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getImage

本書重點:作者為一位獸醫師,她將下班時間開啟第二人生,她同時是youtuber、演員、線上課程講師。這本書是她分享如何利用下班後的4小時培養可以賺錢的第二、三、四...專長。作者的時間管理原則是:不求做的完美,但求持之以恆。也就是養成習慣的力量。另外關於作者的工作哲學也值得學習:喜歡的事情認真做,討厭的事情想辦法讓它變簡單。這本書有部分屬於工具書,但也有部分闡述積極正向的人生觀,也就是一般人眼中的"成功特質"。找出自己人生的意義,就能翻轉自己生活的態度。

本書重要觀念分享:

1.工作並非證明自己唯一的存在價值,我們可以思考在工作以外的自己,存粹個人角度的"我",到底喜歡什麼、具備什麼才能。

2.不再將時間毫無目的的浪費,而是專注在每個當下,把細碎如原子的時間碎片找出來,再將每個當下串聯起來,就能拉長可利用的時間。

3.TED演講"為何不是每個人都有明確的人生方向"提到:社會為我們建構了一個框架,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裡只尋找一種使命,且必須為那個使命而活,但並非每個人都有必要這樣做。充滿好奇心、擁有具創意的各式興趣的人不妨充分發揮熱情,活出自己。

4.我們如果一方面樂在工作,但工作外的時間又有收入的話會是如何? 若我們已經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有基本收入保障的話,即使興趣無法立刻賺錢也無妨,抱持著"我喜歡"的心態,就能利用下班後時間一步步挑戰創造副業。

5.如何找出下班後能做的事?作者建議3點:1.選擇讓你有點小忙,但壓力較小的事情。2.事先計算需要付出的時間和成本。3.先試試水溫,不適合要有放棄的勇氣。

6.利用下班後的晚間時間,能開創另一種生活。再小的事都可以,訂下微小輕鬆的目標去實踐,能體驗到一項一項達成的成就感。我們可以意識到:就算在工作犯了錯,公司的身份並不概括全部人生,如此就能重新振作,不會因挫折就一蹶不振。

7.金錢的功能:作者認為金錢可以買到時間。只要錢夠多就能減少為了溫飽而工作的時間;不需要煩惱錢的問題無論想做什麼事,無論它能否賺錢都能自由選擇去做。

8.作者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對需要我的人和動物提供幫助。意義能夠賦予動力,這力量有助於克服過程中遭遇的波瀾。每個人對於人生的看法會隨著時間推移、年紀增長及價值觀改變而變化,但中心思想不會變化太多,找到意義就可以抓到生命的重心,作者能持之以恆的執行晚間第二人生計畫並非來自毅力,而是根源於心中的想望。

9.設定目標的4步驟:1.大目標:指這輩子非常想要達成的理想。2.尋找意義:思索為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3.釐清方向:為了完成大目標而必須做的事情。4.行動方案:為了實現方向而必須立刻採取的小行動。設定目標下一步是要去執行達成。這部份又可分成7個階段:1.設定目標。2.訂出期限。3.製作目標清單。4.擬定行動的步驟。5.去除障礙因素。6.立即實踐。7.持續前進。

10.因為害怕變化而猶豫不決的原因:1.擔憂是延遲開始的藉口,在擔心的心態下拿謹慎當藉口,延遲起步。2.對失敗的恐懼。其實做的好與壞,是事後才需考慮的問題,思考半天並無助於親身實踐,做了才會知道。作者提到:恐懼感會隨著時間壯大,但隨著行動而消失。如果躊躇不前可以如何解決?1.如果我想做的事情失敗的話會不會害到別人,如果答案是"不"的話就開始行動。2.訂出煩惱期限,作者建議三天後決定是否執行改變計畫。3.把煩惱原因紀錄下來並分析。藉由文字釐清思路,就能發現偏見和妄想如何影響理智。

11.訂定目標是為了自己:要馬上了解自己的人生方向是有難度的,因此作者建議1.行動要快,但目標設定要慢。2.目標能夠隨時自由修正,盡可能保持可能性和開放的心態。3.問自己,必須達成目標才有意義嗎?第3點須特別注意,因為(1).人生本就無法預測。(2).太執著與太拼命並不一定能提高達成勝率。(3).不應該比較理想與現實。小心別讓自己陷入盲目的目標主義。

12.為何我們總覺得時間不夠用?1.因為無意識的放任時間流逝。2.生活中各種無關緊要的事情讓時間流入黑洞。最簡單的監控機制是每個小時檢視自己做了什麼,以回顧的方式能明確掌握自己如何使用時間。

