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計程車

藉由搭計程車的短暫時光傾聽不同駕駛的人生故事,在輔以金融觀念,這是一部藉由傾聽得到財富啟發的書籍,計程車司機只是一個職業,但背後的動機千百種,作者能從被搭載的空檔時間取得資訊及素材,化為文字及書籍,開發出新的獲利模式,作為讀者有幸聽到各種人生故事。

這本書讓我得到最重要的啟發是:過去的決策形塑現在的自己。過去包含了上一代的財富累積及這一代的財富智商與決策,而未來的生活也會由現在開始影響,而會快速流失財富的方法有以下幾個:賭博、沒有存錢觀念、替人作保、炒短線(另一種賭博)、貪念(被詐騙)。財富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慢慢累積出來的,我們應該趁年輕時培養可累積的技能專長,培養健康的身體、良好的習慣及正確的投資觀念,讓自己有餘裕、樂觀及擁有更多選擇。

40個司機的不同人生,每個都可以從中萃取出一些值得學習或借鏡之處,閱讀與聊天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可以把別人的經歷、體驗時間濃縮,30年至70年的時間線藉由幾分鐘至數小時的互動吸收,我們雖然都一樣一天只有24小時,但這二種活動可以讓時間延展,可以將數小時得到數十年的經驗,而更厲害的人會再更深入思考:我能藉由這些故事及經驗變成什麼東西讓消費者願意出錢體驗,能這樣一層又一層思考的人,會比每天空檔只是滑手機追劇的人擁有更豐富精彩的人生體驗。

看了這本書給了我一些靈感,於是我親自做了一次實驗,剛好近期要搭計程車出差,一上車就開始跟司機「尬聊」,沒想到這位司機非常外向健談,說自己已經67歲了(頭髮都黑的看不太出來是這個年紀),停個紅綠燈,他看見旁邊幾台計程車,緩緩的說:我跟這些司機都不一樣。

我回:「哪裡不一樣」?

司機道:我白天開大車,半夜才開計程車。(當時是白天10點半,不確定他是熬夜開車還是他是指過去的行程)。我開過很多大車,油罐車、聯結車、遊覽車都開過,我這個人很好奇,什麼都想學,我也會一些水電工程、還會看相、有陣子還有去跑船,可以說除了不會燒炭自殺外,其他的技能我都會一些,哈哈哈。

「哇,感覺很厲害耶,聽說大車或跑船的待遇不錯囉~」

司機回:沒有你們想像的那麼好,這是用時間來換金錢的工作。

接著開始亂聊,他提到了他會看面相的技能,還說他曾斷言了某個人出事,結果預言成真,這讓我有點驚恐,害怕他說出一些不詳之語,不過還好他說師傅有交代他不能太常預言,好像是洩漏天機會造成一些自己劫難之類的,聽到這我開始半信半疑,他還提到要化解的方法就是吃齋念經…他應該是很有信仰之人。我心想。不知不覺到達了目的地,他建議我:吃齋不錯,可以化解許多劫難。我笑笑不語。結果這次司機閒聊實驗好像沒有特別成功,沒有聊到關於投資理財的事情,倒是聽了許多宗教相關的軼事。

這趟公差的回程我也搭計程車。不知道是上次聊天話太多了,有點懶得想話題,而司機也非常安靜沉默,我想這趟計程車就用這樣的氣氛完成吧,近30分鐘安靜的沉澱自己,好像也不賴。

這本書有許多觀念值得記錄下來供自己未來複習用,條列如下:

1.新房子我們都買不起的狀況下,可能就要去追買老舊房子。這是市場供需法則,跟缺料、缺工沒直接影響,但有間接影響。

2.要去做能夠累積的工作,把自己的品牌做好,不管是什麼職業,都不能忽視跟客戶之間的關係。

3.多數人一開始拿到的牌就是不好的,端看抗壓性,能不能把這副牌打到變小贏,或者打平就好。

4.書中提到,現在50歲以上的中年人,生活還過得很困窘的,常見的案例就是替親友作保。千萬要記住,即便是手足都不行,更遑論朋友。我們可以借他一些錢,沒還就當作送他一份禮物,但絕對不要傻傻的當保人。

