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一本出版於2006年的書,有些例子與企業顯得有些過時,但對於專業的概念定義上及需要培養哪些能力仍是可以學習應用的。
閱讀完老實說作者大前研一所提出培養的能力有點抽象,不太曉得要如何藉由手邊資源去培育出這些技能,作者認為成為專業需要具備四項能力,
分別為"先見力""構思力""議論力"及"矛盾適應力"。以下內容摘自書中的導讀:
先見力(個人天賦)
使用非統計方法,分析現況以推測未來的能力,將注意力放在一般人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及細節,培養一種敏銳的洞察力,破除已有的知識概念,不斷嘗試錯誤。
未來並非突然到來,而是累積許多小小的過去,最後變成一次大躍進,形成一股新潮流(這概念跟原子習慣很像)。
構思力(個人天賦)
為將創意轉換成具體行動的能力,"專業"的人必須常常逆向思考(查理.蒙格提到永遠要反過來想)、自我否定及客觀的審視自己,才能發現自己思考的盲點。
議論力(後天培養)
可以靠後天養成,透過棄而不捨的探究問題本質,藉由邏輯思考得到最佳答案。作者引用了"豐田模式的五個為什麼"為例子說明。
矛盾適應力(後天培養)
世界上並不是非黑即白,有灰色地帶(類似股癌所出版的書籍"灰階思考"),一件事情是由許多複雜的因素所交織而成的(類似於查理.蒙格所提出的"魯拉帕路薩效應"),在遇到矛盾衝突時可藉由"假設-求證-結論-實施對策"來養成全方位分析問題的習慣。
作者大前研一針對專業的定義為:"具備高度專門性""懂得自律與獨立作業"及"擁有高度表現力"。在領域發展時不停地激勵自己努力。換句話說就是成為終生的學習者,在特定的領域間專精(這與查理.蒙格看似矛盾,但許多基礎學科到最後都殊途同歸,可以結合成一種思考模組,到這個境界也是專業的成果)。
雖然我離專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我已在路途上,三年後回首現在希望自己能更加進步,每天都讓自己離目標更近一點,分享閱讀心得也是將閱讀到腦袋裡的知識經統整後留下紀錄,未來再回頭看這個時間點比較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所不同,期望大家每天都能朝自己的目標更近一點,快樂地活在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