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00001_1478248459

這本書於1974年出版,至今已經走過47年了,經過了將近半世紀來閱讀這本書,內容許多哲學與科學的分析與探索讓讀者必須專心一致、認真思考文句闡述的意義,通篇超過400頁卻不覺得冗餘,深奧的批判申論概念,說明了人與科技、維修與藝術、山與心智、科學與哲學、摩托車與人生、自己與自己對話等等,每一個"與"到最後都可以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至關重要的觀念"質素",老實說我只看過一次,覺得裡面許多概念太深奧了無法理解,這本書個人推測至少要讀個三至五次才有辦法理解作者欲表達的人生哲學概念。

會閱讀這本書是因為在閱讀其他書籍都有提到這本,還有作者提到看了這本書10幾次("你的未來值多少"這本作者)。其他至少有二本書籍提到但我忘記書名了。其中一本以"摩托車維修的登山"為例子說明享受過程比追求結果還重要;另一本則是若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從最小最小的地方開始,"摩托車維修是以某小鎮的某建築物中的一塊磚頭開始描述",結果學生從無從下筆寫文章到寫了滿滿好幾張紙。

作者高明的地方在於藉由騎摩托車旅遊及保養連結旅人主角及他兒子的內心思考及作者想表達的概念,這些概念需要讀者自行連結生活經驗,因此這部作品激發讀者思考與探索,令人回味無窮。

這本書對許多人生觀念討論蠻充實的,個人覺得有許多段落是可以不斷複習刻印在腦袋裡面,並應用於生活中。以下節錄個人覺得值得收藏的段落。

1."證明自我"與"無我"的登山在外表看不出區別,但二者在內心及型態上差很多,證明自我的人自負心重,登山步伐混亂,不顧狀況控制行進速度,人在這但心不在此,想往遠方前進,但當走到遠方照樣不滿意,要找的東西、他要的東西全在他周圍但他毫不在意,身心都吃力,因為他把目標想像成外在又遙遠的東西。

2.腦筋打結是常見的問題,因為想一次解決許多問題,如果硬逼自己打結反而會更嚴重,現在同時思考"你想說什麼"及"你想先說什麼",太為難大腦了,先把想講的全部列出來,想到甚麼寫甚麼,待晚點再來排序。遇到問題,對手是龐大的未知,需要一個假設,但如何產出一個假設的實際做法並沒有一套好的方法,"創意、原創性、發明、直覺、想像力"這些能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在科學方式的範疇之外。

3.過去無法記得過去,未來無法產生未來,此時此刻此地的自我是一切的全部。

4.內在的寧靜與外在環境無直接關聯,內在的寧靜可分成三種層次,第一層為肉體的祥和;第二種為寧靜是心神祥和;第三種也是最困難的一種是價值祥和,必須屏除龐雜的慾望,清心從事日常生活萬務。這種內心的寧靜可以使心平氣和,冷靜思考,增加解決問題的能力。(個人覺得與"心流"的概念類似)。

5.問題的解決之道通常乍看之下"不重要"或"不適合",但假以時日打結的狀態會讓解決之道漸漸聚現出真正的重要性。解決之道顯得渺小,是因為既定的觀念-導致腦筋打結的評估方式-讓解決之道顯得渺小。人不應該避免打結,因為打結是所有"真理解"的前身。

6.事情的做法從來就不只有一種。當你認定正確的做法只有一種的時候,就會認定做事的起點和終點只有一個,如果使用者在無限多的組合方式當中挑選一種,你與機器的關係必須重新考量,你和機器相對於其他萬物的關係也必須重新考量,因為挑選組合方式是一種藝術,端使用者的心智和性靈而定,所以心平氣和才有其必要性。

以上只是眾多經典佳句中的其中幾個,這本書幾乎隨意翻都是重點,這在閱讀過程中產生許多樂趣,會讚嘆作者可以藉由這些事件與人生的哲學產生連結。

雖然這算是一本美國機車遊記的小說,但這小說背後隱含龐大的人生哲學,真的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讀再讀的小說,而且必須全心全意的理解句子內容,稍微恍神就會不知道句子所要闡述的想法及意義,或許找時間要再跟圖書館借來複習內容,也許再次閱讀又會產生更多的"靈光乍現"。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