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36)

本書重點 :

作者馬修.席德說明同質性的團隊會如何導致一致性的決策,造成毀滅性的結果;而多元觀點的團隊,看似溝通沒效率,但因思考廣度及深度都足夠,可以將問題用全新的角度詮釋思考,找出創意的解答,達成一加一大於二的良好效果。

佳句摘錄:

1.多樣性高的團隊可以蟬聲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但不代表團隊在各方面是完美的,大家的知識有各種落差,但可能會帶來發散式的想法以及更加精鍊的解決方案。

2.克服艱難挑戰的第一步不是去了解問題本身,也不是深入探討問題的各個面向,而是退一步問:我們的集體理解是在哪邊出現了漏洞?我們是否已經在同質相吸的作用下,被拉到問題宇宙中一個小小的角落裡了?

3.人類大腦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讓我們在按照階級排列的團體中活下去,當一個部落面對是簡單的選擇,讓領導者來做決定、其他人按部就班的行動,這樣的安排很合理,可以讓速度加快、行動更加協調。但在複雜的情況下,支配行可能會帶來相當負面的後果。集體智慧得仰賴眾人將不同的觀點和見解表達出來,在階級序列中,表達異議會被社會首領視為威脅。支配代表一種悖論:人類天生要按照支配生活的,但凡舉與此相關的行為可能會阻撓有效溝通的進行。

4.如果多樣性高的團隊被帶到領導型組織內,在支配型領導者底下做事時,部屬們就不會說出真正的想法,而是會說出他們認為領導者想聽的話,附和領導者的想法並且預期他的感受,因而缺乏叛逆思考,這樣會變成一個充斥複製人的團隊。

5.在登聖母峰時,領隊說:在山上頭時,我說的話是絕對的法律。因為在聖母峰他有比較多的經驗,但他疏忽了一件事,就是他能否做出有智慧的判斷,不只要依靠他自己的觀點,也得仰賴隊上其他人的觀點。領隊強調了聽從他最終判斷的重要性,但他並未覺察,在無法取得集體智慧的狀況下,他做出的妥協可能致命。

6.聖母峰山難發人深省,因為它顯示出一種團隊精神,雖然珍貴卻不夠。只要多樣性觀點受到壓抑、關鍵資訊無法在團體之間流通,那不管付出了多少的努力,都無法在具有高度複雜性的狀況中,驅動有效的決策過程。代價就是,許多人付出了自己的性命。

7.每個人都有一些有用的資訊可以貢獻,但這些資訊並沒有被好好利用、成為團體做決定的一部分。其中一個成員依照片面的資訊作行動,使團隊的動向偏離。大家會開始分享與該觀點相符的資訊,並在無意之間對那些可能會讓該觀點顯得有問題的資訊,有所保留。於是,多樣化的思維消失了,這個情形叫"資訊瀑布"。當有二個以上的人給出的答案方向一致時,我們很容易會認定他們是分別得出來自此特定區域的答案,這會放大答案的說服力,導致其他人都偏向這個答案,潮流、股市泡沫化和其他從眾效應就是這樣來的。因為群眾並非總是睿智。

8.在預測型的任務中,把個別預測的結果拿來取平均值,可以讓我們獲得準確地驚人的判斷,這是"群眾智慧"。

9.有聲望的領導人會全面性的解釋自己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那些能夠理解並且支持這些想法的人,比較有可能藉由判斷將其付諸執行,並且保有彈性。有聲望的人會去聆聽他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因此能從他人身上學習到新的事物。

10.一個有智慧的領導人能夠在二者之間做出轉換,當要執行一項計劃時,支配可能相當關鍵。當要制定一個新策略或是對未來進行預測,亦或找出新創意時,就需要聽取多樣化的觀點。

11.寫作因為是一份筆記,敘事的結構會逼出更好的想法,也會比較深入理解重要的部份,寫作會有效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大家在聽到別人意見之前,先付出心力確定自己在想什麼。他們擁有空間能夠將不同的想法帶進來,並且在討論之前對於提案中的長處和弱點進行思辨。

