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習慣、成癮行為 (1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黑光讀書筆記484】-30 習慣紅利-讓好習慣由正向循環累

這本書是我第一次閱讀艾爾文的作品,我發現臺灣知識型作者在說故事的能力很強,可以讓讀者容易閱讀跟吸收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習慣紅利」流暢的帶出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自己是如何藉由工作及生活上的習慣慢慢累積優勢,讓他從受薪階級走向創業,透過專案管理、寫作及思考的訓練,不斷精進自己,讓這本書更具說服力,因為他自己就是習慣紅利的受益者。

在這本書看到其他作品的影子,例如:「原子習慣」、「設計你的小習慣」等關於培養好習慣的好處與例子,而這部作品最大的不同在於從臺灣人的視角出發,並用自己如何戒除不良習慣(過度滑手機、喝咖啡、吃甜食)等,再建立新的習慣;之後就人生不同的領域說明良好習慣的注意事項,從時間管理、工作、理財、大腦思考及選擇等切入,在這些領域中,我對理財的習慣較為有興趣,分享幾段個人覺得不錯的觀念:

1.存錢的目的,應該是為了透過金錢獲得快樂,而不是因為金錢變得焦慮。

2.把錢花在自己想要的地方,而不是別人想看的地方。長期而言,控管花錢比增加收入重要,賺錢確實是累積財富的主要方法,卻不一定是能累積財富的根本原因;怎麼花錢的習慣才是。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巧合的是這本書作者也曾著作「創意黏力學」—一本個人非常喜歡的創意書籍,此書還是Zappos創辦人謝家華的指定讀物,關於黏力學這本書也曾分享過心得。改變這部作品看得出寫作風格的影子,同樣以多樣的案例推導出一系列改變的過程,除加深印象外,故事可以貼近與讀者的距離以及減少太枯燥的理論內容,更巧的是近期也閱讀了「習慣力」這本書,書中有些案例例如越戰美國人吸毒成癮或是醫院使用查檢表減少感染風險,拯救更多病人;還有利用看板,先請人幫點小忙,然後他們就較願意幫更大的忙,這些案例在不同書中讀到雷同故事,倍感親切,本書強調改變其實不像我們所想像那麼困難,是有步驟可以遵循,書中提到:1.指揮騎象人(理性面)(1).找出亮點。(2).制定關鍵行動。(3).指出終點。2.刺激大象(感情面)(1).找出感覺。(2).縮小改變幅度。(3).建立認同。3.營造路徑(1).打破環境。(2).調整環境。(3).建立習慣。(4).號召群眾。藉由這些方法就能促成改變,改變也牽涉到自動化與習慣,因此,改變並非可以立即顯現出成果,而是需要一些刺激、時間、環境及別人的影響,這本書個人覺得閱讀起來輕鬆有趣,還可以獲得不錯的啟發,個人覺得是一部相當不錯的作品。

以下節錄本書的重點觀念:

1.成功的改變通常要滿足三個條件:1.要改變人的行為,先改變它的環境,除了改變環境,還需要改變大腦與心靈。2.改變很難是因為人不堪負荷,看起來像是懶得改變,通常是已經疲乏了。3.如果希望改變,一定要給予清晰明確的指示。

2.我們的內在精神分裂十分詭異,而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理智面知道,當情緒面有了渴望,自我控制的機率等於零,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排除所有的誘惑。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習慣力:打破意志力的迷思,不知不覺改變人生的超凡力量

