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社企是門好生意?社會企業的批判與反思- 三民網路書店

大家是否有在路上看到有街友在販售大誌?或是看到弱勢團體在叫喊手作餅乾?這些愛心商品獲利後有多少是給弱勢團體,又多少是進到社會企業業者口袋?

這本書作者徐沛然從社會企業定義及國內外的現況起頭,接著從大誌雜誌的運作機制揭露,讓讀者知道「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實際上對街友的幫助有限,據統計協助販售大誌的街友平均收入為1萬5千元,但我們都知道平均值只是參考,若去掉極端值後才有參考價值,且販售地點也與收入有關,作者接著說出大部份的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大誌雜誌發行商大智文創與街友並非聘用關係,而像是批發商與零售商的關係;可是大智文創對於街友的控制權限明顯超過合作關係,例如會限制穿著制服、地點、價格等,若違反還有罰則,這些規定就法律廣泛定義已屬於雇傭關係,而用「幫助街友的一份雜誌」是一個很好的行銷策略,讓消費者覺得買雜誌是做好事,但實際上只有50%給了街友,大智文創也有獲利,且這些雜誌是街友必須用現金批發,發行商已處於不敗之地,街友則沒有基本工資保障、也沒勞健保,若被警察開單還得自行吸收,若從作者角度切入,讀者將看到的可能是街友被社會企業剝削的可能性。

接著又從微型貸款:給窮人的小型信貸、發展中國家的創新商品,例如:發電足球、過濾吸管、遊戲汲水幫浦,這些商品都很有創意,但對於真正的使用者而言都華而不實,在產品開發時並未真正傾聽使用者的需求,而消費者又因包裝精美的行銷故事而認為捐小錢做好事,但當真正訪問到使用者才發現這些產品無法真正解決他們的問題,大家都在做好事,但弄錯了方向,導致一場難以收拾的殘局。發電足球宣稱可以藉由踢足球儲存電力用於led燈照明,讓貧窮兒童可以在晚上有燈光,但實際上製造品質粗糙,不耐用,而售價高達一顆89美元,等後續記者追蹤使用者心得發現,89元若直接捐贈可以讓當地小朋友使用夜間照明好幾年;而遊戲汲水幫浦是藉由遊戲轉輪方式讓地下水抽上來讓民眾使用,但因為設計瑕疵,抽取效率與原本一般手壓式幫浦差一大截,且小朋友對於玩轉輪只有短暫的熱情,等過了熱潮就不再玩,反而真正需要的家戶需要耗力費時才有辦法取水,本末倒置,一開始的美意都變了調。

最後提到貧民窟旅遊或貧窮體驗的商機,以及有些企業以直銷方式讓發展中國家改善他們的生活條件及經濟狀態,作者的結論為:企業為了就是獲利,社會企業只是打著「造福」或「幫助」貧窮人的口號,以行善之名行獲利之實,「提供更好、助人、有益社會的產品或服務是回應貧窮需求的解方,但販售產品、滿足消費者是企業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如果建立在營利的前提上,社會企業和一般企業並沒有本質上的差別,滿足需求並不等於解決問題,所以宣稱透過販賣商品或服務,透過市場機制可以有效解決社會問題,這種社會企業主張是作者極力反對的說法」。

我們都沒有實際真正了解需要幫助人的需求,而是以自己價值觀及思考邏輯來替對方想出解決之道,沒有真正詢問及了解對方需求而發想出的服務或產品,有很大的機率會導致資源的浪費,更可惜的是善良的好意被消耗外還無法解決弱勢族群的問題,等於白忙一場,這對發起者、捐款者及受助者三方都不是好的結果。

這本書讓我從另外的角度看待社會企業,在這些主打邊賺錢邊做好事的背後實際上可能無法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若越多人能清楚社會企業的運作機制,用團體力量使之透明化,當大家明白實際的來龍去脈,或許可以找到一個真正的解決之道:用正確的方法幫助到需要幫助的團體。這本書光看書名可能不會特別吸引人,但書中內容顛覆了我對社會企業的觀感及印象,個人認為是值得一讀的書籍,提供給大家參考。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