出生不用金湯匙,同樣可以達到有錢人的高度。在閱讀這本書時,腦袋不停思考,作者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的習慣,跟很多科學領域證實的結論一樣,只是用不同方法達到,就像爬山,最終結果是登頂,但有不同的路線可以挑戰,有的簡單、有的艱難,不過應用於生活上的習慣,能讓你養成好習慣的方法就是好策略,這本書是從「非科學」的角度切入,用一般大眾可以理解的方式實證了成功習慣如何應用於生活,作者自己本身也是最好的證明,以下節錄本書的重點精華,並連結相關的專業書籍:

1.工作效率成長,薪資卻凍漲,中產階級首當其衝,效率的好處被最富有的1%人取走,收入增加138%、但底層90%的人口收入只增加5%。

2.生活的一大挑戰就是我們選擇太多,有太多事情等著我們去做,生活中有許多事物覬覦我們的注意力,決定自己的真實感受,做真正對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書中建議的方法是問7次「為什麼」。這方法重點在尋找你的初心。就跟品質管理在調查異常事件時找出根本原因一樣(也稱豐田管理,問五個為什麼來找出真正的問題)。問7次找出自己的動機,動機可以驅動你朝目標前進。可以找出100種方法驅策自己行動,進而成為你每日執行的成功習慣。

3.為了進步,周圍的人對你的影響不容忽視,盡量與會讓你進步、更有信心的人相處,並避免負面語言、情緒或人影響你。作者建議讀者挑戰30天不接觸新聞,因為新聞是破壞情緒的重大因子,還浪費人生最重要的時間資源。另外作者建議專攻自己的強項,而不是弱點,關於這個理論在「發現我的天才」這本書有很好的詮釋。關於負面語言,試著寫下會影響你的負面字眼,接著用其他句子取代,讓這些負面詞語不會對你產生不良影響。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1500654

本書重點:一窺電腦硬體、軟體科技演化史及發明家的創業故事,了解前瞻性理念如何被實踐出商品及相互競爭的精采故事。

我很討厭歷史,但很喜歡這本書,這是一本針對數位科技的歷史故事,橫跨從1833年至2010年,從差分機(巨大計算機)至個人電腦,再延伸至網路及搜尋引擎,這一系列發明家、工程師及創業家的奮鬥過程。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蘋果公司賈伯斯、Google創辦人布林及佩吉、維基百科如何被創建、www的發源、連部落格這些發明是如何產生的在這本書都有一連串精彩絕倫的敘述,我們人類仍然持續在數位科技上進步,現在已進步到包含虛擬實境、人工智慧、自駕電動車等等,人類不停地基於過去人的經驗與基礎堆疊、累積過去的一切、發揮創意繼續造就對人類更好的未來。

書中創業家們都有一股執著、對願景的專注及永不放棄、不怕失敗的精神,勇於自己設立遊戲規則,重點是,每一位對新事物、新科技或是對整個世界充滿好奇,對於科技可以帶領人類到甚麼地方有自己的想法,且不斷的學習、甚至可以說是工作狂,但也有不太討喜的一面,許多創業家們都太聰穎了,以至於對"平凡的一般人"失去耐心,不黯人情世故,口出狂言,這若是在一般團體中應該容易受到排擠,不受歡迎。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08087639_large

我是被書名吸引而讀了這本書,但若誠實從英文書名翻中文為:時間不是問題,你才是。副標為利用四種策略化壓力為成功。

恩...不知道書名是哪個天才翻譯的,頗有創意,是一種吸睛的行銷手法。

以客觀的角度而言....這本書個人認為可讀性沒有到非看不可,為什麼呢?

最主要為內容結構鬆散,許多激勵主題都提到但不夠深入探討、沒有畫龍點睛只有蜻蜓點水。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