這部作品是去年5月心情低落時去圖書館閒晃看到的書籍,一直列在待閱讀清單上,近期終於閱讀完畢。這本書很厚,內容不只提習慣,還將大家所認知的習慣加以延伸,人類天生偷懶,若能不動腦就會依靠自動導航,讓第一反應接手,不加思索的行動,假如有東西朝你飛過來,習慣性會閃躲;如果你習慣晚上11點睡覺,一次睡8小時,即使出國後有時差,到了台灣時間11點時生理時鐘尚未轉換還是會想睡覺,這都是習慣在主導。坊間許多書籍都強調要養成好習慣,改除壞習慣,例如:「原子習慣」、「設計你的小習慣」、「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而習慣本身會自我加強,你有動機就會想去做,越做就越有動機,最後就成了習慣。這本書探討的相當深入,也引用許多研究做為佐證,比較有名的實驗例如:棉花糖意志力實驗、越戰士兵毒癮、老鼠行動樂園、檢查表的威力、先請人幫點小忙,別人就會同意幫更大的忙、內建預設選項等等。這些實驗都相當有名,在不同書籍也都有探討過,不過這本書作者溫蒂.伍德最讓本人印象深刻的觀念是:環境對於習慣的影響力相當強大。只要變更環境及條件,把引起習慣的提示移除,許多習慣(壞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消失,最有名的就是美國士兵在越戰時有毒癮,但回國後環境改變,毒癮就顯著減少。這本書雖不像「原子習慣」那樣讓讀者熱血沸騰,想要培養好習慣,較為著重以科學視角說明人為何會養成習慣,以及如何培養、移除不良的習慣,但可能因為為學者出的書籍,某部分而言稍嫌陳悶,但如果細細品味,內容其實相當豐富,個人覺得對於人類習慣機制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

1.當習慣和目標一致,兩者順利合而為一,引導我們的行動,而我們多半沒發現自己不用做決定,就做出習慣性反應。

2.內省錯覺,我們高估了行為仰仗內部狀態的程度,對於我們的思緒、感覺和意圖壓倒性的自信,我們過度自信地以為我們的行為是出自於我們的意圖和慾望。

3.反覆做同一個動作,就能改變它在腦中的運作方式。我們把一開始具備動機的行動,像是為了達到健身目的而採取的行動,變成習慣,根據的是當下情境與我們的反應之間強烈的心理連結。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每天上下班時間,等車、搭車、等人、等電梯、搭電梯,只要有一點空檔,大家已經習慣性拿起手機盯著螢幕看,看有什麼有趣的影片、朋友的訊息,科技的便利填充人瑣碎的時間,我們醒著的時間花大量的時間盯著各種螢幕:手機、電腦、電視、平板,只要能連上網的裝置都可以吸引你的注意力,這是一個便利的時代,也是時間與注意力稀缺的時代。

閱讀這本書,讓我聯想到之前閱讀的幾本關於科技省思的書籍,包含:「再一起孤獨」及「欲罷不能」,這些書籍都告訴我們,製造智慧型行動裝置的發明者,終極目標是希望使用者能對產品依賴,使用時數越久越好,又稱為黏著度,甚至他們有團隊專門研究如何讓使用者上癮,因此,在使用這些工具時,適時及適量很重要,被科技控制,甚至影響情緒與心理,是可避免的結果。

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 - 雪莉.特克| Readmoo 讀墨電子書 image

人類害怕孤獨,在網路上則不會,因為永遠可以找到一群人可以閒聊,有共同的興趣進行交流,可以找到歸屬感;但是,網路上同時也有許多治安的死角,因為匿名,有些人可能會顯現出在現實中不會出現的黑暗面,這部作品強調了科技的負面影響,提醒讀者,有多久的時間不曾關掉網路,好好的與周圍的人互動?有多久時間可以不用網路而生活?網路帶來的便利性都是好的嗎?許多的議題都帶入案例,例如網友鼓譟導致自殺、為了吸引大眾眼光放火燒了自己的房間(也燒死了自己),網路提供方便的同時,又帶來多少傷害?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age

