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一次因為工作過度在家中昏倒之後,開始重新思考:這樣拚死拚活消耗自己健康是否值得?一般人認為金錢與權力可以定義與衡量成功,但作者藉由這次暫時失 去健康而重新評估,認為成功的定義應包含四個要素:健康、智慧、驚嘆及奉獻。也就是這本書的主軸。
這本書說的內容頗具有說服力,因為作者雅莉安娜.哈芬登是一位職業女強人,她燃燒健康達成成就,但她經歷生病後發現,人生應該有更重要的事物可以追尋。書中大部分的建議都是說來容易執行起來困難,像是減少使用智慧型手機、多運動、注重健康等,也提到了在忙碌生活中放慢步調,簡單而言,這是一本勸告大家不要為了追求權力與金錢而忘記了人生基本的快樂。
1.你的事業也許讓你得到財富,但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資產,當你不停地從你健康銀行帳戶提款,不存入一點資本,你很快就會破產。
2.日本美學的一個重要觀念—包含傳統茶道—「間」的概念。它的廣義可以是基本的空間,或時間的間隔,或物與物的間隙,以及創造與充分體驗這種間距的重要性。
3.對於《健康》的建議:1.從現在開始比平常多睡30分鐘,最簡單作法是提早睡覺,或是在白天小睡片刻。2.有機會多活動你的身體:走路、跑步、伸展肢體、做瑜珈、跳舞。3.每天做5分鐘靜坐,然後逐漸慢慢增加至15~20分鐘。
4.以直覺為依據的決策有幾個特徵:1.迅速的。2.下意識的。3.根據過去大量的經驗。4.有專家的特色。5.事後無法輕易或準確的連接。6.往往來自高度信心。(書中提到「決斷2秒間」,這本書的重點是:我們具有適應性的潛意識,或稱直覺,解讀情勢比我們的意識深思熟慮後所做的決定更準確)。
5.根據對忙忙碌碌、食不知味、整天忙著工作卻不知道在做些什麼的人所做的大腦掃描結果-驅動人們經常保持高度警戒狀態的是大腦的情緒區,因此當我們說:我忙著把事情做好時,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等於他們是為了躲避掠食者而忙。那是大腦最活躍的一區,但任何人跑得再快也躲不過自己的煩惱。
6.資訊不等於知識,知識不等於理解,理解不等於智慧。
7.你的大腦從你開始吃到發出吃飽訊號,整個過程需要約20分鐘,細嚼慢嚥才能使你的大腦有充裕時間啟動擬已吃飽的訊號。當創造力承受壓力,往往會被扼殺,複雜的認知處理過程需要時間,如果沒有合理的處理時間,幾乎不可能有創造力。
8.我們每個人重新設定自動模式所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但最簡易的方法是專注在「關鍵習慣」上;當你改變其中一種習慣時,其他的改變就會更容易。關鍵習慣能帶動一種過程,假以時日便能改變一切,關鍵習慣談的成功不需要靠做對每一件事,而是靠認清幾個重要的優先事項,再把它們塑造成有利的槓桿。
9.我們都有一種歸屬感,我們會把自己看成社會結構的一部分;一個被社會接受的行為是很難改變的。例如,壓力對我們有害,但我們卻認為是一種榮耀,它被視為社會所需要的辛勤工作。
10.書中建議每天晚上定時關閉電腦與手機,關閉與數位世界的聯繫有助於你和你的智慧、直覺及創意重新連結。當第二天起床第一件事不要察看手機,而是深呼吸,感恩你又多了一天,或者先想好今天的計畫。
11.每當你覺得緊張、匆忙或心煩意亂時,花十秒鐘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進出上,這樣做可以讓你完全專注在當下。
這本書若是在4-5年前閱讀到會讓我耳目一新,但因為閱讀很多類似的題材書籍,新鮮感有點喪失,若以滿分10分的話個人只會給4分,但個人覺得可以推薦給〈為工作忙到焦頭爛額且覺得喪失目標的人〉,書中有許多建議可以慢慢改善人生的各個面向:更健康、更快樂、腦袋更清晰,但若想要針對本書主題有更深入的了解,則可以參考一些書中提到的著作,例如「決斷2秒間」、「EQ」、「活出意義來」、一些關於靜心、冥想的書籍等,這些都將書中的主題做更深度的發揮,讀來可能更有收穫,這本書個人覺得還可以,不是屬於非看不可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