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作者洪震宇在書中成為刻意練習的教練,教導讀者利用邏輯思維將大腦裡的知識轉化為吸引讀者的文字。
內容共分成二十個章節,每章節用一主題來說明如何寫作。對寫作而言,產出的對象是讀者。讀者的時間相當寶貴,因此寫作也可視為要滿足讀者的服務業。文章=產品;讀者=消費者。藉由轉換成商業行為可以推論一個好的文章可以吸引讀者,它所需要的元素就是:1.解決讀者說不出口的問題點。2.幫助讀者理解新知。3.提供問題具體行動的方法與資源。讓讀者覺得有收穫、不覺得浪費時間,才能產生影響力。
一般人寫作,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會特別在意文章是要寫給哪一類讀者閱讀、或是在主題、開頭、文章結構、結論等特別注意及下功夫,思考這麼多一篇文章可能從思考到完成大概要好幾天吧~但是,當想學習"寫作"這項技能,就如同"刻意練習"所提到的,要有教練給予回饋,將現行做法進行改進及修正,如此一來才能在技巧上更加精進,突破進步障礙的高原期。
查理.蒙格曾說:永遠要反過來思考。寫文章若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呈現,容易流於只有自己看得懂的窘境(自我的思考邏輯,自身的專業,又稱知識的詛咒),作者建議跳脫自我的框架,利用ROA的方法替文章找到核心精神。R是指讀者,我寫這篇文章的讀者是誰;O是目的,寫這篇文章的目的為何;A是行動,希望讀者在看完文章後能做些什麼。藉由這樣的策略就能讓文章給予定位(就像替商品找到消費族群一樣)。
有了寫文章的策略後,接著分別介紹主題、觀點、結構、情節、開場、結論及標題等七大能力,一篇好的文章可藉由上述七重點組合成,我們可以想像一篇文章拆成7個子標題,每個子標題內又有執行寫作的重點,最後五個章節利用例子應用前述重點,從ROA起至七個主題納入討論,並將一些範例做修改前VS修改後的對照,使讀者可以比對出前後差異以及為何要修改的原因。
主題
寫作就是組織思考、以及將問題聚焦,我們可以先從寫作者的角度,利用思考三階段:從大量發想的水平思考→脈絡思考(關聯思考)→聚焦思考(找到最重要的樹木)。接著換用讀者的角度確定主題,主題定位可利用四個象限分成熟悉&新奇以及普遍&稀有。普遍又熟悉的主題是強化既有認知,鼓勵持續執行;熟悉又稀有的主題是翻轉、刺激新想法;普遍又新奇的主題是指最多、最大、最好的正面事件;新奇又稀有的主題是稀有性,例如最少、唯一、第一等等。
☆ 大腦是矛盾的器官,一方面很保守,重視既有的經驗,不喜歡花能量去注意不熟悉的事情,喜歡照既定模式運作(俗稱系統一)。另外,大腦又對未知感到好奇,如果新奇有趣、不需花力氣去理解的內容也有興趣了解。就跟人生活一樣,我們喜歡一成不變才有安全感;又喜歡新鮮有趣,才不會無聊。
重點
善用數字3的力量,將一個主題統整為三個重點,因為3可以讓文章:限定範圍聚焦、豐富視野、轉換角度。另外可以利用3S(簡單、簡短及具體)來歸納重點,化繁為簡。
結構
可以利用金字塔原理:從底層具體到頂層抽象,藉由情節、重點最後歸納為觀點。結構也是一種分類的創意。
觀點
觀點可以由近至遠,從視點開始,表達作者的立場、態度及原創性;接著放大至視角,換位思考;逆向思考;創意思考及多角度思考;更遠的是由視野切入,可以從時間與空間,宏觀的角度來鳥瞰。
開場
開場的三個功能:讓故事動起來、設定文章調性與提出關鍵問題。
結論
四種結論模式:一樣分成四個象限,分為他人看法&個人意見及感性情懷&理性說明。理性說明+他人看法即為引述名言加以詮釋;個人意見+理性說明:可用一句話有力的總結;個人意見+感性情懷:情緒感受的抒發;感性情懷+他人看法:值得玩味的好句子。
標題:第一眼就會決定讓讀者是否閱讀。
閱讀心得
人生遇到的任何情境也可套用,除了寫作之外我們還可以填入例如:溝通、決策、規劃、解決問題等等都可以運用同一套思考工具做應用。作者將寫作精密的拆分成不同重點主體,針對每個主題分享過去經驗、課程例子及引述其他作家的觀點,濃縮自己對寫作的專業及精華給予讀者,讓讀者更了解一篇好的文章應該具有哪些元素,期望自己未來的寫作能力能持續進步,讓思考及創意可以一起突破現況。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