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與我想像的內容很不一樣,以為會像麥爾坎.葛拉威爾作者系列書籍講述一些有趣故事帶出經濟學理論,但此書作者羅伯.席勒得過諾貝爾獎,書中的內容較為艱難,若對經濟學沒那麼有興趣可能會覺得這本書有點無聊,作品以較為專業、學術的方式帶出複雜的經濟學理論,若要用比較有趣的書籍來介紹,個人會推薦像是「創意黏力學」和「推出你的影響力」及「釣愚」(作者前作),這幾本書相對這本比較有趣。
書中從故事所切入的角度非常多元,內容涵蓋廣泛,認為經濟學需要不同領域學科合作,最讓人驚豔的是將經濟學與流行病學做結合,讓讀者可以看到二者之間的連結。要節錄這本書的重點難度相當高,主因是這本書是以學理的方式、引用歷史文獻,要濃縮出本書重點內容可能偏重於經濟學的觀念。
本書一開始講述為何比特幣為何會變得這麼熱門,接著描述故事經濟學應與其他學科合作,還提及故事會不斷的重複出現與突變,這本書共提到9種常見的經濟故事:恐慌VS信心、節儉VS炫耀性消費、金本位VS複本位制、機器將會取代勞工的敘事、自動化和人工智慧取代勞工的敘事、引發房地產漲跌和經濟衰退的敘事、引發股市崩盤的敘事、聯合抵制、牟取暴利和邪惡企業的敘事、工資物價盤旋上漲和邪惡公會的敘事,從這些故事我們可以預期未來這些還會變種後捲土重來。
1.經濟波動很大程度上受過度簡化和容易傳播的經濟敘事的流傳驅動。這些敘事左右人們鬆散的思想和型為。
2.人們決定做什麼投資時,是基於他們對其他投資人如何思考,以及即將做什麼,如何決定未來的價格變化觀察之上,而非是對於該資產的絕對估值之上。又好比倖存者偏誤,讓我們只看到贏家的故事,而忽略的消逝在市場上的輸家,一味追逐成功教條,而非以更良善的方式避免重大失敗。人之所以做決定,或是群眾的集體意識,都不是建立在個別的考量,而是建立在與其他事物的比較之上。
3.敘事是「一種描述或理解某種情況或一系列事件的方式,反映和宣揚某種觀點或某組價值觀」。敘事是故事的一種特殊形式,向接受者暗示某些要素和它們的意義。敘事的形式通常是講述事件,事件可以是真實或虛構的,但所講述的具體事件往武長是為了替某個概念增添色彩,藉此增強其感染力。
4.流行病學已經告訴我們,隨著舊流行病的病原體發生突變或環境變化產生反應,展開新一波傳染,未來很可能將出現就流行病的變種。未來將會出現新形式的流感和新的流感流行。同樣的,這本書共提了9種敘事也可能在未來再度流行起來。
5.關於經濟敘事的7大特色:
(1).敘事流行可快可慢,可大可小。(2).重要的經濟敘事可能僅占流行言論很小一部分。(3).敘事群組的影響力大於任何個別敘事。(4).敘事的經濟影響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5).事實不足以阻止錯誤的敘事。(6).經濟敘事的傳播建立在重複的機會上。(生日快樂歌)(7).人情趣味、身分認同和愛國精神助長敘事傳播。
6.假新聞往往讓人留下印象,因為大腦對於監控事實來源有困難,因為大腦根據來源與其他技藝的關聯來判斷,因此某些時候大腦會忘記某些故事是不可信的。
7.閃光燈記憶:在極端情形之下,長期記憶建立非常突然。閃光燈記憶的體驗類似一部曝光不足的電影,在黑暗中拍攝,只有在攝影機的閃光燈熄滅時亮了一瞬間。
8.只有少數的經濟敘事能像病毒一樣瘋傳,原因在於一種與經濟環境互動的人類因素,除了一些簡單和可預測的規律外,人類的思維網路有時幾乎就像一個隨機數產生器,隨機選出爆紅瘋傳的故事。
9.托比亞斯指出,所有小說只有20種主要情節:探尋、歷險、追求、營救、脫逃、復仇、解謎、競爭、受壓迫、誘惑、稅變、轉變、成熟、愛、犯禁之愛、犧牲、發現、可悲的過份行為、興盛、衰敗。
10.經濟逼近轉折點時,放眼新聞標題和統計數據以外的事物,加以分析,或許能得到真正的價值。我們不應忽略這種可能:某些故事有所突變之後重新流行起來,可能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重要影響。過去的故事和傳說是下一次榮景或崩盤的劇本。
11.關於股市和房地產投機泡沫的敘述往往含有以下假設:投資人根據最近成功的投資績效推斷未來,預期資產價格將繼續上漲,因此熱切的進一步推高價格。這種過程一再重複,變成一種惡性循環或回饋環路。但後來發現推動價格上漲的似乎主要不是對未來的預期,而是許多故事和言論廣為流傳,吸引許多人注意價格正在高漲的資產,進而助長了泡沫。
這本書個人覺得並非是非讀不可,並不特別推薦,因為此書主要是利用關鍵字統計及歷史來觀察在某種經濟情境當下投資人關注的故事,屬於事後檢討歷史過去,對未來的投資並沒有特別幫助,當然也不是說歷史完全沒有參考價值,它可能用任何變形的姿態產生下一次的上漲與崩跌,但對於未來大家都不知道也無從預測,這本書談論範圍雖廣,但講述的概念太過複雜,讓我有點難以理解,也可能資質還不夠,但若想要一睹諾貝爾得主的筆觸,個人較推薦「釣愚」這部作品比較好入門,提供給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