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了許多關於投資心理的書籍,心理偏誤對於投資人決策影響很多也很大,即使同樣的投資心理陷阱,在不同書籍呈現上,每次閱讀還是覺得很新鮮有趣,這部作品出版於2000年,已是23年前的骨董作品,不過書中以詼諧風趣的敘事手法,加上吸引人的故事及提問,讓讀者在閱讀上充滿樂趣,在書中的最後也總結了如何避免投資心理陷阱的10項思考及4條改善策略:
10項投資思考原則:
1.每一塊錢價值都相同:人類會自動把錢分類,拿到手上的錢會分成「我的錢」或「別人的錢」/「辛苦錢」或「意外之財」,但事實上錢就是錢,應該用同樣方式處理對待,下次尾牙抽到大獎,把它當作辛苦錢的方式處理,而不是亂請客(除非要維持同事間和睦或部門傳統)。將金錢劃分心理帳戶,書中有一個很精彩的例子:有一對新婚夫婦去拉斯維加斯賭博,在飯店休息時,丈夫睡不著覺,腦袋一直出現17的數字,就跑去賭輪盤,那時他手上僅剩下5元籌碼,結果他手氣超旺,一連幾次輪盤都開出17,他在短短幾小時內變成身價兩億美元的富翁,丈夫樂歪了,繼續將兩億美元壓在17,結果小球歪了一點開在18,兩億美元就歸零了,他回到飯店,老婆問他去哪了,他回覆去玩輪盤,老婆又問:結果是賺還是賠。他回:還好,只賠5美元而已。(故事想表達那男人把2億美元當作莊家的錢,5美元是他的錢,而實際上他賭贏了2億,也賠了2億)。
2.損失之痛甚於賺錢之樂:人類有厭惡損失及保護利益傾向,因此在避免損失會想冒險,而在保護利益時會行事保守,當期望值相同,有潛在損失會想賭一把,有保證賺的錢會想先收起來停利。
3.花掉的錢就算了,忘記它:為避免落入沉入成本,不應該為了已經犯了錯誤,繼續錯下去,過去就算了,重要的是未來。因此在投入一項投資或計畫時,要看未來潛在收益是否值得投入,而不是思考因為已經投入了許多,就一定要將它完成。
4.看法決定一切:你怎麼看待問題,對你的決定有很大的影響。做決定時,最好要從各種角度來衡量利弊,因為面對同樣的選擇,不同思考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決策。
5.小錢也是錢:積少成多、股票交易佣金或基金管理費看似小錢,但長期累積起來會影響投資績效。
6.太注意細微末節:人容易太重視某些印象深刻或特別的事件,卻不知道記憶和事實有很大的出入,依據主觀認定的經驗而非客觀的資料做決策可能導致錯誤。
7.錯誤的自信:高估自己的知識能力,且執迷不悟,應將自己認為的能力再打7-8折,以避免落入財務陷阱。
8.難以認錯:在潛意識裡,人們不管看到或聽到什麼,都會往自己已經知道或想要相信的方向去解釋,是一種「認同偏見」,因此當一個數據呈現,我們會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去思考,只要認定它,你都會想辦法找到支持的論點,無法客觀評估。
9.跟隨潮流不見得穩當:「一蜂窩投資」及從眾行為,盲目追求熱門投資標的,常會因反應過度而造成損失或錯失良機。
10.知道得太多也不行:知識就是力量,但太多錯誤的知識可能適得其反。研究顯示,不理會太多金融資訊的人投資績效會比每天接受資訊的人要好,越少查看投資表現,就不會對股市自然漲跌採取衝動反應,大部分投資人通常一年檢討一次投資就夠了。
改善4策略:
1.人類很不擅長處理機率,因此不了解各種風險發生的機率有多大。有些風險應交給保險公司轉嫁,以減少自己遇到意外時額外支出。
2.投資於指數型基金:要贏過市場很困難,要處理自己的許多投資陷阱,最好的方式是參與市場,跟著市場一起走,這樣好處是,再怎麼差還是可以贏一半的投資人。
3.分散投資:應分別投入股票、債券、貨幣市場基金、房地產等。分散風險有兩個好處:(一).一旦某種資產下跌可以用另一種資產來彌補;(二).整體投資越是穩定成長,越能避免大起大落,遇到市場劇變時,較不會被情緒影響作出錯誤的事情。
4.確實了解自己如何用錢:最簡單的方式是記帳一個月以了解自己使用錢的習慣,才能知道如何改善理財投資的方式。
上述14點大致上就是全書的重點精華,書中的內容大致以一個故事或一個研究開場,接著說明投資心理上的陷阱,以及可利用什麼思考方式或工具來避免,以現代投資來講,已經有更多書籍再探討投資心理學,但這本書仍不失一本投資心理的入門,而書中內容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討論人不擅長處理機率:「人之所以無法泰然應付數字和機率,有一部分原因是人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巧合或呈現問題的方式時,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某些心理反應。其餘的原因則可能是因為對數學的本質和重要性感到不安,或是有誤解」。以及人常有「金錢幻覺」,也就是人會漠視通貨膨脹的影響。我們很常會搞混資產的上漲是因為通貨膨脹因素還是資產因為稀缺性,在房地產,因各國都不斷提供貨幣,因此房地產應每年以3~4%的價格反映,許多人就認為房地產只賺不賠,有可能僅是反映通貨膨脹而已,但在台灣城市中漲幅都很可觀,因為有許多投資客及房仲在「造市」坑殺不懂的消費者,加上政府政策的助攻,讓房價變成相當良好的投資商品,而非人民的必需品,對一些自住需求的人是相當不友善的市場。
我們都很難逃過投資的心理陷阱,就如書中提到我們不可能完全不花錢、不投資或不儲蓄,就像我們身處高空,必須一邊飛行一邊改變方向。而這些心理陷阱也有存在的必要,就像一把雙面刃一樣,有優點也有缺點。例如把損失看的比收穫重的傾向,在許多情況下是一種優點,不然因為太注重可能獲利漠視損失,可能導致人遭受慘重損失,甚至可能生命都受到威脅;許多的原則似乎彼此牴觸,而這也是事實,面對這些矛盾的想法及方法,我們應該在兩種極端之間取得平衡,在某些時刻利用心理偏誤、某些時刻用心理偏誤相反的思考方式,但要在哪個時間點應用哪種方式,則是看個人對風險的承受度及對未來經濟樂觀程度,最後還是回到「你」為核心。這本書個人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可以做為了解投資心理的入門書籍。(1hr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