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ma07wHNbjGReAS-WFIkLQ

本書重點:政府企業間會運用計算公式給每個人一個價格,即使倡導人生而平等,在每個不同情境裡,同一個人會有不同價格,更何況不同人。書中藉由各種不同情境,包含意外、法律、保險、企業針對瑕疵產品召回、環境、健康等等,探討在不同情境下,我們人~願意為自己或為他人的生命付出多少錢。

先說這本書的先天性缺陷,因作者以美國作為討論背景,內容討論上常提到跨種族議題(黑人、亞裔人士),對於人種多元性較少的台灣這議題感觸較為不深。而美國對於生命的價格,跟台灣也有落差。在美國若基於人人平等這項前提下一條人命價值25萬美元;在台灣,據我所知是200萬台幣(若有錯誤請指正)。但在特殊意外事件時政府給予罹難者的賠償金會充滿爭議,例如美國發生的911恐攻(台灣則是太魯閣意外),這些重大事件政府給予罹難者家屬的賠償金有部份是基於避免家屬走向漫長的司法之路,無論如何,只要牽扯到比較就永遠沒有公平的算式可以得出對於一位親人的價格到底多少才合理。

個人覺得"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特有的價值,且這個價值對於親友及家人來說無可取代,但從客觀角度來說,政府、企業、法律等等為了特定目的(例如立法、環境保護、醫療、產品瑕疵等等),這些單位必須對人命訂出一個價格"。

這就好比投資一樣,只要在價格<價值時大量投入,等著市場發現價格錯估而恢復這投資標的正常的價格,就可以有豐厚的獲利。如何去評估一間企業的價值就是專業投資人必須做的功課。個人認為若是有辦法從各種面向準確估計出人的價格,則在商業、政治上都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重要觀點節錄

1.統計生命價值是衡量人們需要得到多少錢,才願意接受死亡風險的增加;或願意支付多少錢,以減少死亡的風險。

2.經濟學家試圖為無法買到的生命"推測"價格,因為世界上找不到生命買賣的自由市場,無法知道人們願意以多少錢出售生命,也看不到沒有經濟壓力的人願意花多少錢來延長壽命。因此用一種方法叫"調查",稱為"假設市場評價法"或"敘述性偏好法"。

3.對於估算生命價格可以用一個非常件單的規則:每個人的生命價值都是一樣的。

4.由於企業的首要之務是獲利,期望公司做有關人命的決定時忽視獲利考量是不切實際的。舉汽車公司例子而言,當發現產品有瑕疵時公司所考量的是"召回結構上有缺陷的汽車"或是"忽略問題,等以後再解決訴訟及支付罰款"。當人命價值越低,受到保護越少,公司若評估要步要承擔立即召回汽車並修理的成本,還是要延遲召回,等未來再支付和解金與其他費用?若人命價值評估低企業可能採取後者的方案。

5.考慮健康的價值時,有二個關鍵問題:1.為了改善你自己或生病家人的健康,你願意支付多少錢?2.為了讓你自己.父母或孩子多活十年或二十年,你願意支付多少錢?在健康產業有一個特徵:需求缺乏彈性,假如有一種救命藥可以拯救你家人,需求不會因為上漲而減少,會不惜一切代價得到這種藥。

6.對於完全健康到死亡二個極端中間的狀態,衛生經濟學家開發出QALY(品質調整生命年)。當QALY=1,代表一年完全健康的生活。而針對"增加每個QALY所需的成本就稱為ICER(遞增成本效果比)。

7.一個人的問題可以引發同情心,十萬人的問題則不會受到關注。

8.確認偏誤 :大家通常比較關心集中在某人或某組人身上的風險,而不是分散在一大群人身上的風險。

9.我們對別人的同理心越強,對其生命的評價越高。這種價值可以用我們為了改善他的生活所付出的時間,或是我們對他展現的關心來表達;或者,在涉及金錢的情況下,可以用我們為他的生命賦予價碼來表達。

10.人類大腦不是完美的決策工具,無法客觀計算精確的機率與結果,根據那些資訊做出理性、資料導向的決定。相反的大腦分析資訊時會想要走捷徑,會發生許多影響決策的認知錯誤,這些認知錯誤會導致我們做出非理性的決定,影響我們評估生命的價值。

11.涉及損失時,一般人通常更願意冒險,因為他們覺得確定的損失遠比平均值相同的不確定損失更糟。

12.框架效應:我們的偏好會隨著我們看到的是拯救的生命、還是失去的生命而改變。

13.比例優勢:我們比較更看重事件的機率,而不是結果本身。

14.範圍不敏感:亦即在缺乏參照群體下,人們對大數字不敏感。

15.可得性捷思:你是根據你能迅速想出多少例子,而不是根據客觀事實,來判斷一個問題多常見。

16.從出生到死亡我們的生命都貼上價格標籤,現實世界的價碼來自商業分析師對汽車安全做的成本效益計算;監管機構判斷可接受的汙染物濃度;健保公司決定涵蓋哪些藥物;法官決定的賠償金額。如果這些現實價碼認定你的生命不值錢,你的生命就會面臨更多的風險。我們需要了解這些估價方式及其衍生的價值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盡可能地面對不公平並減少負面影響。

17.評價生命涉及許多矛盾的真理,沒有簡單的答案,我們看到無法以一個關鍵重點或單一結論來歸納人命如何評價,這種複雜的話題無法歸納出一個精練的解方。如果真的有必要評估生命的價值,任何人都不該獲得優待。所有的生命都有同樣的價值。

這是一本有有趣的書籍,金錢在生命市場上的價格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我們到底會願意為了家人、自己付出多少資源代價去換得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一個人的價格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我們都知道所有的生命都很寶貴,那現實呢?在自由市場上是禁止買賣生命,但在黑市中,人命也是有價格的。探討這議題雖然殘忍,也發人深省,我們如何活出自己最大的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答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