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作品講述許多案例,許多都讓人印象深刻,從國家級事件到個人生活、工作,我們與人的關係在不同的狀況下可能合作、競爭、從屬、比較、談判等,除了告訴讀者應廣交朋友之外,如何運用同理心及換為角度替對手著想,化敵為友也是必學的技能,以下節錄這本書個人覺得值得學習的概念:
1.如果要用「社會比較」增加自己的動力,可以記住以下二個原則:1.如果想讓自己開心一點,就做自己勝過別人的比較。2.如果想讓自己更努力,就做自己不如人的比較。想讓自己感覺好一點,就想那些不幸的人,更好的做法是去幫助這些人。如果想用競爭心態讓自己進步,就想比自己好一點的人。
2.談判前應該「向上比較」,激勵自己談成最好的條件,一旦成交後,則應該「向下比較」,讓自己比較容易滿足。
3.權力有趣的地方在於:重點不是我們擁有多少權力,而是我們自己感覺有多少權力。我們怎麼想、怎麼做,要看我們心中的感覺。
4.越是需要「群策群力」的任務,越不適合採取階級制度,人應該讓階級制度幫助我們,而不是被階級制度僵化所困。在瞬息萬變的情境、需要集結眾人智慧的群策群力型任務,階級制度可能讓任務一敗塗地,書中舉的例子是聖母峰山難。情勢不斷變化時,每個人都可能提出扭轉情勢的建言,就算是最低階的成員也一樣,例子為開刀房或是駕駛飛機。
5.在職場工作上,大方承認自己的弱點,善加運用,可將弱點化為優勢。在工作上遇到壓力時,將負面情緒給予正面回應,幫內心的感覺選擇正確的名字,可以幫助我們處理那股感覺,甚至加以運用而不會被情緒搞垮。
6.一般人對信任感有二種看法:1.信任需要慢慢培養。2.信任一旦被破壞,很難或不可能再修復。
7.我們說話的方式,比我們說什麼還重要。傳達溫暖的感覺時,言語之外的線索最有效。例如握手、擁抱、拍肩或是輕碰觸手肘,都能傳出合作的訊息。
8.自制力有兩項我們應該注意的關鍵:1.自制力就像肌肉,很容易累,過度使用的話,一下子就會沒力。2.每次我們做任何需要自制力的事,我們是在使用相同的自制力肌肉,這表示如果我們花自制力在克制自己不要分心專心讀書,就沒有其他多餘自制力去抗拒垃圾食物的誘惑。
9.欺騙會成功通常有二個原因:1.人天生信任他人,除非找到別人說謊的證據,我們會傾向相信別人說的話,尤其是自己認識的人。2.我們對於自己察覺謊言的能力過分自信。我們在信任他人之前,要思考自己想要相信什麼,接著仔細想自己不想相信什麼,不被騙的最佳方法是主動找出不希望找到的線索。
10.信任很容易被破壞,犯錯又是難免的事,每個人遲早會犯錯,因此重點是學習以快速、坦率、有利的方式挽回失誤。人之所以不想道歉,是害怕道歉就得負責,或者是害怕失去地位與權力。道歉是在暴露弱點。坦承錯誤很難,然而只要立刻說出實話,就有機會修補關係,繼續合作。
11.想在談判中勝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立場。書中指出同理心的談判效果低於觀點取替。因為以同理心感受對方情緒,會過於傾向包容與默許。同理心太強時,就可能被利用,我們會讓步與合作。觀點取替的方法之一是主動想向別人會怎麼想。缺乏觀點取替,又稱「競爭忽略」,當我們從顧客角度看事情,才會開始問對問題:一般而言有多少人喜歡我們的產品?為什麼消費者要跟我們買不跟其他廠商買?考量到相對需求,進入競爭不多的市場才有機會。了解相對需求與問對問題,找出競爭者的觀點,能夠幫助我們決定要參與那些競賽。
12.請別人幫小忙,以後對方會更願意幫大忙,現在請別人提供一些建議,對方會覺得你的成功是他們的事,以後更可能提供更多建議及協助。當我們請他人給建議時,他們會站在我們的角度出發,從我們的立場看世界,因此更願意幫助我們。
13.領導者與掌權者在溝通時很常犯三種錯誤,每一種都能透過觀點取替來改正。1.溝通不足。2.領導者沒發現自己所說的話,即使只是無意間說出口都可能讓人焦慮。3.忘記自己說的話會被放大解讀。多花一分鐘思考自己的話會如何影響其他人,對方的恐懼得到安撫,就能進行更有效的溝通。
14.在談判議價時,如果有充分的資訊,先開口有優勢;但如果對方掌握的資訊比我們多,最好先禮讓對方。不要太著急於談判中出價有一個好處,在說出價格之前先討論,可以想出更多有創意、同時滿足雙方需求的方法,晚點出價可以同時帶來競爭優勢與合作方案。
這本書個人相當推薦,書中的故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結合人的心理與行為學,我們與他人不論是競爭與合作,都是為了讓雙方取得更好的結果,取得雙贏的局面,讓自己與他人可以成為朋友,如果是敵人,也能藉由談判盡量讓雙方獲得滿意的方案,人與人之間,因為多元化與差異性,才會有許多不同觀點與決策,而能在複雜世界中獲取成功的祕訣,在這本書中有深刻的見解與描述,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