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608087639_large

我是被書名吸引而讀了這本書,但若誠實從英文書名翻中文為:時間不是問題,你才是。副標為利用四種策略化壓力為成功。

恩...不知道書名是哪個天才翻譯的,頗有創意,是一種吸睛的行銷手法。

以客觀的角度而言....這本書個人認為可讀性沒有到非看不可,為什麼呢?

最主要為內容結構鬆散,許多激勵主題都提到但不夠深入探討、沒有畫龍點睛只有蜻蜓點水。

例如探討時間管理、激發潛力、成功學等等,個人看完後只有薄弱的印象,該講的有寫,但表達方式及呈現無法讓我耳目一新。

不能說難看,這本書也提出了一些讓我頓悟的觀點與概念,只是若與其他同類型"激勵教練"或"成功人士"所出的書籍相比之下是有那麼一點可惜。

以作者的財富不需要寫這本書,他花許多心力把成功的經驗分享給大家,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本書有哪些精華的內容可以吸收轉化為日常生活的應用。

第一章探討改變用語可以提升執行力,簡言之就是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賦予有趣的意義,並相信這些事情是讓自己或世界更美好,無聊的事情因為心態的轉變而不同。

例如做會議紀錄很無聊,但如果賦予它"集合團隊討論重點使之讓公司更加進步",用其他觀點切入會議紀錄就顯得有意義且重要。

還有像是做事情賦予他角色,藉由玩遊戲的心態投入在生活中,例如騎腳塔車上下班可以改成"運動家模式",聽起來上下班就一點也不無聊,還有益身體健康。

第二章說明遠離舒適圈,翻轉無趣人生

人生是可以自己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庸碌的待在舒適圈,過著安逸的日子然後羨慕其他人可以達到自己無法達到的境界;或是我們可以選擇努力嘗試達到自己所想要的目標,嘗試過失敗了也沒關係,這過程中取得寶貴的經驗,而這樣的經驗經過反省可以轉化下次進步及更貼近目標的力量。這裡作者推薦一本關於"人生選擇"的書:活出意義來。找機會會找來一讀。

你有甚麼目標想達成的,空有想法沒用,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先跨出第一步,嘗試看看,將想法轉為行動、行動培養成習慣、習慣久了內化成價值觀、價值觀變成實踐的概念。想辦法讓自己成長,最重要的就是二個老生常談的特質"毅力"與"紀律"。

現在的自己是過去不同"選擇"及"習慣"累積而來的,未來的自己會變成怎樣可以利用模擬情境來思考,三個月的你會變成怎麼樣子?希望有所成的五年後的你回頭會給現在甚麼樣的建議?從今天起我可以改變甚麼而漸進式地答道我想要的目標,如果目標太遠如何轉化成較小的不同里程碑以利於觀察自己是否朝著這目標前進?

第三章破除恐懼,重新定義自己

永遠活在當下。這與上一章看似矛盾(強調要找到自己人生的使命及目標並嘗試去達成),目標是未來的事情,朝向目標努力如何活在當下?答案是目標只是可以讓你永遠活在當下的方向,重點不是達到目標而是享受朝向目標的所有過程。在這過程中全心全意地投入,進入心流的狀態,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工作與假日已經不需區分,因為時時刻刻都是在做開心快樂的事情,每分每秒都盡情享受,沒有區分週一到週五,工作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以甚麼心態來面對。

第四章心智圖變行事曆,奇蹟的時間管理

對該做的事情,如果不開始一切都空談,不要想某天在做這件事情,若這件事是對未來有幫助就應該立刻慢慢開始,慢慢做比甚麼都不做來的好。因為時間有限因此要規劃及訂定事情的優先順序,作者介紹可以使用"心智圖"搭配"行事曆"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藉由這些工具來評估判斷是否有好好利用時間。

可以規劃未來清單,是一種告訴自己未來的未來想要達到的清單,讓夢想有機會在現實目標達成後繼續追尋。可事先預想自己未來退休生活的樣子,以終為始,可以看出要達到理想退休生活須達到何種條件,以這些條件往回推就可規劃這段期間的目標。

作者也引用"與成功有約"作者柯維的四象限圖。以重要及緊急為X軸跟Y軸,就可以區分成重要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且緊急、不重要也不緊急。

我們要想辦法投入讓重要但不緊急的時間提升,讓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變少,如此才能有效利用時間,讓自己的能力藉由複利效應達到成功的境界。

少用螢幕,包含手機、電視、電腦,這些科技都是為了吸引人的注意力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對於達到人生目標的幫助有限。

利用心智圖,將之轉化為行事曆,行事曆可以協助自己知道自己有哪些待辦事項,在作品最後有許多附錄有心智圖可以參考(雖然我覺得這心智圖有點難以給一般人使用),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找來一窺成功者心智圖有哪些元素。

這是一本可以有空再讀的書籍,裡面提到的許多觀念可以再其他書籍看到,且說明得更詳細深入,若考慮讀這本書的讀者個人推薦"與成功有約"或是"腦力全開",這二本書對於達到成功的目標、步驟及建議更有條理。

所以這本書就介紹到這,不用特別推薦XD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