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一位高中老師,對投資充滿熱忱的散戶投資人,所出的書籍,因作者的教學背景,對於投資觀念說明非常淺顯易懂,再分享自己的實際經驗,我們可以從中獲得關於投資很重要的觀念:投資是一種猜測未來的活動,而未來是無法預測,但長期而言經濟會有越來越好趨勢,投資指數型基金、搭配適當比例(年齡-10至-20百分比)的債券,從現在起,定期定額的投入,隨著時間複利的累積,有機會成為富有人。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是他節省度日的那段艱苦歲月,為了減少生活支出,他會去海邊抓蛤蜊,搭配馬鈴薯或義大利麵,不到一美元搞定晚餐;或是到冬天找看管房子的工作,減少房租支出,總之,為了儲蓄,他發揮了許多方法(有些甚至有點極端,例如:每天騎70英里,約112.6公里上下班),但這樣讓他快速累積投資收益。
1.關於主動與被動基金的特性:
(1).從統計上來看,投資指數型基金能帶來較高的成功率。
(2).迄今,沒有人設計出一套系統可持續擊敗指數,如果有人宣稱可以做到,請當耳邊風。
(3).不要受過去主動型基金績效紀錄所誘惑,投資人不應根據過去績效來選擇基金。
(4).大部份理財顧問都和投資人有利益衝突,因此不會以對投資人最有利的角度提出投資建議。
2.作者建議投資人:完全不用猜測市場漲跌。因為預測股市會朝哪個方向走,就有如猜測哪隻飛蛾會率先撲向燈火一樣。在股市飆升期間,持有指數型基金什麼都不做好像很無聊;在狂跌期間什麼都不做好像很恐怖。但是大部份想擇時進出的人,情緒判斷往往傷害了獲利,最後買在高點,賣在低點。
3.長期來看,我們可以預期,股市會反映出所有公司所創造的財富,但短期而言,股市可能無理可循。
4.由於沒有人能夠正確預測哪個基金在未來會超越大盤,因此有經驗的投資人不會做這種賭注,而是會用低成本指數型基金來建立投資組合。
5.投資產業是個大騙局,每年的交易成本和收費都蒸發掉幾十億美元,大多數人認為自己可以找到戰勝大盤的基金經理人,但多數都錯了。你應該持有指數型基金就好。
6.投資最糟糕的是妄想以新的理財策略來獲得成功,如果有某個作法在過去一年、五年內是可行的,人們便很難抵抗誘惑,想繼續冒險,但抗拒容易錢的誘惑很重要,似是而非的理財策略讓你受傷,且有人會騙走你的辛苦錢。
7.買股票就是參與一家公司的事業,而不只是網路上的買賣代號。因此你應該謹慎購買並長期持有。
8.投資就像一種機率遊戲,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投資低成本的指數型基金,便能得到和市場一樣的報酬率加上派發的股利。長期來看,還能打敗絕大部份的專業投資者。
9.由於任何股票的未來獲利都是不確定的,因此你必須確認所購買的股票報酬率應該略高於十年期公債。多出來的報酬率即是為了要彌補購買股票的風險。
10.收入>支出,在不增加壓力的情況下,建立財富與擁有資產。變成真正有錢人的起點是花得比賺得少。如果能夠調整感覺和認知,滿足於所擁有的事物,就不會失控的膨脹自己的消費。
書中還有一段是分享金融詐騙,而投資的騙局樣式多樣,但模式都是一樣:「一種新型態的投資策略,可以無風險的保證獲利」,書中的騙局很誇張,是54%的年報酬率,但這樣的龐氏騙局也撐了好幾年,讓作者後期也投入了資金,當然是有去無回…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要跟市場反向操作,大跌時應該感到開心,因為可以以同樣資金買到更多投資標的;遠離投資顧問,投資靠自己,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指數型投資。
另外作者建議我們要學著像有錢人那樣花錢,其中蠻重要的是不要花過多的錢在消費品上,而是資產,例如有錢人對車只是代步需求,而非地位象徵~第二個學到的是:銀行不是你的朋友,銀行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股東賺錢~若要跟銀行貸款買房,要注意利率,若利率調高一倍你是否還是可以負擔…要先設想較差的情況,緩衝區將是長期支付房貸不用擔心利率變動的較佳策略。
本書是2012出版,許多觀念至今仍適用,書中對於投資人心理變化著墨較少,但以入門投資觀念建立的書籍而言,這本書非常值得一讀,若對指數型投資有興趣,有一些延伸書單如:「投資終極戰」、「指數革命」等,這些書對指數投資有更深入探討,指數型投資非常適合一般投資散戶,本人也正在被動投資的路上,推薦給有興趣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