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21)

本書重點:德國腦科學家教讀者如何可以用更好的方法學習新知識與技能。

"藉由發展各種思維模式並連結它們,可以形成新型態的構想,這些思維模式不斷像樹枝般連結再連結,所有的形象都會消失,衍生出像是正義、未來或尊嚴等抽象概念。人類是唯一具有抽象化能力,能進行符號思考、溝通,進而形成理解的生物,連電腦也辦不到。"

"尋找事物的因果關係中,有時人會進行無關的連結,將自己某個無道理的行動,與某項外界的結果串起來,變成迷信。"

"改變世界的向來是提出新問題的人,不具批判精神的人,便無法理解事物的道理"。

"理解的本質:不僅僅是重複我們所見所學,而是能建構某種人們能測試並運用在其他事務上的思維模式"。

"模擬及理解他人意圖、了解問題所在、計畫解決辦法並主動採取行動等等,都是目前機器人和電腦系統還做不到但人類可以輕易達成的任務"。

"教育的任務不在讓人儲存大量訊息,還有讓人能建構有助於解決新課題的思維模式。任何問題尋求Google就喪失了概念性思考與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

閱讀及教育的好處

1.具備豐富基本知識的人,腦部連結特別密集。密集可以記住許多新資訊或者豐富的知識增進了腦部的連結。

2.較不容易受到錯誤訊息與假訊息欺騙。常見的"真相錯覺效應"即是錯誤的訊息重複次數越多,越可能被當成是真的。

"教育應培養富有創意的前瞻性思考,而非模仿式思考"。

"在日益複雜、問題多樣的世界,我們容易喪失綜觀全局的能力,我們會找尋類似相同的意見,而不是積極面對差異。人們可望他人贊同自己的觀點"。

"人類學習與理解的核心是好奇心,主動參與才容易達到學習目的,如果學習內容本身有變化,中間不該休息,否則便會破壞對比效果"。

"傳授知識時,一般做法是說明盡可能簡單清楚,避免困惑疑問,但這種方式很快就會感到單調乏味。不確定性能增強單樣本理解,如果我們不清楚一件事的道理,便會檢驗、測試、查核我們是否能解決個中的問題,這時會願意接納新知識"。

"我們往往卡關在最早接受到的思維模式,如果想解決一個問題卻卡關,這時不妨轉化一下環境,於是突然間靈光一閃,新構想油然而生,因為召喚了另一種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

"門口效應:剛走過一道門就忘了剛剛自己想做什麼,甚至光想像通過一道門就能令記憶出狀況"。

"吸引力作用:當他人觀點有違我們自己的世界觀時,便會予以否定。"

"矯枉過正效應:面對矛盾時,容易從一個極端轉換到另一個極端上"。

"我們之所以尋求生命的意義,是因為生命有它的因,每當遭遇失敗時,便會探求其中的含意,因為我們之所以失敗,自有它的理由。遭逢厄運時會探求它的意義,因為凡事都有它的理由。確實凡事都有理由,但絕對沒有目的,在科學領域中尋求目的是毫無意義的,唯有在人類導致某事的具體原因時,探求目的才有意義"。

"我們從失敗中學到的,比從勝利中學到的還要多更多,從失敗中推導出普遍適用的法則"。

"知識需要耗時又費工才會被記憶吸收,通常有二個階段:1.指出某個問題、謎題或秘密。2.解開謎題的過程需要協助,包含最後希望達成的目標也要設定。好的學習與理解很麻煩,一點也不直接,有時彎彎繞繞,必須主動思考、勇於嘗試、自我詰問,從而發展出穩固的思維構造"。

"利用教學而學習,與他人交流有助於建構自己的思維模式。因為我們必須向他人提出說明,自己也能理解得更好,光是自己吸收還不夠,我們還必須主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加以解釋。另外也可以從他人的錯誤與失敗中學到,自己如何做得更好"。

當學生時都不覺得學習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不但沒有從學習獲得樂趣,還很排斥上課這種學習方式,但出社會後開始主動學習,反而從中獲取更多,對書中內容更有體會與感觸,學習的方法很多,若能利用於生活中,當一個吸收知識的海綿,獲得知識不是為了記憶,而是擴展思維,當遇到問題時可以有更多的工具可以提取,想出具創意的解決方案,閱讀、學習、紀錄等都是必須學習的通用技能,再未來科技化的職場上,永無止境的學習才有競爭力。這本書內容不會太艱澀,值得一讀。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