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收入-支出。只靠減少支出很難達成財富自由,應想辦法增加收入。作者楊應超首席分析師在40歲就可以享受退休人生,必有某些特質及習慣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到達什麼條件可以退休?當被動收入>常規支出。是可以退休的第一個條件,第二個條件要打造一條護城河,若有其他消費支出,例如醫療、出國旅遊等等,這些非常規支出會增加規劃的財務平衡,可以使用保險方式來分散醫療支出風險,也可將出國旅遊的預算加到存退休金的額度內,這樣可以在不影響投資的複利效應下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
人生活在世不是只為了工作,而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與喜歡的人相處、將時間利用在讓自己快樂的事情,因此,若能更快速打造財務自由的系統可以早點脫離上班族的生活,作者楊應超分享他的經驗,告訴讀者如何改變現況,並用數字來呈現一般人要多少時間才有機會退休。
1.養成作預算和記帳的習慣
知道自己的金錢流向才能知道自己到底存了多少錢,就書中提供的計算方式,最差的綠卡方案(月薪5萬,存款20%,存的錢長期被動投資,平均年報酬率約6.5%),需要工作37年,每個月生活費(被動收入)4萬元。
計算出來還有實際執行,有紀律的執行才是真正挑戰及困難的地方。作者建議要想辦法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若月薪太低先投資自己讓自己在市場上可以達到一定水準之上,若覺得台灣的薪資太低可以朝國外發展,重點在想辦法讓自己提前存到足夠的退休金。
2.學習投資理財
"選股跟賭博很像,容易把運氣當作能力。"市場運作機制是相當複雜的,並非用簡單的幾項指標分析就能正確決策,因此被動投資ETF會是一項不錯的選擇。但若很有心想學習投資,作者建議以下幾點:
(1).選個股要看企業的季報和年報
(2).拜訪並多了解要投資的公司
(3).研究財務數字,準確估值
(4).設定進場和出場的策略
(5).參考其他人的評估,例如外資報告
(6).只投資自己懂的公司
3.學習如何增加工作收入或從職場上晉升,作者建議:
(1).嘗試去高薪但沒聽過的工作
(2).要能了解職場上規則,職場規則有以下九點:
(一)薪水重要,但公司更重要。(二)學歷重要,只是取得面試的第一關。(三)最近有達成什麼工作成就或目標。(四)做到老闆要的要求,學習向上管理。(五)讓主管對你的表現感到驚艷。(六)在公司建立自己公信力。(七)提高自己的標準。(八)現在做的事情與工作就是你希望未來的工作位置。(九)做好向下管理。
(3).職場必須具備的能力,職場能力有以下十一點:
(一)能言善道也要察言觀色。(二)訓練寫作能力。(三)英文聽說讀寫的能力很重要。(四)先精通自己的專業,再培養第二專業。(五)利用假設方法來解決問題。(六)先求有再求好。(七)積少成多,聚沙成塔。(八)找到喜歡的事,自然做的好,錢也會隨之而來。(九)不要輕言放棄。(十)多閱讀。(十一)凡事要有備份B方案。
4.勇於行動,沒有行動一切都白搭
(1).養成行動的習慣,也不要怕犯錯。
(2).永不滿足,別懼失敗。
(3).遇到什麼事情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對的態度
(4).有計畫的設定目標
(5).做事要有熱情及主動積極,除了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更重要
(6).找到持續追求目標的動力
(7).辛苦做事和達成目標是兩回事
(8).做事提高效率,尋求雙贏
人生活不是為了工作或賺錢,金錢只是讓你有更多選擇以及可以增加對有限資源的決定權,人最重要的是健康和快樂,如果尚未找到人生的意義,可以用"以終為始"的逆向思考法來找尋目標:當行將就木時,希望自己留給下一代什麼印象,希望達成怎樣的成就,逆向法可以讓人先知道結果,從結果往回推論就知道需要朝哪些里程碑及目標前進。
越早開始利用複利效應,產生的效果是難以想像的。閱讀成功人士的書籍,從中吸收精華的觀念並應用於生活上,藉由了解作者的經驗及觀念,他是如何可以在40歲就退休的,如何將他的經驗轉移到我們的生活上,使之可以提前達到財富自由?許多的建議包含想辦法增加自己競爭力、學會理財、時間管理、行動力大於一切、不要怕失敗,這些東西看似老生常談,真正能落實執行的人則是少數,我們在整個世界運作中只是一個小螺絲,但自己內心的滿足與快樂則不需外部的環境影響,財務自由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的選擇,設立目標可以充實自己的人生,希望大家都能提早達到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