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演的辦案鑑識人員太戲劇化了,真正辦案時百分之九十都是枯燥乏味,冗長的常規試驗、追蹤線索的死胡同、大量的行政文書處理等等,而且作者安吉拉.蓋洛普點出鑑識產業的困境:將一個案件的鑑定科學各發包給最便宜的不同業者,大家都只拿到拼圖的一小部份,最後再交回給警局做全面的拼湊。這樣對警局的好處是可以減省成本,但鑑識單位對整個案件沒有通盤的了解,常常會忽略或不知道將某樣很重要(但不知道)的線索,每間都負責自己的一小部份,對證據結果沒有全面的看法或了解其意義,無形之中許多至關重要的證據就被忽略了。
作者安吉拉從一位基層鑑識人員(當時稱為"報告員")開始做起,努力認真工作、對這個領域的熱忱及細心,漸漸做出口碑後自行創業,目標是提供公正客觀的鑑定報告提供給辯方,在承辦的許多重大案件及懸案中精盡鑑定技術,在許多懸案中找到關鍵證據,並於2015年頒獲大英帝國爵級大十字勳章。
辦案就如同解決問題一樣,一開始毫無頭緒,藉著現場的證據、證物、線索等等慢慢勾勒出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藉由假設-實驗-結論這個過程來推論出可能性最高的結果。在辦案的過程中最常的就是模擬及做實驗,藉由實驗就可以得知/排除推論是否正確,安吉拉開放性的態度、不排除任何可能、不預設立場、客觀地看待線索以及它可能代表的意義,注意細節,有許多案件是已經經過許多其他鑑識單位檢視過的證物,安吉拉還是有辦法從中找到被忽略的證據(有些情形是因為鑑識人員沒有相關經驗,不知道要從哪裡有可能有被忽略的地方)。
舉例來說:有個案件是調查一件性侵案,但鑑識單位在被害者體內"沒有找到任何DNA",因此案件進入撲朔迷離的狀態,在安吉拉協助參與調查之後發現原來是鑑識單位採用的檢測方法學出了問題導致抑制反應,連被害人本身的DNA都未檢測出,因此換成另一個較不敏感的檢測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在辦案過程中因為有人的參與,不論多有經驗都有可能出錯,也可能因為心理學的偏誤導致對證據結果的判讀不客觀,因此了解人的心理學可能產生哪些偏誤,或是鑑識人員可能在哪些地方/鑑定上可能犯錯,需要靠大量的經驗與學習才有機會辨識出問題的原因。
以下節錄作品最後安吉拉分享當鑑識人員45年來的經驗分享:
1.要質疑自己的固有偏見,有任何可能會找到新事證;而自己固有觀念未必正確。
2.凡是接觸必留下微物跡證,可能只是很難找到。
3.不論案件發生了多久,永遠都從犯罪現場開始著手調查。
4.對於要檢驗的東西要有想像力,但在找尋過程中要不屈不撓。
5.必要的話,就發明新技術,長久來看是值得的。
6.別隨便把事情歸類於"太困難",永遠都有解決的方法。
7.接受"真相時常比小說更離奇"。
8.拓展視野,看向更遼闊的科學社群,得到專業知識和經驗的所有益處。但要確保用恰當的方式呈現給非專業人員。
9.保持獨立,別陷入傳統或偏誤的思考方式。
10.事情說不通,狗沒吠叫時,務必查出為什麼。事出有因,而這原因可能非常重要。
1.4.6.8.9.10這幾點除了在辦案時應用到,其實在生活上也同樣可用於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延伸至不論各行各業到頂尖專業其實都殊途同歸,能在某一個領域成為佼佼者,有些特質是共通的。
這本書對於有醫學、檢驗背景的讀者而言相對容易,或是對案件調查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從閱讀中獲得樂趣,但這本書不像偵探小說那樣具有戲劇性的案件,而是真實的犯罪,因此在閱讀中想像畫面都更加震撼。
鑑識人員除了檢測之外,在安吉拉的職業生涯更進階到創業的階段,只要在一個自己熱愛的領域就可以發掘商機,即使剛創業充滿許多不確定性,靠著熱情及自己的專業,殺出一條商業模式,最後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取得成就感,也破解許多懸案,真的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