13.下班後的時間如何規劃?1.盤點空白時間。2.了解時間成本和必須投入的專注度。3.製作晚間時間表。但須注意時間表並非用來囚禁自己,計畫是為了幫助,而非監視和囚禁自己。能持之以恆做的下去的計畫才是有效。

14.極簡主義:關於這議題有一本書"少,但是更好"進行深入的探討。假如我們感到"想做的事情很多卻老是沒有時間"。就該認真思考:是你的時間真的已經被塞滿,還是沒有勇氣為了最想要的事,去放棄沒那麼想要做的事?因此要對事情排定優先順序,但人很容易忘記"不緊急但卻很重要的事",容易將去做"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因此如何取捨是需要學習的。

15.智慧型手機是消耗時間的黑洞,如何避免過度使用作者建議:1.把取得手機這件事情提高難度(例如放進抽屜內,不能第一眼看到)。2.使用便利貼,可作為障礙物並提醒自己在哪種狀況下才可以使用,減少取得手機的便利性。3.訂定手機使用計畫,例如決定看手機的頻率。另外提到上網查資料並非學習,而是在浪費時間,無論什麼事情,開始做了之後所學到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幫助的資訊。

16.如何執行晚間計畫,養成習慣?1.建立從小而簡單的事情開始。2.每天在相同時間重複執行。3.堅守設定的時間。如何養成能在相同時間重複進行,我們可以採取"思考像大人,行動像小孩",想辦法讓事情變得有趣,創造讓自己享受其中的環境,換句話說就是改變自己的心態及環境,讓無聊的事情變有趣。另一種則是讓成果顯而易見,例如達成某個小事給予自己小獎勵。

17.我們可以改變自我認知,例如覺得"我很厲害"或是"我很酷",帶著重新塑造的形象生活,就像重設的操作系統。當自我認知變的正面,無論未來要面對的選擇大或小,都會反射性做出符合自己嶄新形象的決定。

18.如何讓人早起就充滿能量:1.運動。2.寫下"今日的決心",檢視"代辦事項"。3.短暫而深層的滿足感,閱讀書籍十分鐘。4.吃早餐。

19.如果在執行間想放棄時要如何危機處理?作者提出6種情境並告知讀者要如何解決。1.晚上臨時有約,導致計畫生變時;應變措施為:無論如何都要做一點點(達成一點目標進度)。2.低潮及無力感來襲時;應變措施為:減少事情的份量以及不要恐慌,多休息。3.再怎麼努力也不滿意時;應變措施為:避免過度自責。4.不要讓完美主義綁架你;應變措施為:不求做得好,但求做得久。5.意志力不足時;應變措施為:行動力的養成盡可能順其自然,越不刻意越好。6.想要放棄時;應變措施為:放棄不是失敗,而是決定之一。我們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1).是否覺得在做這計畫時不在開心?(2).長期來看,是否沒有正面的效果?(3).是否只有對別人有好處?那自己呢?

20.即使是別人眼中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持續去做,最後終會累積出人人稱羨的成就;或至少,也能成為令自己生命更滿足的能量。人生只有一次,不要留戀已逝的光陰,不如著眼於當下,並思考如何充實的運用時間。

21.如何管理自己的體力?1.運動、運動、還是運動。2.人是習慣的動物,二個月定律,一件事做二個月就會習慣了。3.吃的好吃得健康,就是對自己好。4.多曬太陽,太陽比3C重要。5.進行冥想活動。

閱讀心得

第一次看到書名,馬上聯想到另一本書"原子習慣",若要比較的話個人比較喜歡"原子習慣"的內容,因為"原子習慣"帶給我的震撼力與影響力遠超過這本書,"原子時間"則是以作者個人經驗為出發,告訴讀者如何應用下班後的時間創造充實又有意義的生活,在舉例、科學理論以及框架上都比"原子習慣"較少,但仍是一本可以幫助讀者建立良好運用時間的書籍,"原子時間"個人覺得偏向較入門的工具書,內容蠻淺顯的,許多主題都點到為止,對讀者而言有幫助但有點可惜的部份,總之,若時間有限要在二本書擇一的話個人是比較推薦"原子習慣",但若覺得"原子習慣"理論太過深奧複雜的,"原子時間"也算是"原子習慣"的前導讀物,閱讀到即使忙碌的獸醫師也有辦法同時培養第二~四專長,一般人很難再找理由說自己太過忙碌無法培養其他技能,追到源頭都是個人的選擇:我們要選擇現在輕鬆的生活但長期累積下來可能遇到錢不夠用的窘境;或是現在辛苦一點的付出,到中老年時可以無後顧之憂的享受第二、第三人生的生活,就由自己決定。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