這本書英文名字叫「百萬元的習慣」,作者是布萊恩.崔西,著有「時間管理:先吃掉那隻青蛙」。「成功」這本書闡述許多可能多數人都聽到爛的觀念,但重點是:行動。就像知道健康就需要運動、飲食正常、作息正常,但很多人就是做不到,本書用一些不同角度切入,讓讀者可以一窺有錢人(或頂尖業務)是如何從無名小卒變成高年薪的有錢人,書中從8個好習慣切入,包含:百萬富翁的習慣、收入三級跳的習慣、成功企業家的習慣、行銷成功的習慣、提升個人效率的習慣、廣結善緣的習慣、身體健康的習慣及領導者的習慣。

個人蠻喜歡書中提到的一些觀念,厲害的業務可以把複雜的觀念簡化再用讓人印象深刻的話表達出來,習慣需要養成,而壞習慣又比好習慣容易,因此如何培養好習慣是一門學問,對於習慣書中提到:〈任何一個行為重複實施,不久之後即成為習慣,日久逐漸牢固。習慣初形成如同蜘蛛網,一摧即破;稍經時日則如同鐵鍊枷鎖,無法脫除〉。在閱讀這本書時,不時會讓我聯想到台灣一位企業講師謝文憲,他就像這本書的台灣版主角,之後會分享他的書籍心得。

個人心得是:可以適時的參考書中的建議培養一些觀念及做法,作者講的內容不會太過艱深,大家都容易明白,但要執行很難,因此讀者可以先挑8個習慣其中1至2個實驗看看,並可以閱讀一些延伸的書籍,培養更深入的觀念,當許多想法碰撞連結後,客製化出適合你的做法,唯有消化你閱讀後並執行的知識才是有用的,本書若滿分10分個人會給7分,主要是很多觀念讓我非常喜歡,即使已經知道,但用不同的話來詮釋,更加強這觀念的連結,雖說這本書於2005年發行,現在也有許多書籍探討類似的議題,例如「原子習慣」、「複利效應」等,但這本書有許多名言佳句值得蒐藏,以下羅列:

1.過去你每一次選擇、決定及行為成就了今日的你。藉由改變行為方式,你可以創造新的未來。你可以重新選擇、重新決定,與你周遭的人更融洽協調,以達成想要的目標,開創美麗人生。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當我們遇到剛好符合難度的挑戰任務時,會進入心流的狀態,在遊戲世界中稱為「玩樂迴路」。當你解決謎題得到短暫的興奮感,接著新謎題自動出現,當我們進入玩樂迴路和所有心流體驗一樣,會渾然忘我,忘了時間的存在。有些遊戲會設定自動重新開始,沒有中斷,你沒有時間體驗失敗的感覺,因為你要專注於下一局的遊戲,當你處在玩樂迴路,不會讓玩家產生失敗的感覺,而是覺得離勝利不遠了。這種差一點贏的感覺前文也有提到,幾乎贏了的感覺會引發玩家的慾望,驅使我們去做一些行為以紓解剛剛的失望感,差一點贏暗示了成功近在眼前,只要堅持下去、繼續練習,就可以達到目標。

除了遊戲之外,使生活更便利的穿戴裝置,會破壞我們的停止原則,提高我們的強迫性,例如我們應該適度運動及健康飲食,但當穿戴裝置介入時,我們會執著於數字目標,而非體驗這些過程。破壞停止原則從另一個面向來講是過度賺取,過度賺取是被過度類化的經驗法則,盡可能賺取與累積是求生存的有效法則,過度賺取與過度飲食一樣,是生產力提升導致的現代議題,可能附帶了潛在成本。當信用卡被發明之後,對於消費的停止原則也被破壞了,我們沒有機會看到因為消費漸漸減少鈔票的荷包,消費變得隱而不見,人就不會適時停手。臉書的遊戲能如此成功,一部份的原因在於一旦迷上就無法逃出魔掌,因為這些遊戲是不會中斷,沒有關卡,不需要等待的,但遊戲成果會保留,玩遊戲的樂趣永遠不會結束,因為這些遊戲沒有停止原則,遊戲抓住了人類動機結構的弱點,也就是它們永不停止。這個世界充滿了挑戰性剛好的遊戲、財務、工作、社群媒體、健身等目標。成癮性體驗就存在甜蜜點裡,停止原則一遇到強迫性目標設定習性時,很容易失去控制。科技專家及遊戲設計者不斷依照回饋調整產品,確保遊戲的複雜度會隨著玩家更了解遊戲並提升技能時提高難度。

