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1)

本書重點:我們不需學習和了解所有的知識,只要學習各學科最傑出的思想,抓住最關鍵的要害,就可以解決絕大多數的問題。

這是作者成甲第二部作品,第一部為精準學習,這二部的內容可定義為首部曲及二部曲。精準思考將查理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藉由作者的邏輯展現。我們很少注意自己是如何思考解決問題以及運用什麼技巧,成甲將整個思維邏輯分析給讀者看。全書共分為四部份。一是介紹什麼是思維模型,並分析它的本質。二是說明如何高效的學習和掌握思維模型。三是如何把跨學科的思維模型融入一個知識體系。四是如何綜合運用跨學科思維模型來解決複雜問題。

重點摘要

主要分成三大區塊:1.掌握基本要素:思維模型→2.連繫:在思維模型間建立多元思維→3.跨學科的應用

1.基本要素: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由淺至深可分為四種:1.經驗技巧。2.方法流程。3.學科原理。4.哲學視角。

我們又可以將思維模型分成三大組成:(1).獲取。(2).掌握。(3).內化。

(1).獲取方式又可細分為:(一) 透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可利用比較模式;被動可加入高價值網路學習。(二)透過閱讀書籍,作者介紹了三種讀書法:1.查字典法:快速發現有效的經驗策略。2.關鍵字法:尋找系統性的思維模型。3.知人論世與思想地圖法:發現策略的侷限性。(三)透過工作實踐:1.挖掘背後的隱性知識,利用筆記方式記錄。2.筆記可用五重點來記錄:預判核心內容、紀錄講解邏輯、記下疑問和啟發、提煉思維模型、轉為具體行動。

(2).掌握(讓大腦記憶思維模型):(一)複習記憶法又可分為:情境學習、交替測試、回顧測試。(二) 學著舉一反三。

(3).內化:刻意練習→反思日記及定期回顧。

以上三點可以使用人脈學習、舉一反三的掌握及內化到行雲流水般的使用思維模型。

2.聯繫組成多元思維模型

我們可以從多元思維的寬度、深度及方式來探討。

寬度:掌握重要學科的重要原理→理解物質世界的基礎、群體系統規律、複雜系統規律、精神世界的人文學科

深度:追溯因果鏈的源頭→以稜鏡法建立聯繫

方式:累積思維模型的組合方式→關注解答的思路。

3.跨學科的應用

讓系統發揮協同效應

多元思維模型知識體系→基本問題+思維方式+模型。

融會貫通跨學科模型→發現相似性→追問基本問題(不停的問為什麼)

跨學科模型整合系統→框架思維→用大框架整合小框架

多元思維模型組合應用→降等思考、變換視野大小、聚焦關鍵(多數日常努力抵不過少數關鍵努力)→綜合應用(蒙格所謂的魯拉帕路薩效應)。

降等思考例如羅伯特.迪爾茨的邏輯層次模型:由高到低為 願景→角色→價值觀→能力→行為/行動→環境。

心得

對於大陸作者目前看了李笑來、成甲跟樊登,個人發現這幾位作家都很擅長思考及寫作,例如我們很難用言語說明騎腳踏車的機制,但這群作家們有辦法透過白話的方式將我們難以呈現的思考流程表達出來。雖說每個人的思維邏輯都不同,觀察具有影響力的人士會發覺他們都有一些共通處:喜歡閱讀、思考、表達自我的想法,而改變周圍人事甚至改變世界的運作方法。閱讀、思考與寫作息息相關,就像商品的輸入-加工-產出,每一個環節更深入探討都有巨大的細節可以分享,人類生活可以進步就是吸取過去人的經驗,依此基礎架構更具創意的發明來改變生活,不論是節省時間、累積財富、解決問題、人生決策等等,都是一系列不同的思考與選擇,學習如何學習、思考如何思考對於掌握自己人生是必學的技能,在作者自序上看到他與查理蒙格的同框照片,不得不佩服藉由繼承蒙格的思維模型出書可以讓他與投資大師討論交流,而這位作者也僅是七年級生,可想像出他是如何的鑽研及思考將這一切付諸文字,讓多元思維模型可以使更多人了解,我們也可以依據此模型變化延伸成自我的思維模型,應用於自己工作或人生的決策上,使用知識,發揮它的力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