5.除了有生命危險的事情不能嘗試外,其餘的事情應該抱持開放的心胸,去找尋無限的可能性。

6.每個人都想要實現夢想,而多數夢想都很燒錢。為什麼整個社會的財富明明往上增加了,卻還是覺得自己並沒有過上很好的生活?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的慾望無窮,不斷又不斷的想要享有更好的生活品質。請記住八二法則,社會上只有那20%的人會過上最舒服的生活。

7.錢這個東西,留剛好生活要用的就好,放太多在銀行沒用,不會增值。銀行借給別人,去賺更高的利息。我們要想辦法投資理財,要不然哪可能存到錢。

8.財富的是累積下來的,這是一種過程,生命有很多事情都像是一塊塊拼圖,只有在適當的時機,才讓你整個拼湊出一大片的圖案。

9.股票不要玩短線,尤其是當沖,都是高手在玩的,很難贏。台股有幾派人賺大錢,有的是內線,有的是拿人家的錢去拱自己的單。你以為你在玩股票,其實是被股票玩。融資是一個問題,一般人玩短線也是一個問題。

10.做餐飲的第一個念頭往往是:「再怎麼不景氣,人總要吃東西」,但忘了另一個課題:「別人未必要去你的店」。不是只有美味就能賺錢。還要精確計算定價與進貨成本,不然很容易變成白忙一場。

11.一個43歲退休但誤判退休的花費,當時存了2400萬,因為沒有規劃支出>收入。最終導致有空檔要跑計程車。吃不窮、穿不窮,不會規劃就一輩子窮。當一個人越年輕就退休,所需要的資產跟現金流,勢必比65歲退休的人更多。

12.務必擺脫「老鼠迴圈」,不要讓自己窮忙。盡可能不要只用蠻力去換錢,因為體力一定會隨著年齡越來越下滑,而收入用體力去換的,久了當然沒辦法維持。盡可能培養一些專長,讓自己的中年收入不會降低太多。投資自己總是不會錯的。

13.許多人捨不得買一本300多元的書,卻願意砸幾百萬去賺不合理的高配息,這相當怪異。不要讓自己畢生的積蓄敗在「貪」字上。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如過要拿到高報酬,肯定伴隨著高風險。

14.人總是高估了自己兩年內可以賺到的錢,卻低估了未來20年可以賺到多少財富。

15.我們常常與人互動或閱讀的好處,在於自己只有一種人生,但藉由社交與閱讀,卻可以間接經歷很多種人生。當老闆或當員工都有優缺點,還是要看自己的膽量與個性而定。

16.看別人創業或是投資股票賺錢,都會覺得似乎很容易複製,殊不知這只是「果」,不是「因」。如果沒有前面的鋪陳與累積,又怎麼會有後來的成果?

17.當有人把很簡單的事或道理,講的很難、很複雜,可能是你沒有取得他的信任,或是這個人對你另有打算,也有可能是真的不會教。當有人把看似困難的事情,用很簡單的道理讓你明白,你要珍惜,因為這是人生中難得遇到得貴人。

18.未來白手起家會更加困難,原因就在於這已經是家族對家族得對抗。不只是富人之間如此,中產階級也同樣如此,這將是一個常態。

19.不要賭博、不要酗酒、降低槓桿,基本上中產階級就不會走到地獄得階層。沒有錢,到了中晚年,就是死路一條。如果對這事有任何的懷疑,去當鋪工作半年應乾就醒了。

20.不要低估20~30年後得物價,不要高估了20~30年後自己的體能,更不要忽略了「各種習慣的建立」。財富是為了讓我們晚年有更多的選擇權,有更多的醫療資源可以使用。

21.中年人要記得,過了40歲之後,時間加速非常快,因為每天都在忙。要悠閒的過日子,享受生活,奠基於20~40歲這段時期的打拼,而非1.2年的努力而已。年輕時不要用「反正還年輕」來縱容自己走偏路,因為有一天我們會老去,而沒錢又會老的特別快。

這是一本不錯的作品,藉由故事引出人生道理與哲學,尤其在財商方面有諸多著墨,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推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