整理收拾不是簡單的事,因為違反了人保留價致物品的本能,我們很難丟東西,因為我們不確定自己以後會不會用到它,這等於對這些物品留一個懸念,不確定性讓我們想保留,以預防萬一用到的情形。很多影集也是在每一集的結尾製造懸念,讓觀眾產生好奇心,想知道劇情的發展,Netflix在2012年推出一個功能:當影集播畢時在5秒後自動播放下一集。這對觀眾而言是一種輕推,預設功能是什麼都不必做,讓系統自動決定,而這也讓觀眾追劇的時間從一季要看幾個月縮短成一週內。

社會評價的威力:當臉書創辦人祖克伯收購IG時,書中提到他的想法是:人們會不斷和他人比較,我們拍照是為了留下回憶,供日後回味,但主要是為了與別人分享那些回憶。人們永遠無法真正確知自己的價值,因為價值無法像體重、身高或收入一樣,可以用數字衡量。每個人對社會回饋執著程度高度不一,但人類是群居動物,所以我們無法完全不理會別人對我們的看法,而且,若不一致的回饋會讓我們感到混亂。驅動社會回饋的引擎,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看法與大多數人是否一致,若一致時,滿足了追求社會確認,若不一致時,滿足了追求特異性。因此發現自己和別人相似可以讓人感到安心與歸屬感,缺乏別人認同則會覺得痛苦。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

這本書個人相當喜歡,作者深入探討手機及遊戲成癮的背後機制,以及教讀者避免上癮的策略,在前言就提到行為成癮主要有六大因素:1.達不到但吸引人的目標。2.難以抗拒且無法預測的回饋。3.不斷發展與進步的感覺。4.越來越困難的任務。5.有待解決的緊張局面。6.深厚的社會連結。書中舉出眾多例子,如:臉書、IG、魔獸世界、糖果傳奇、俄羅斯方塊、賭場拉霸機、Netflix等,這些休閒很容易讓人不知不覺花很多時間投入,取得成就感及掌控權,但事實上任何東西或事物過與不及都是不好,我們可以在工作或等待空檔間滑手機打發時間,但如果被手機黏住,而對現實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則不好。

這部作品說明了遊戲及智慧型手機背後的專家如何藉由良好的設計、運用統計及人類心理,將這些虛擬世界布置的令人難以拒絕,書中有眾多觀念個人覺得非常值得再三複習與回味,因此這篇文可能很長,不過若可以藉由了解這些機制,讓讀者可以取回人生掌控權,花些時間閱讀這本書絕對可以讓手機或遊戲行為成癮減少,甚至可以養成其他良好習慣,書中對於成癮行為是這樣定義的:

無法自由選擇要停止或繼續這個行為,喪失主控權,以及與此行為相關的不良後果。這些人無法預測這個行為何時發生、持續多久、何時停止,或自己可能會產生哪些與該行為成癮有關的其他行為。且這些人會放棄其他活動,即使不放棄也不再享受那些活動。成癮行為的負面影響包括:無法在工作及社交活動或嗜好上扮演好其他角色、社會關係受損、犯罪行為與法律問題、身體或功能損傷、財務損失或情緒創傷。

據統計,我們平均每天花3~4小時在智慧型手機上,若加上電視或電腦,一般人可能一天醒著時間有1/2的時間是盯著螢幕,這行為其實並不利於人在現實生活中與其他人互動以及規畫安排做更重要的事情。書中提到,曾經在魔獸世界成癮的玩家,在戒斷中心時講師告訴此玩家: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成癮時代:壞習慣如何變成大生意

