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選擇的弔詭: 只想買條牛仔褲by Barry Schwartz

這是一本在書單上很久但一直無緣閱讀的書籍,最近終於有機會研讀,從「活出意義來」我學習到在人生中擁有掌控權、可以選擇對於生存意志的重要性,而這本書再延伸出另一層:當選擇太多時,人反而無法決定,要比較的因素太多,最後傾向不做決策,或是選擇後趕到後悔,比較不快樂。這本書除了說明為何過多的選擇會造成決策癱瘓,也列舉出許多心理學研究指出過多選擇造成的壞處,以及如何避免太多選擇造成的負面情緒,我們生活在充滿資訊的世界,廣告無所不在、資訊隨處可得,不論消費什麼東西都有眾多選項可以挑選,根據統計,人類的幸福感與滿意度是不斷下降,書中認為這與太多的選擇造成不快樂有關。

不論哪種事情,都會有正面與反面的觀點,選擇讓人感到自由,但當需要評估的項目太多,人反而避免花太多時間精力去比較,而傾向隨手可得的資訊,即使這資訊與客觀統計資料矛盾,人還是傾向前者,這本書除了講述人類生活的選擇有爆炸性增長,也提出許多建議來增加生活滿意度,以下為本人閱讀後覺得值得收錄的觀念:

1.人在考量和做決定時,正面情緒會產生正面影響,人心情好時,思考較敏捷,層面較廣,考慮較周全,也能靈巧的連結各種資訊,然後在心情差時就會被阻塞,負面情緒會造成有害的影響,在推敲取捨選擇的利弊時,其中衍生的負面情緒不只會削減滿足感,還會影響最終的決策品質,處於負面情緒會使人分心,因為過度專注於情緒而忽略了選擇。

2.當選項越多,人越覺得該為自己的決定提出說服的理由,這些好不容易找到的理由,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自己做個好決定,但日後不一定還能讓你滿意。

3.缺漏偏差:人傾向低估缺漏的抉擇(未能採取行動)所造成的結果。「做了一件事之後,得到不太理想的結果」與「沒做一件事,因而錯過令人感疫的結果」相比,通常是後者讓人比較懊悔,但這個結論目前尚具爭議。因為我們做過的抉擇會持續在心理作用,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在乎那些錯失的良機。

4.違實思考:若不是如此...,而是...就好。想像一個沒有發生,但可能存在的假設情況。又可區分「向上違實思考」和「向下違實思考」。前者為想像比實際情況更美好的狀態;後者是指想像比實際情況更糟的狀態。適當有效的運用違實思考,有助於適應現實;相對於向上違實思考激發人下次更上一層樓的力量,向下違實思考則讓人對眼前的成就心存感謝。平衡這二種力量,能脫離負面情緒的惡性循環,同時又能激勵自己改進表現。

5.逃避懊悔會癱瘓人行動的意願,也就是「不行動惰性」,我們會懊悔自己一開始沒有即使採取行動而錯過良機。另外還牽涉到「沉沒成本」,但我們應要要注意的是:看這筆投資的將來價值,而不是當初付出的成本。但很多人、國家都容易因沉沒成本而遲遲不改正錯誤的決策。

6.因為適應現象,人對正面經驗的熱度不會一直持續,更糟的是,人一點都不預期這樣的現象總有發生的一天,事務帶給我們的熱去將變淡,又稱為「享樂跑步機」。

7.如果人預測未來時,有系統且大量的犯錯,可能會做出錯誤的決定,即使事情發展的結果還不錯,這些決定依然會導致懊悔。做抉擇時需要付出時間、精力、機會成本、預期懊悔,以及其他固定成本。做完抉擇後要分期償還這些成本。

8.考慮適應現象能幫助我們滿意夠好的選項,想想再多費精神也只是像在跑步機上空轉而白忙一場,就能省下抉擇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另外感恩的態度幫助我們把注意力放在目前的生活,認同現在的生活比以前更好,或是比原本預計的情況更好,就可以把適應現象造成失落感的殺傷力降到最低。

9.人將滿足的標準建立在三種差距之上:擁有的和想要之間的差距;自己擁有和別人擁有之間的差距;目前擁有和曾經擁有過最美好之間的差距。人對於人生滿意度之所以有差異,通常不是因為客觀經驗不同。

10.快樂的人和不快樂的人之所以會做出不同反應,關鍵在於能否抽離思緒,還是反覆思考。快樂的人能抽離自己的思緒,繼續進行下一個活動;不快樂的人卻沉浸在反覆的思考當中,結果讓自己的處境越來越悲慘。反覆思考的傾向會讓不快樂的人陷入情緒的惡性循環,而社會比較的行為會惡化這樣的傾向。

11.如何避免過多選擇造成的負面影響:1.選擇何時該抉擇。2.多一點滿足,只要夠好就好,不要要求最好。3.想一想機會成本所帶來的機會成本。4.避免可逆的選擇。5.實行感恩精神。6.減少懊悔情緒。例如採用滿足化的抉擇標準;在做抉擇前,先減少選象;對抉擇的益處心存感激,不要關注抉擇的壞處及失望的情緒。7.為適應現象做好心理準備。8.控制過高的期望。9.減少社會比較。10.學著享受在一定範圍(有限)內做抉擇。

12.明智的決定通常包含以下步驟:認清目標→衡量每個目標的重要性→列出可供選擇的項目→衡量選項是否符合設定的目標→篩選出一個最理想的項目→再以所選擇的後果,修改原目標、重新設定重要性,以及評估未來可能的結果。

另外這本書還提到以下觀念:習得的無助、可得性捷思、稟賦效應、心理帳戶、框架效應、定錨、人在面對潛在損失時會有嘗試風險的傾向。這些都是心理學常見的觀念,但多閱讀一次加深印象也獲得不少收獲,這本書個人覺得不錯,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