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改變思考,思考影響行動,藉由身體語言克服內心的恐懼,達到增加信心的效果。
作者艾美.柯蒂為一位心理學家,在小時候經歷一場嚴重的車禍,重擊到大腦,據醫師表示柯蒂在車禍後智商下降了30,讓她變得非常沒自信,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自己。
但她藉由發現權利姿勢,開啟了自我療癒的研究,並在TED上演講發表結果:權利姿勢讓人更有掌控感,讓人更有自信、更能做自己,也更有勇氣去面對及解決問題。她認為我們的行為決定了我們的態度。
凡是都要反過來想,對於這樣的理論是半信半疑,不可否認有一說法是生理影響心理,因此若利用行動姿勢來改變心態,能有些影響,但若是以書中所宣稱的擺出權利姿勢二分鐘就可以讓信心增加,個人是持保留的態度。
這本書裡面提到的許多重點觀念及例子讓我聯想到其他的書籍,條列如下:
1.藉由專注在眼前的每個新瞬間,而不是在結果,會慢慢的、漸進的輕推自己成為更無畏、更真實、更有力的那個自己。
對於把握當下,重點在過程而非結果在"更快樂"及"做自己生命的主人"都有提到同樣觀念。
2.自我輕推:對自己肢體語言及心態最微小的調校,用意是在此時此刻,讓心裡與行為產生小改變。它雖然是小小的變動,但具有潛力造成久而久之的劇變。若想要達成一個遠大的目標,需要仰賴數百個更小的改變,設計小目標引導我們按部就班地達成里程碑,以實現大改變。
觀念雷同"原子習慣":每天都想辦法讓自己進步一點點,累積久了之後就會有巨大的改變。
3.建立信任,讓想法交流,以牧師解決了青少年販毒問題為例。
這個案例印象中在"FBI協商術"好像有出現,藉由取得問題青年的信任,以共同合作的方式來解決犯罪問題,解決問題有二個很重要的因素:創造信任及良好的談判能力。
4.漸進改變,專注在過程上表現會更好
以"心態致勝"為例子,告訴讀者我們同時擁有固定心態及成長心態,運用成長心態可以讓人更容易接受挑戰,不怕失敗,因為在過程可以學習到很多經驗,專注於過程而非結果,表現會更好。
5.關於權力感的延伸
作者闡述擁有權力感可以讓人表現更好及更有自信,延伸聯想到權力感同時也擁有選擇的權利,擁有選擇權可以讓人在極端環境下可以藉由意志力撐下來內心強大的力量,這部份在"活出意義來"及"抉擇"這二本書都有更深入的描述,這二本書都是集中營的倖存者,他們分享了在集中營的經歷及如何從那個環境下回歸正常生活的旅程。
若由大方向來看就是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影響行為。作者柯蒂認為我們可以藉由行為影響心理,讓自己的心態從害怕無助到可以面對挑戰。
這是一本看完讓人有些為困惑的書籍,從作者柯蒂實驗結果來說看似有些關聯,但這關聯引導最終的結論個人認為可能還需更多的研究來證實,因此這本書提的觀念"心態轉換可以迎向更多挑戰"個人認為是沒有疑慮的,但"權力姿勢"引導出克服信心不足的部份還有待評估。最後一章節作者有分享許多藉由"權力姿勢"解決了案例困擾已久的問題,蠻激勵人心的,是否真的有效,恐怕還是見仁見智。
若時間充裕可以閱讀這本書籍,若不充裕但想知道重點可以去看艾美.柯蒂TED的演講,演講已經把重點都列出來了,花25分鐘可以抵掉閱讀這本書的時間,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