這本書個人覺得還好,主要是作者以理論的角度,而非說故事的方式闡述成癮的歷史,再加上從國家及政策的角度看待成癮問題,讓本人覺得這本書相對於其他討論成癮議題的書籍相比沉悶很多,個人覺得若對成癮議題有興趣的話「欲罷不能」這部作品會比「成癮時代」好讀很多。

這本書在閱讀過程中好幾度都恍神+快睡著,也可能本人不太喜歡這種風格的書籍,沒有吸引人的故事,比較像在學校老師授課,言之有物但難以咀嚼吸收,用字遣詞較為學術,唯一我比較喜歡的地方是書中會輔以一些與上癮有關的照片或海報,這些圖片大概是本書對成癮最精彩的詮釋,其他文字內容對我個人而言難以吸收,但這本書也是有表達一些不錯的觀念,以下分享:

1.智慧型手機對人類最大的危險,就是不斷干擾我們的生活,包含:個人談話、睡眠、開車、讀書、思考、練習、工作等,導致難以達成或維持親密關係、健康、安全、知識、創造力、專業,以及具有社會建設性的心流狀態。

2.臉書或其他令人成癮的線上遊戲、網站或app主要由六大因子讓人產生成癮行為,分別為:1.設定使用者無法立即觸及但又能吸引他們的目標。2.無法預測但具有刺激性的回饋。3.進步緩慢但只要下苦功方可精通的感覺。4.挑戰性逐漸加強的任務或階段。5.需要解決之道的張力。6.和其他心意相通的使用者社交聯繫。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行為上癮-從心理學、經濟學、社會學、行銷學的角度,完全解析智能社會下讓你入坑、欲罷不能、難以自拔的決策陷阱。 | 墊腳石購物網| 樂天市場Rakuten

這本書個人覺得還好,主因是作品中是將其他書籍整合起來變成一本合輯,且許多作者新增內容通常是以大陸的文化背景舉例,在中西合併之下整部作品閱讀起來原創性不足、重點分散、而主軸會因擷取不同書籍重點而有拼湊感,整體而言個人覺得直接去閱讀「原著」得到的觀念及故事性讓讀者印象更深刻,再加上本身已經閱讀過其中幾本,既視感非常明顯,結論是:個人不太推薦閱讀這本,這部作品我是被書名給吸引,但實際上就是一部大雜燴,個人是蠻失望的。

這本書結合了以下書籍,有些黑光已經分享過心得,羅列如下:

影響力、欲罷不能、輕鬆駕馭意志力、心流、刻意練習、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驚人習慣力、番茄工作法。

影響力:讓人乖乖聽話的說服術(全新增訂版) 電子書,作者羅伯特.席爾迪尼(Robert B. Cialdini) - EPUB | Rakuten Kobo 香港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6A965C10630260BECF799F3BD29F5235F64075C

習慣可以是人類的超能力,也可能是毀滅人類的武器。

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在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聯想到「原子習慣」,還有聯想到「鉤癮效應」。這些書籍都在探討人類習慣的養成對於生活有多大的影響。

這本書若按照原文翻譯應為"習慣的力量",不知道臺灣為何要取一個與英文完全沒有關聯的書名,可能是一種行銷手法吧。但書中的內容真的非常精彩,尤其開頭以一位腦袋受傷病人為故事主角,藉由臨床研究得出即使腦袋無法形成新的記憶,人還是可以藉由習慣來做決定與生活。接著每一章節都以一個故事為起始,帶出習慣在這些故事中扮演的角色,每個故事都令人拍案叫絕,最後收尾再用二個完全相反的例子呈現習慣帶來毀滅性的結果時,身為旁觀者要如何去判斷案主是否要為自己行為負責。

