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針對台灣近期上市公司弊案,以中立觀點說明出問題企業的過程及線索,投資人在投資時除了研究財報外,針對一些資訊及現象要能敏銳觀察出異常,作者也以資優生台積電為例,對比於出問題的企業例如康友KY、東貝、華映、必翔及樂陞,每個案例都有許多投資人血本無歸的慘賠,我們無法控制何時又會再發生暴雷事件,但可以選擇及預防,選擇優質的企業及誠信的經營者,預防措施是排除特定條件,例如書中提到的9項特徵,或是更廣泛的,只挑選龍頭產業(例如台灣前50大),書中提到的負面教材除了給投資人血淋淋的教訓外,監管機構也因應修改相關法規,投資人在投資前請勿只接收片面資訊,靠消息及新聞報導進行投資,這是對自己及資本不負責任的做法,如同去賭場賭博一樣,下注賭漲跌,這並非是投資的初衷。
另外書中還針對爭奪經營權之爭舉出4案例,分別為大聯大、大同、友訊及長榮集團,爭奪經營權也是一場長期戰役,消耗許多社會資源只為了一己權利鞏固,未將重點擺在公司長期利益及營運上,這些案例除了提供借鏡之外,投資這些企業也要小心,當經營者重點擺在爭權奪利,不論對員工或對投資者而言不見得是往好的發展,不可不慎。
這本書相對可惜的是單純以台股為例,限縮了主題的發揮,再加上大部分投資人喜歡成功案例,反面教材相對冷門,投資人的過度自信及心理偏誤不認為自己會遇到地雷股,其實每位投資人都可以從這些歷史案例中取得經驗,且不用用自己的資本就能獲得知識,個人覺得還是有一定的價值,這本書若滿分10分,個人給出4分,除了因為主題較為限縮之外,提到關於法規部分對於不想深入了解的投資人會過於沉悶,且有些是台灣特有的規定,並不適用於其他股市,個人認為將9項警示指標了解後做為投資篩檢條件,總結來講,不要以投機心態進行投資行為,當公司不斷利用管道發布利多消息要特別小心,觀察管理階層的說法及作法是否一致。以下節錄9項警示指標。
1.控制股東直接持股比率持續下降或直接持股太低。
2.董事會趨於家族化與內部化,控制股東的權利與承諾偏離程度擴大。
3.大股東、機構投資人持續賣股票。
4.董事、監察人、財務主管多人辭職或更換會計師。
5.無效率的轉投資與設立許多投資公司。
6.公司存在許多重大且異常的關係人交易。
7.控制股東與董事會股權質押比率過高或有介入股市。
8.公司重訊符合經常澄清指標或海外主要子公司、控制股東有債信問題。
9.激進認列營收,有虛增營收、美化財報的嫌疑。
從「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經營本質」(閱讀後沒有寫閱讀心得,花了些時間搜尋),書中有提到幾個財報警訊,當異常時要注意,最好的做法是遠離這些企業,大家可以與「如何避開地雷股」比較一下:
財務警訊:
1.過高的應收帳款周轉天數
2.過低的存貨週轉天數
3.過高的不動產及設備
4.過高的長期投資
5.過高的現金
非財務警訊:
1.公司財務會計相關高層離職。
2.老闆誠信被質疑。
3.股價異常飆漲。
4.市場利多消息不斷。
5.夕陽產業卻獲利異常。
一間企業爆雷前會有許多潛在的因素慢慢浮出檯面,不論是作假帳或是美化財報,短期可以欺騙一些人,但是無法隻手遮天,當說一個謊需要說更多謊來圓,最終就是一堆爛攤子,破壞市場機制及投資人信任,大家在投資前要審慎評估及做好相關資料準備及閱讀,不要把血汗錢輕易的投入市場天真以為股市是聚寶盆,但實際上搞不清楚狀況的人90%都是被待宰的羊、待收割的韭菜,為了避免成為待宰羔羊,提高自己相關投資知識、花時間用功學習投資能力是必要的,地雷股在未爆前看似無害,等踩到將付出慘痛代價,投資人不可過度樂觀與過度自信,市場永遠都在,調整好正確心態才能長期的活在市場中,願大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策略,在市場上賺得合理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