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重點;
作者麥爾坎.葛拉威爾用了各種領域的例子;包含鑑定藝術品、消防員、警察槍戰、急診室、模擬戰爭等等,讓讀者一窺專家如何在2秒內做出正確決策,他們是用什麼機制,在少量卻關鍵的線索上可以見微知著。
重點摘錄;
1.薄片擷取;指我們的潛意識有一種能力,只憑藉些微的經驗薄片,就能夠掌握情境與行為的模式。我們的在潛意識中渾然不覺得快速運作,讓人在短暫的時間內做出內涵複雜的判斷。
2.當我們快速打定主意或者浮現某種預感時,潛意識會仔細篩選過濾我們眼前的情境,放棄所有無關緊要的資訊,全神貫注於真正的重點。
3.我們過的生活方式,多半有如飛機的自動駕駛;我們思考與行為模式-尤其是當下立即的反應,受到外界力量的影響程度遠超出我們的認知。
4.人類有一種"說故事的問題";我們總是急於解釋其實自己並不明白的事情。每個人都有二顆心靈,當意識心靈因問題坐困愁城時,潛意識心靈正努力運作,篩選各種可能的答案,過濾每一項可以察覺的線索。只要一找到出路,就會安靜而沉穩的引導著主人,想出解決問題之道。
5.我們的第一印象是萌生自經驗與環境,因此,改變構成這些印象的經驗,我們的第一印象與薄片擷取方式也都會跟著變化。例如,我們對領導者的相貌外表有先入為主的期待,這種刻板印象根深柢固,以至於當某位符合印象的人士出現,我們就會忽略其他的考慮要件。
6.分析式決策與直覺式二者間並沒有絕對優劣可言,真正會壞事的做法,是在不恰當的情況中運用這二種決策。
7.專業人士在做決定時,並不會井然有序、步步為營的考量所有可行方案;人們雖然被教導要以這種方式來做決定,但是在真實生活中,這種方式緩不濟急。但隨機應變並不是漫無章法,而是一種洞察力,是要運用智慧、經驗和判斷力的方式,讓大腦直接採取行動,快速認知因此得以順暢運作。需要洞察力靈光一現才能解決的問題,遵循的並非邏輯性的運作原則,若硬用理性分析來刻意思索,將傷害及損及能力,無法行雲流水的表現,洞察力並非腦袋中的燈泡,可以開開關關;它是搖曳閃爍的燭火,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8.少即是多;有時,太多的資訊根本不是優勢,其實只需要些許的重要資訊,就能夠直探複雜現象的背後意義。真正成功的決策有賴於深思熟慮與直覺思維之間取得平衡,在卓越的決策過程中,精簡是一種美德。
9.感覺轉移;人們在評估某項有意願購買的商品時,會不知不覺的將自己對於產品包裝的感覺或印象,轉移到這項產品本身。人們在潛意識中對產品包裝與產品本身渾然不分,產品與包裝已合為一體。當我們把某種食物放進嘴裡,並且在一瞬間判斷它的滋味是否美好時,根據的訊息不僅來自味蕾與唾腺,也來自眼睛視覺、記憶、氣味與想像力。
10.頂尖的企業都了解,對於消費者面對革命性產品或概念的第一印象,必須深入詮釋,不能只看表面,人們樂於運用市場調查,因為能提供確定性的結果,但面臨某些重要的決策時,確定性根本不存在。
11.反省思考會破壞一個人解決洞察力問題的能力,如果選項太多,會讓人的選擇癱瘓。
12.每當我們進入自己擅長的領域,面對自己關注的事物時,過往的經驗與當下的熱情會改變我們第一印象的本質。
13.在遇到危急時刻,時間感受會變得很慢,景物清晰無比、視野有如隧道、周遭聲音沉寂、時間放慢腳步,這是人類身體因應極度壓力的方式。
14.我們潛意識思考與有意識思考其實都沒有差別;我們都能夠藉由接受訓練和累積經驗,培養發展出當機立斷的能力。
閱讀心得;
走在馬路上,當一輛車突然朝你衝過來,我們沒有時間考慮每一項選擇方案,我們會用另一種決策機制,憑藉非常稀少的資訊,能夠在一轉眼間拍板定案。"最有效的心智運作方式,是必須將大部分高層次的複雜思維交付給潛意識,對於衡量處境、警示危險、設定目標與發起行動,適應潛意識能用成熟高效的方式解決當下的情境"。這是在講述"直覺"的書,更精準地說;專家的直覺。有些人就是可以精準的從少量的線索準確的判斷出好的決策,這本書用許多專家的故事來告訴讀者;直覺、瞬間判斷及第一印象是可以經由練習而鍛鍊的,就跟記憶力一樣,藉由經驗訓練自己更好的瞬間判斷,在事情發生的前二秒鐘就精準掌握狀況。作者認為;如果我們認真看待自己的直覺,將這些小改變結合起來,世界可以更為美好。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書籍,作者還有其他經典著作,例如;異數。也是非常值得一讀。基本上這位作者的作品本人打算全數找來閱讀,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一流,從故事中可以學習並帶出很多道理,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