很喜歡每個主題的故事,不論是美鋁企業如何改變習慣進而改善公司經營績效、星巴克如何對員工進行教育訓練成功創造成功的服務文化、倫敦地鐵失火案是因為"穀倉效應"導致陳腐文化的陋習造成多人死傷的慘劇、塔吉特如何利用大數據來吸引消費者採購、牙膏、芳香劑及廣告如何藉由習慣引導消費者而締造高營收的熱賣商品。可以這麼說:習慣可以影響了一個人朝目標進步、讓企業成功獲利,但習慣也可能導致重大災難、毀滅人的一生。端看我們選擇養成了什麼樣的習慣。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howThumbnail

這本書閱讀完後非常擔憂,我們的注意力及習慣被這些商品綁架而不自知,沉浸在不同的app及程式軟體中無法自拔,不自覺時間的流逝。

鉤癮效應告訴我們:當我們不知不覺對產品產生習慣及依賴,等同業者開發產品的成功,吸引人數及時間的成長就是業者最重要的目標。

對業者來說吸引消費者很重要,但對消費者的我們來說,我們自己的時間就是最寶貴的資源,若把時間花在這項商品上,就無法做其他的事情,具有排他效應。

這本書統整了讓人上癮商品的模式流程,如下: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0001_1566234612

這是一本看了充滿許多回憶的書籍,本人在大學時代有一度沉迷於電玩,可以廢寢忘食,除了吃飯、睡覺、廁所之外其他事情都可以不管,當然連課都不去上。

扣除生活基本所需的時間外全部都投入遊戲中,一天可以玩超過12小時電動、玩膩一款遊戲馬上換下一款,現在了解那是一個傷身體又傷大腦的行為。

書中有提到有成癮者自述在現實世界會看到或聽到遊戲畫面或配樂時,一般人會想說怎麼可能,太誇張了吧~

但本人真的有同樣經歷,因此看到這段內容時驚呼:這是真的!幻聽幻視是沉迷上癮會有的體驗。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10822522

很久沒有分享閱讀心得了,個人已經養成閱讀的習慣,但發現發表閱讀心得關注度遠遠比旅遊心得來的少,就有點懶惰(但原子習慣告訴我不能這樣!)

原子習慣綜合了許多我以前閱讀書籍中提及的許多概念,套用在"個人習慣"的養成,「條條道路通羅馬」,當閱讀的書達到一定的程度以後會發現很多道理及觀念都可以互相貫通及套用,每天一點點好習慣累積許久之後,便會累積成想像不到的效果(或成就);金錢亦如是,每年的複利一點點,但累積10年20年後金額就相當可觀,書中提到許多觀念有的讓我感到新奇(例如成就卓越要愛上無聊),有的部份讓我心有戚戚焉(例如複利的威力),因為我已經在實踐本書的某些部份觀念。

Plan-Do-Check-Action,這是一種循環式品質管理,很常被拿來應用在管理實驗室及公司;換作書中作者所提的觀念為:提示-渴望-回應-獎賞,這樣的習慣養成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追蹤-反省。可以發現是有部份觀念類似,在品質管理上把一個流程標準化,一種動態式的管理,首先要規劃流程、然後實際運作,在運作中檢查是否可以讓流程更順暢或更有效率,檢查後再執行、優化流程;現在換到這本書"好習慣的養成":我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渴望之於規劃),確實執行了這個習慣(回應之於實際運作),滿意自己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獎賞滿足渴望,近似於順暢的標準流程)、習慣的追蹤量化等同品質指標、反省就像管理審查的概念。

上一段是個人的胡言亂語心得,作者用了許多例子向讀者證明,每天一點點小改變累積到後來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領域很廣,包含運動賽事、投資顧問、減肥等等,在書中也教大家如何分析自己去養成良好習慣,若品質管理只協助工作領域使其運作得更順暢,那原子習慣就是讓個人在追求自我成就領域一本良好的啟發書,個人覺得很值得一讀,推薦給大家。

文章標籤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