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作者曾出版過「創意黏力學」、「改變,好容易」等暢銷書籍,風格是先以故事為引子,再帶出所想提出的觀念與解釋,讀者可以快速的連結故事其中的意義,加深印象,個人覺得作者厲害的地方是:可以把困難及抽象的問題以簡化邏輯提出解方,讓模糊變具體、破除迷思、引導思考及提出策略,若在生活與工作上遇到困境與兩難,本書給了相當多的方向,讓你可以選擇,個人覺得此作者的書籍都非常值得一讀,收穫滿滿。
書中最重要的就是決策4部曲:
W:擴增更多選項。
R:真實驗證假設。
A:抽離自我情緒。
P:準備迎接錯誤。
以下節錄書中的一些重點觀念:
1.機會成本的意思是:我們為了某個選擇必須放棄的東西。
2.如果不知道自己忽略了其他選項,就不會想到有其他更多選項可供選擇。在分析選項時,專注力是有用的。但在觀察事物時,卻是可怕的。就拿我們的視覺能力來說吧,當焦點放在某件東西的當下,我們是看不見周圍的景物的。這種現象並沒有生物性的修正機制,當我們專注於某個東西時,生命本身不會主動中斷我們的專注,把注意力移到別處。
3.跳出偏狹的框架,需要增加新的選項;而產生新選項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找到曾解決類似問題的人。不過要注意的是,某組織很好用的做法,未必適合另一個組織。
4.當我們卡住時,可以採取「爬樓梯拾級而上」的做法,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靈感。站在樓梯低處的梯階,可以看見跟我們非常相似的情境,由於情況類似,可以找到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成功的機會當然比較大。當爬上樓梯的高處,有機會看到從其他領域引發的更多選項。然而,這些選項需要跳躍式的想像力,或許會帶來無法預期的突破,但也蘊藏高度失敗的風險。
5.當你已經認為某種想法去解決某個問題是錯誤的時候,有人問你這種想法是否正確,一定會回答這是錯的。但如果有人要你思考,若這方法要管用,需要什麼樣的事證時,你思維的框架就改變了,這一點點微不足道的位移,開啟了一條道路,讓人們得以暫時放下既有的想法,有機會探索學習新的東西。
6.絕大多數「刻意的錯誤」都會失敗,這樣的失敗可以振奮人心,因為這意味著這些假設一直以來都是正確的。除了錯誤本身的價值之外,還有對於決策的判斷,是依據事證而非道聽塗說。
7.對抗「確認偏誤」的三種方法:1.可以讓意見不同的人願意表達他的看法。2.用提問的方式,讓相反的意見得以浮現。3.利用「反向思考」的方式來自我檢視。
8.當我們考慮某個決定的時候,內在觀點來自自己的聚光燈下看的見的訊息,也就是我們對所處狀況的印象和評估。外在觀點則剛好相反,它並不專注於特定事物,而是針對更廣泛的領域徹底研究。
9.當我們面對進退兩難的棘手問題時,最大的敵人是我們自己的短暫情緒,它是非常不可靠的顧問,包含:憤怒、強烈的慾望、焦慮、貪婪等。如果我們有一堆取消鍵可以用在這些決定的後果,我們的人生一定會有很大的不同。
10.「單純曝光原理」是另一種難以覺察的短暫情緒。它不像恐懼、渴望或尷尬等情緒那麼鮮明,但也會跟我們拉扯,若我們對熟悉的事物有所偏好,那一定也會對現狀有所偏好。喜歡現狀也是另一種偏差,稱為「害怕失去」。意思是,我們對於失去所感受到的痛苦,會比獲得所感受的喜悅來的大。
11.當我們是在給別人做建議時,會比較容易聚焦在最重要的因素上。但如果為自己打算,事情就變得複雜了,諸多變數就會縈繞在我們的思緒裡。當我們為朋友想的時候,可以看見森林。當我們為自己想的時候,就卡在樹叢裡了。
12.身為投資者的工作就是要思考未來,然而,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我的投資不能以瞭解未來為思考的核心。我不需要準確知道未來會如何,只要能掌握價格區間,就能讓我聰明的投資。
13.「事後檢討」的分析是在事情結束後開始,問的問句是: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行前預想」的方法則剛好相反,先假設計畫在未來某個時候失敗了,然後問:是什麼東西毀了它?這種方法是用來勾勒未來區間的下限,然後根據這樣的瞭解找出方法,避免真的就那樣結束。
14.變化是漸進的,有時甚至是無法覺察的,但絆腳索至少能讓我們意識到,是該做決定的時候了,免得我們處在自動駕駛狀態,而錯失了選擇的時機。
15.我們可以利用「切割」的方式作為絆腳索。把資源切割成不連續的區塊,它會強迫我們做一次「要不要繼續下去」的有意識決定。
16.成功除了來自高品質的決策,還要遇上高品質的運氣。我們無從控制運氣,但可以控制決策的方式。
17.「程序」的作用其實是在啟發我們更多的信心。不是蒐集有偏差的訊息、並忽略所有不確定性而產生的信心過度與自負,而是真正的自信。因為這是你能做出的最好決定。用程序做決定不表示你的選擇會更容易,但一定會讓你的心平靜下來。
推薦書籍:「制勝的決策」、「知己所不知」、「我用死薪水輕鬆理財賺千萬」。
書中有滿滿的故事,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柯達盛衰的故事,它曾經在底片市場市占80~90%,卻忽略了電子裝置的崛起,最終宣布破產,它們也曾分析潛在風險,但因為「確認偏誤」誤判陷入自動駕駛模式,沒有設定"絆腳索"(滿足條件後須採取的行動),認為數位技術無法取代底片市場,在演進的潮流下漸漸的被淘汰了。這也表示了,即使龍頭企業在某一段時間壟斷市場,若佈局錯誤,仍可能走向滅亡的命運,這可以衍伸至投資領域…
利用WRAP來探討投資:
W:擴增更多選項。—除了將錢放在銀行,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項?(股票、債券、ETF、期貨、REITs、房地產)。
R:真實驗證假設。—大量閱讀相關書籍,將錢分別投入各種市場,測試書中理論與實驗,紀錄獲利是否與書中的歷史統計相似。
A:抽離自我情緒。—市場會有波動性,情緒會讓你買高賣低,若能培養出理性的投資決策,就能避免恐懼與貪婪主導買賣行為,對大漲大跌能心如止水,是成為厲害投資人的能力之一。
P:準備迎接錯誤。—判斷總會有錯誤的時候,容許自己可以犯錯,但不要犯一樣的錯誤,從錯誤中學習,慢慢成長。
當你在投資的決策改善時,將會發現在人生其他面向也會慢慢朝好的方向發展:決策更優質、養成良好習慣、培養閱讀及終生學習、在工作與生活中取得平衡等。個人蠻喜歡這本書,推薦給有興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