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載 (2)

本書重點:學習背後的科學,利用主動學習、遺忘、好奇心、嘗試失敗、間隔學習等技巧提升大腦學習效率。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的學習與進化。"利用嘗試和錯誤來解決問題,並把解決方法透過重複練習放入記憶中"。這是人類與動物通用的學習模式,但我們人類可以比動物更能適應不確定性的環境最重要的是可以"理解"事物的意義。

掌握學習的技巧,利用知識的力量,每個人都可挖掘自己未能發現的潛能,如何學會學習已經是未來人類可以不被科技取代最重要的技能。

學習的動機可能是因為"好奇心"或是"訊息落差理論"(發現問題),前者是對未知的事物產生新奇感;後者是當發現大腦已知的與現實中還多時,都會產生好奇心。

"把知識塑造成對學生的訊息落差,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問題;引起學生好奇心是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

"教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教學前提必須掌握學習者的先備知識"。學生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教學者要先了解學生對於所學的事物或技巧的背景程度為何,再利用可讓學生理解的方式呈現與目標知識的資訊落差。

"記憶是在搜尋,我知道什麼,我現在離目標有多遠?"觀念與解決問題的觀念類似。有些事實可以利用"過度學習",例如九九乘法表,在解決簡易數學問題可以快速提取記憶使用而不用增加工作記憶的負擔。

"記憶可以有二條路徑,一條叫「提取強度」,另一條叫「儲存強度」,儲存強度是「知識學的有多牢靠」,提取強度是「知識有多容易取得」"。

"當一個記憶很容易提取時並不會增加儲存強度,但若是「費力」去想才想起來的提取則會增加儲存強度,因為努力回想時,它必須打敗其他糾纏的競爭連結"。

我們人類很容易有三種偏見:

1.馬後炮偏見:以為自己都擁有這個知識,但實際上只在教科書中,並非在記憶中。

2.預知偏見:利用線索可以得出答案,誤以為沒有線索也可以得出答案。

3.穩定性偏見:一種人類過度自信,以為記憶項目會一直保留,但現實是不能保證以後能順利提取此記憶。

"學習不是用知識單位來切割,而是以時間單位來切割。從課程依照進度表前進改由特定時間內吸收多少知識,翻轉現行教育體制"。

"學習不是為了未來自己的好處讀書,而是為了現在的成功而努力,鼓勵學生藉由內在動機-好奇心去追究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外在動機。試著營造學習環境是可以讓學生使用所習得的知識,可應用到真實世界中。"

思考解決問題五步驟 vs 解決科學問題方法五步驟

1.找到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覺得困難)。2.找出問題可能的原因。3.找出可能的解答。4.測試假設(做實驗或用想的實驗)。5.得出結論或進一步探討。

1.界定問題。2.形成假設。3.測試假設。4.分析資料。5.得到結論。

學習不用怕失敗

"若能調整學生心態,讓他們自由地冒險、犯錯,從錯誤中學習,透過實際應用啟動學生好奇心及積極感、現學現賣,較容易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果。"

"學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改變學生的世界,動手嘗試是必須的。實際操作是啟動教育的關鍵。要使心智充分利用,去抓住某個概念,真正懂的人才會說、做得出來"。

習得知識的利用可以分成內在與外在層面

外在層面:了解知識與外面世界的深層關係,這知識才可能變成應用到各個情境的工具。

內在層面:知道自己是隨著知識增加而改變的人,可以利用知識和技術去影響世界。

這本書我們應該學習到什麼?

學習如何學習、學著控制自己的工作記憶(利用過度學習)、發展創意自我,利用實作的方式手腦並用,提供學生了解世界所需的事實及學生在這世界生存所需動手學的技術。

全書利用MIT 2.007課程作為開展如何學習的例子,藉由學生製作機器人執行任務取得分數來應用課堂所學,把學到的能力轉移並應用到解決更複雜的問題上。現代人最不缺的就是資訊,但如何將有用的資訊轉為知識,並應用於生活中就是現代人遇到的問題,藉由教育學習可以打破這個差距,傳統的教育需要改變,讓學生可以更加利用主動積極參與的形式來學習,讓學生明白現在所學不論在現在或是未來都有用,不是為了考試成績,翻轉學生的觀念,才有可能翻轉大家對於學習的偏見,學習,是一輩子最重要的事。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