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https://topics.cnyes.com/picking/
隨著投資工具的進步,選擇越來越多元,但重點不是選擇了甚麼好的投資標的,而是這些投資標的可以讓你安心睡覺,每年固定提供被動收入的,是個人定義好的標的。
這篇文章發表於2017年,以現在2021已經經過4年的時間,這篇文章怎麼選股呢?它選用了5個條件篩選:
1.股價20元以下
2.現金殖利率超過5%
3.連續五年配發現金股息
4.近一個月日成交量大於200張以上
5.波動度越低越好
每個條件都有其背後的原因,文章有深入描述在此不提,重點是,經過了4年的時間洗禮,這些標的是否真的可以幫呆薪族賺到錢呢?讓我們來看看下表:
股票代號 | 股票名稱 | 2017/7收盤 | 現金殖利率 | 2021/6/10收盤 |
2324 | 仁寶 | 20.6 | 5.83 | 22.75 |
2892 | 第一金 | 20.4 | 5.88 | 22.1 |
2891 | 中信金 | 20 | 5 | 22.4 |
2535 | 達欣工 | 19.95 | 7.94 | 33.75 |
1709 | 和益 | 19.95 | 8.02 | 20.55 |
2483 | 百容 | 18.85 | 6.9 | 20.6 |
2340 | 光磊 | 17.65 | 6.8 | 27.6 |
1604 | 聲寶 | 17.55 | 7.98 | 29.55 |
1712 | 興農 | 15.95 | 6.27 | 22.15 |
2820 | 華票 | 15.15 | 5.37 | 16 |
2511 | 太子 | 12.2 | 8.2 | 11.8 |
2010 | 春源 | 12.05 | 5.81 | 20.85 |
2538 | 基泰 | 11.35 | 8.81 | 9.9 |
2812 | 台中銀 | 10.25 | 5.37 | 11.45 |
2889 | 國票金 | 9.49 | 5.8 | 16.25 |
2883 | 開發金 | 8.77 | 5.7 | 12.45 |
經過四年的時間,不含每年的配息,除了2511太子及2538基泰之外,其餘的股價都大於2017年的價格,若假設每間公司每年皆只配息1元(實際上應該是更多),這四年累積每間公司都可以得到至少4元的股息。
這代表甚麼結論呢?
1.長期持有(以這個例子,至少4年以上)的股票原則上都可以獲利。
2.除了2檔股票之外,其餘14檔皆比2017年的股價還高,等同於賺了股息也賺了價差。
3.若依照此趨勢,原則上持有上述表格公司最多20年,且公司在這20年間還能存續並持續配息給股東,則持有成本可降至於0。
說這麼多,黑光持有的9檔股票有超過50%:五檔就是裡面的投資標的。
包含了2324仁寶、2892第一金、2891中信金、1709和益、1712興農。可以說在2017自己是小資族(現在也是啦~),就用小資族的存股策略。
錯誤的分析可能導致錯誤的結論,如果我拿0050或0056做這樣的比較,也許4年前與現在比也是賺股息賺價差,也可能因為與現在股市在1萬7以上,理論上只要不是賠錢的公司大概都能賺錢。
那同樣篩選條件在2021年能篩到甚麼標的呢?結果原本在2017年能篩到16檔的標的,在2021年剩下4檔,分別為:
2509全坤建、2538基泰、2820華票及6136富爾特。
本人對這些公司完全沒有研究,也不推薦在這個時間點使用這樣的條件篩選投資標的(有可能因為產業關係導致股價偏低,但配息是去年的業績表現,現金殖利率高也要觀察是否可以填息)。
使用條件篩選只是一種輔助的工具,每間公司及其所屬的產業都應該深入研究在判斷是否投入資金投資。
市場難以預測,因此隨著市場波動而投資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因此ETF也同樣是存股標的之一,關於ETF將於之後的文章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