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終於把538頁的內容給閱讀完了,這本書內容還真是艱澀難懂,結合了許多抽象的概念、情境的分析、設計一堆探討人心的實驗,真的是相當複雜多樣,這本大概是近期繼"縮時社會"後更難閱讀的書籍。
作者藉由不同的情境實驗設計來探討抽象的概念,例如:幸福感、記憶、快樂、賭博、投資、錯覺、風險、謬誤、運氣。並證明了我們的大腦是多麼不可靠,在許多情境下會犯下邏輯的錯誤、做不理性的決策等等。
內容也提到許多膾炙人口的書籍,例如:基業長青、漫步華爾街等等。並討論更多的面向來讓讀者思考為何人的大腦會用這種矛盾、不理性的方式來下決策。
這本書也讓我想到之前閱讀的幾本書籍,例如:投資人的大腦革命、大腦超載時代的思考學等等,裡面有些實驗及內容的描述讓我對本書的理解可以產生疊加的作用。
這是一本有趣但非常難懂的書籍,裡面最讓我驚豔的一個章節是"四象限型態"。
人類把價值依附到得失上,而不是財富上。(這本書有許多的名言佳句,這是我相當喜歡的內容之一)。
這四個象限x軸是得和失,y軸是高機率及低機率。高機率得到的代表行為是"很高的機率獲得大筆收益會傾向風險規避,願意以比期望值低的條件確保收益"(例如和解);高機率失去代表行為是"人遇到不好的選項會選擇絕望的賭注,例如經營失敗找地下錢莊;公司不好的專案持續投入資金希望起死回生";低機率得到的代表行為是買彩卷;低機率失去的代表行為是買保險。
這四個象限包含了許多人類做決策的行為型態,把人類的決策行為用淺顯易懂的觀念表達出來,真令人大開眼界。
另外一個我覺得相當震撼的觀念是作者認為:所有的選股者(主動投資人)都在賭機率,只是大部份的投資人認為自己是依據專業做決策(猜測)。我們知道股市是反應未來,但未來沒有人知道,所以投資人其實是盲猜(即使是專業投資人也是),這樣講很多專業投資人都反駁。不過個人認為這種事情很難用實驗去證明,即使實驗證明了也會有人遲疑實驗的設計,這是一個很難有結論的問題。
這本書相當值得閱讀不只一次,可以讓讀者明白大腦其實會讓人做出自己也不能理解的決策(或是自以為正確其實違背邏輯的決策),是一本相當消耗腦細胞的書籍,非常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