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N7703

這次仙台自由行最讓我驚艷的科技有3個,1是口譯機、2是飯店電視可鏡像投影手機畫面、3是WI-FI主機。

口譯機

我們有二次親眼見識到此科技產物突破語言隔閡的障礙。可能因疫情關係(也可能因為這次選的地點),服務人員皆以日本人為主,之前到日本旅遊,抵達鬧區,很常看見中文的服務人員,但這次自由行遇到都是日本人,僅有一次在便利商店結帳時遇到外籍店員,當遇到溝通障礙時,他們就拿出口譯機對機器說話,等翻譯完再拿給我們聽,馬上就能了解對方意思,真的是相當方便的發明,語言不通終於不用再比手畫腳,用破英文溝通雙方都在猜對方想表達的意思。

仙台車站Toyota Rent a car

在行程第二天去取車準備自駕遊,當天接待我們的是一位標準中年上班族大叔,我取出預約單號、台灣駕照、日本駕照譯本及護照給他,他很熟練的對著電腦輸入資料,接著準備一些文件,問我們是使用哪種語言(文件側標有不同國籍的宣導資料),我們回答中文,日本大叔取出一張關於汽車保險的資料給我們,對我們說了一串日文,聽不懂他想表達什麼,我們幾個人就很熱烈的討論起來:

A說:應該是問我們要不要多保汽車保險…

B接著說:要注意這個金額是指一天的…

C問:那我們要保哪一種?全險還是部分保險…

這位日本大叔看我們討論熱烈,想解釋些什麼,但知道我們語言不通,大叔不曉得何時變出一台口譯機,他設定了一會兒,對著機器講一段日文,

然後拿給我們聽,一個女性聲音用很機械性的音調說:「你們預約的已經包含全部保險」…

大家瞬間理解,一致回:歐,OK,那沒問題了。

然後他又繼續對著電腦輸入一些資料,印出一張單據,上面寫著預約資訊及金額,我遞給他信用卡付款後…

大叔接著又對機器講一串日文,在拿給我們:「現在可以去檢查車子,完成後就可以出發了」…

我心想:天啊,這也太方便了吧,可以瞬間理解外國人的話真的蠻酷的。

大叔應該是很資深的服務人員,對車子檢查還蠻隨興的,我一開始很認真的把每個車身刮痕拍下來,大叔看我很認真的檢查車子,又對著口譯機講一串日文拿給我聽:「抱歉,這台車小傷痕很多」…我聽完笑著回:是阿,真是這樣。

檢查完車子,把所有文件放在一個資料夾,其中有一張文件右上角有電話,跟我們說:如果車子出狀況或發生事故,打這支電話,總機會講中文,接著將所有文件遞給我們,就說:OK,Have a good day。

這是第一次體驗到口譯機,沒想到當天晚上……

山形大和飯店check in

這次服務是一位飯店女櫃台員,英文感覺不太流利,(我也是),她好像想表達一些住宿提醒事項,但知道我們不會日文,口譯機又出動了~!這次不是日文翻中文,而是日文翻英文,她主要想提醒我們:飯店明天下午會進行消防演練,到時會有廣播,請我們不用在意並多忍耐包涵。我們聽完雖然聽不太懂 bear with me是什麼意思,但有聽到一些關鍵詞 testing fire alarm等,所以猜測應該是指包涵之意。同一天能體驗到口譯機的強大功能,發明者真的蠻聰明的,等於瞬間降低不同語言溝通的隔閡,厲害~

住宿飯店電視可鏡像投影手機畫面

我們住宿的山形大和飯店,已經有讓電視鏡像住客手機畫面的功能,也就表示:住在飯店休息時,只要我們想,就能收看本國的節目或新聞,聽起來很棒,但我覺得一點也不,想到之前的前幾年出國經驗,網路應用尚未如此普及,在飯店可以看的電視節目都會是當地語言的新聞、綜藝節目或是談話性節目,即使聽不懂,但看著不同文化的電視畫面就是一種體驗。也是讓自己更沉浸在出國的氣氛當中,但科技的進步讓遊客體驗外國文化的時間縮短了,除了在外面遊玩之外,回到飯店後就能回到國內文化的氣氛中,我們可以立即知道台灣今天又發生什麼新聞大事,哪個藝人或政治人物又說了什麼話或又被爆什麼料,科技縮短了資訊傳播的時間,也減少了我們體驗新鮮事物的機會。

wifi主機

出國能隨時連上網路已經是旅行標配,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出國可以立刻馬上分享你的旅遊美照、讓朋友羨慕或忌妒;有網路也可以迅速查你想要的資料,包涵交通資訊、餐廳資訊等,也就是說,出國旅遊的冒險因為網路而減少很多的未知與不確定性,因為你可以在一分鐘內找到路線資料,非常方便。但缺點也很明顯:出國玩還是會隨時接收到與工作相關的資訊,無法完全阻絕。有時候出國是希望遠離塵囂,讓自己放空遠離工作的環境,但網路會破壞這層阻隔,打破了休息與上班的界線,旅遊更佳的體驗方式是:不使用網路,真正讓自己待在異國文化,讓不確定性與未知包圍,也許這樣的冒險會更加有趣,WI-FI剝奪了許多與日本人互動的機會,例如:問路、找資訊,大家漸漸習慣即使出國還是關在自己文化的小泡泡中,個人覺得是頗可惜的一件事。

綜合以上,這3項科技我覺得是1好2壞,但這2壞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可以選擇的減少連上網路的時間,旅遊時認真體驗異國的各項挑戰,擁抱錯誤、不確定性,人類是很奇怪及矛盾的生物,想要的跟實際行為常常不一致:我們希望自由選擇,但當選擇太多不知如何決策時又容易不開心;我們想要方便、立即接收資訊的掌控感,但不知道許多資訊只是雜訊,越多的雜訊只會模糊掉重點,讓決策品質更差,想掌控其實什麼也掌握不了;我們害怕未知,但大家又很喜歡出國玩樂享受及體驗異國文化;科技可以幫助我們,也可能害了我們,科技減輕旅遊的困難度,卻也減少冒險的樂趣,我們應該謹慎使用科技,中庸即可,既能提供輔助但不減樂趣。人若沒有駕馭好科技,很可能反被科技給制約。未來的自由行可能會越來越容易,但我們可以選擇挑整它的難度,你會怎麼選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