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GDP成長,我們卻無感?GDP沒有告訴你的事,拚的是數字成長,還是人民的幸福? -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廣場網路書店

這是一本警示的書籍,告訴讀者國家是如何包裝數字,呈現出經濟成長的假象。作者提到GDP的定義為國家最終的產出值,但卻忽略這些產出消耗多少資源,製造多少汙染、低利用率的設施,舉例而言,就像家庭不顧一切的消費,不管家庭有多少存款。這樣的特點讓政府大幅舉債、盲目的基礎建設投資,以及用弱勢匯率扶植出口產業,造成房價泡沫等後遺症。

若不顧一切追求GDP成長,可能造成三個問題:1.政府花錢重量不重質。2.資本所得和勞動所得的比例極度不均。3.政府為了達成拚經濟的目標,犧牲人民實質薪資幾乎零成長,弱勢匯率侵蝕新台幣購買力,政府與民眾距離漸行漸遠,失去信任感。

設定GDP成長是一個錯誤指標,無法解決台灣經濟競爭力每況愈下及薪資停滯等問題,反而會造成工時過長、資源浪費、人口減少等問題。低薪及高物價會導致人對未來感到悲觀,自己都養不活了如何養育下一代,導致低生育率,就人口結構而言,台灣在2021年已經進入人口負成長,死亡人數大於新生兒人數,最終會導致人口超高齡化,對於下一代而言壓力重重,他們必須面對更艱苦的工作環境,再加上撫養老人,生活的擔子更加沉重,盲目追求GDP,說穿了就是向未來借錢到現在來花,可以看到成長的假象,實際上並非有效率的利用資源。人民的幸福程度應該是更重要的指標。

作者認為政府應該打造一個自由競爭的市場環境,盡量減少政治介入經濟的干擾,讓"創新"發揮價值。還提到教育的真正意義應該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找出解答與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非死記標準答案。過度強調經濟目標,容易排擠其他像是公平正義、歷史文化、環境保護、人文藝術等不同思維的價值觀,少了多元化台灣就容易因為團體迷思而喪失競爭力。

貧富不均,前10%的人擁有90%的財富,我們後90%的應該想辦法讓自己活得更精彩,以下是書中建議的方法:

1.盡量不受情緒、習慣擺布,用理性看待問題。

2.多閱讀,讓大腦習慣不同的觀點。

3.腦袋裡的肌肉,也就是利用思考促進神經的活化,需要時常鍛鍊。

4.用開放的心態接受多元化的思考及觀點。

5.找到自己的目標,才有動力去實踐自我內心的需求,在實踐過程中靠著與外在環境的磨合,一步一步調整方向,不斷的縮短內在與現實之間的差距,讓自己的興趣可以變成有前途的工作。

6.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我們應該珍惜時間,用心過好每一天。

7.專注才能享受當下,高度專注需要刻意安排及練習。

人如何得到快樂?

1.無私的付出是幸福與快樂強大來源之一。

2.愛因斯坦說:人生的意義是在尋找與生俱來的天賦;人生的目的是將天賦無私地給出去。

3.洛克斐勒說:一個人活著,必須在自身與外界創造出足以使生命與死亡有點尊嚴的事情。

錢,多少才夠的問題,必須找出哪些才是自己珍視的價值所在,還必須務實的將自己對於生活的慾望換成一個可以計量的數字。

最後一部分作者說明儲蓄及消費的注意事項,將儲蓄分成三步驟;消費則有幾點建議,如下:

1.記帳,先了解自己的支出情形;2.對消費分門別類;3.設定儲蓄金額的比例。

對於消費則要注意:

1.習慣性的小額消費是隱形錢坑,要避免。2.小心沉沒成本偏誤。

這本書從國家經濟發展延伸到個人財富累積,是一本老少皆宜的讀物,作者提出對於數字統計容易的誤解,讓我們更清楚經濟發展GDP並非可以真正顯示人民生活的品質,也點出台灣未來可能的困境,更重要的是要想辦法讓自己加值,讓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同時也可以更快樂、更有成就感,從國家縮小至個人,這本書都有涉略探討,以淺顯的文字說明複雜的觀念,個人覺得裡面許多建議可以參考或執行,是一本蠻值得一讀的書籍。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六、日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