12.人類不喜歡不確定性,我們通常會企圖重新取得控制感,方法是透過把信心放在具有支配型的角色身上,而這個角色可以重新建立秩序。這做法有時被稱為"補償性控制"。

13.對新移民來說,他們看到的不是某種永恆不變、穩如泰山的東西,而是一些有潛力,可以被改變、重塑、修正、改造的東西,或者是可以進行重組的對象。看過不同的經驗讓他們得以對常規和既定印象做出質疑,這樣稱為"外部者思維模式"。

14.外部者思維模式會變成一項強勢資產:我們需要概念上的深度,也需要概念上的距離。需要既是局內人,也得是外部者;有能力理解現況,也需要有能力質疑現狀。我們必須有策略性的叛逆。

15.有一些技巧可以幫你轉換到一個外部者的觀點,並且讓你用新的眼光看待熟悉的事物,並且跟新的想法接合:"翻轉假說":你要做的是,拿任何一份提案或是主題裡的核心概念,後把他倒過來就可以了。假如我們想開一間餐廳,主要假設為:餐廳要有菜單。反過來就是:餐廳沒有菜單,這樣就延伸出無菜單料理餐廳。

16.現代社會最顯著的悖論之一:同溫層。網路承諾的是多樣性和互相交流,但出現了一個特色:新品種、同質性很高的小團體,成員之間是透過意識形態高度同調性。同溫層可能會在本質上造成扭曲:資訊過濾氣泡。在我們看不見google內部演算法中,把我們做出搜尋進行個人化,讓我們找到更多本來就已經相信的東西,更進一步限縮我們取得多樣化觀點的管道。

17.在不同的情況下要採取平均數的策略,看似矛盾,實際上是可以共存,還是彼此互補。經濟預報有許多不同的模型,各自呈現出獨立的預估值。每一個模型都可以自由的產出各自的預測。取用這些不同觀點的平均值,可以把多樣化的資訊聚合起來,同時過濾掉錯誤。標準化則不一樣,不同個性的人們被要求用同樣的方法來執行自己的工作,多樣性還沒被展現出來就被擠出局了。換個方式來講,取用不同的預測,並算出平均值是利用多樣性的一種方法,將大家的工作、學習方式、或是其他別的東西標準化,則是冒著壓垮多樣性的風險。"平均值用的好的話,可以駕馭來自不同人的見解;用不好的時候,就是把某種解決方案強加諸多人身上"。

18.一些小小的偏誤持續累積,造成了巨大的後果,因為生活中的所有地方都要經過一系列、可能會改變生命旅途的評選。成功需要大量的延遲享樂。這些過去歷史流傳下來的不正義;潛意識的歧視以及偏差的誘因,在特定人口族群中,不斷的被加固、變成實體的堅固障礙。

閱讀心得:

作者馬修.席德對於一項主題及觀念可以用許多例子來說明,之前拜讀過他"失敗的力量"作品,覺得相當不錯,這本"叛逆者團隊"也不錯,讓讀者可以知道一個團隊中多元化思考是多重要,而同質性團隊會造成何種慘劇,在書中提到像是"911事件、聖母峰山難"等等,都可以看出缺乏多元思考的壞處,另外也說明如何讓自己可以跳脫常規思考:反過來想。而這個觀念不只在這本書中出現,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中也多次提到反向思考的重要性;在"貝佐斯傳"也有:員工要反向思考,從顧客的角度出發。可以說反向思維對於突破現況、找出創意的解決之道有多重要。作者還有一部作品"練習的力量",會找時間借來拜讀,作者馬修.席德的書閱讀完都有一種大腦微進化的感覺,這本書蠻推薦給大家閱讀的,這本書不是叫大家當叛逆者,而是希望大家能培養"叛逆者思維",這個思維不只在職場上、在投資理財、做人生決策時都可以應用到,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