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2

最近看到新聞提到人口負成長,小時候學過社會的人都知道人口負成長會衍生一堆民生問題。

這些問題我們都把他放一邊。人口變少了,那房價呢?

對於沒有置產的人而言(例如我),當然希望房價能跌下來讓自住的人可以用"合理"價格買到喜歡的房子。

看看台北市,有電梯的房子,格局方正的大概最便宜都要2000萬起跳。

月薪5萬的受薪階級要至少33年不吃不喝不花錢才可以買得起一間房,請問這樣是合理的嗎?

更何況月薪不到5萬的一堆,不吃不喝不花錢又不可能,所以受薪階層要買房,用簡單數學計算就知道:根本無望。

這是市場機制造成的,遊戲規則早就被有錢人及建商給捷足先登,政府很難執行打房政策,為什麼呢?

網路上都在謠傳沒有一項商品是只漲不跌的,房地產從過去歷史來看,除了SARS大家受到驚嚇害怕之外,房地產都是緩步上揚的趨勢。

但人口的因素呢?個人覺得人口不等於市場,市場是一種供給與需求。人口減少會不會影響需求減少呢?可能會但不會影響太大。

在城市發展中,城鄉差距將越來越大,大家對城市的房地產大部份都是供給<需求,例如台北,最近的新聞指出,台北的人口是淨流出的。

這可能表示其中某種可能:因為房價高到一般受薪階層無法負擔,開始向周圍擴散,找蛋白區的地方房價可能勉強可以負擔(但跟過去相比還是漲得很多)。

最近的建案廣告多到看到膩,但想想真的有這麼多的居住需求嗎?還是建商在炒作一種房市很熱絡的景象?在找尋最後一隻白老鼠?

曾經看過"大債時代",裡面也有一個例子是過度消費,買了一間自己付不起的房子(每月負擔房貸超過薪資的6成),這樣生活的品質會好嗎?

有沒有可能在賣房子時依照年齡給予不同的販售價格?(不可能,因為市場機制能多賺,怎麼可能便宜賣,房地產容易造就更大的貧富差距,讓窮人更買不起房)。

如果房市沒有提供給年輕人一個安居的環境,其他的政策都只是陪襯而已,但房市要解決的亂象很多,要如何抑制炒房的歪風,可能也很難。

人類是一種自私自利的動物,現在種的因,將由下一代承受果。未來的地球若不在適合居住,200萬的房子漲到一億有何用?就是「紙」上富貴罷了。

講了這麼多雖然改變不了自己買不了房的事實,但可能可以跳脫出自己狹窄的框架,再等5年觀察房市的情況,也許會有翻轉的一天。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