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思考可分成系統一(直覺)與系統二(花費腦力思考),這本書利用一對夫妻一天的生活看到二套劇本,一套是毫無規畫、依據情緒決策、亂無章法的情境、另一套為依據大腦喜歡的模式決策與思考,理性的控制情緒,擺在一起比較就能看出極大的差異,看到故事的呈現以及利用大腦的技巧,我們可以明顯喜歡後者大於前者,關於決策與生活是可以學習的,也是本書想告訴讀者:越了解你的大腦,就越能在生活上過得更開心愉快。
這本書與「最高學習法」有趣的方法不同,後者是以學習的視角輔佐各種圖片與故事讓讀者學習,這本書則是直接用故事與大腦舞台讓讀者了解大腦的喜好,配合著故事,在闡述專業觀念時就不會覺得乏味,運用各種譬喻與想像,讓觀念更具體,更容易吸收,這本書在這方面做得相當厲害。以下節錄本書的重點:
1.作者稱智慧手機為「多巴胺傳遞裝置」,因為它們創造了快速掌握任何議題的能力,像是:天氣、交通、股票投資組合、國際局勢,讓我們更加篤定自己可以在幾秒內知道任何事情。人們總是喜歡花錢減緩不確定的感覺,即使未來本質是不確定的。不確定性就像無法創造完整的地圖一樣,缺少部分區塊讓你感到不安。但是大腦喜歡提前設想,描繪未來,詳細安排事情的發展,不光是為了籌畫每時每刻,也為了提前刻劃未來的狀況;這導致大腦會在不確定性與想像未來二種情況間切換,無法做出最佳決策。
2.如何激發自己的自信、提高智力、創造優異表現,但又不傷害到他人與自己呢?作者找到一個答案:與自己比賽。為何提升IG案讚次數、提高魔獸世界的地位會讓你感覺良好?因為你提高自己跟別人比較時的地位,就是與過去的自己相比。「當你感受到有他人存在,你的自我意識也會同時出現,這二件事是一體兩面」。由於考慮自己與其他人時,使用的是相同大腦迴路,你可以讓自己成為另一個人,善用「擊敗另一個人」產生的成就感,又不會在過程中傷害到任何人。
3.每次你使用心智舞台時,要把它分配給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它是有限的資源,不能浪費,需嚴格控制支出,無論多麼努力,我們無法一直做出明智的決定。
4.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都涉及到創造大量的組塊,使你能夠比業餘人員更快、更好的作出決策。目前的假說是在任何領域中,需要大約10年的練習來發展足夠的組塊,已達到「精通」的程度。
5.我們的大腦有三種侷限:1.大腦需要大量精力才能運作。2.一次只能容納幾個演員。3.這些演員一次只能演一個場景。與完成工作相關的主要心智歷程是理解、決定、回憶、記住汗抑制。「理解」新想法需在大腦中創造代表新進資訊的地圖,並連接大腦的現有地圖,就像讓演員在舞台上看他們是否與觀眾產生交流。做出「決定」包括啟動一系列地圖,並在這些地圖之間進行選擇,就像舉辦甄選大會一樣,讓觀眾站在舞台上從中挑選。「回憶」需要搜尋大腦中數十億張的記憶地圖,並把正確的地圖帶入到舞台上。「記住」需要在大腦中保持足夠久的注意力,把地圖嵌入長期記憶中。「抑制」需要嘗試不去啟動某些地圖,就像讓一些演員離開舞台。儘管我們好像可以一次執行多個心智任務,但事實上只是快速切換任務,讓準確度和表現變很差。
6.在百分之一秒內發生的細微大腦功能變化,有時候可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轉變。這種改變始於大腦中能量流動方式的細微轉變,可能是減少一塊區域的啟動,增加另一塊區域的啟動,然後迅速發展成對相同刺激完全不同的行為反應。
7.我們可以利用三種技巧來做情緒調節:1.情境選擇。2.情境修改。3.注意力分配。如果知道不擅長某件事,則雇用其他人來做這個工作,就是情境選擇;一旦妳遇到某種情境,可以將心態做轉變,進行修改,就是情境修改;或是你已經處於某種情境,但仍可以決定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就是注意力分配。這些技巧是在情緒來之前,若情緒已經發生,只有三種選擇:1.表達自己的情緒,但這在社交場合不太適當;2.壓抑表達,壓抑情緒防止被他人察覺;3.認知改變,即使陷入情緒困境,仍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思考。有二種策略可以改變認知,一是標籤化:指對情況和你的情緒貼上標籤;二是重新評估:改變對事件的解釋。
8.關於上述重新評估,又可細分4大評估技巧:第一類型為「重新解釋」事件,書中舉的例子是一位走鋼絲藝人在挑戰雙子塔表演前先搭直升機到比雙子塔更高的高度,讓大腦適應認為這高度並「不危險」,重新解釋對某件事的原始情緒反應。第二的專有名稱為「正常化」。當我們知道到新環境會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是正常的,不確定感就會消失。對某種經驗有所解釋,可以減少不確定性,並增加控制感。第三種重新評估稱為「重新排列」資訊,大腦把資訊保留在巢狀的層次結構中,所有資訊相對於其他想法的位置都是固定的,類似於組織架構。重新排列將導致大腦中大量神經元被重新排序成新的層次結構,這種改變伴隨著大量的能量釋放,重新調整妳對世界的價值,改變大腦與世界的對話模式。第四種,可能是最難做到但反而是最有效的,稱為「重新定位」,人們很容易固定在一種思維方式上。當妳從另一個人的角度出發,就是在改變自己看待情況的框架。因為妳在尋找新的視角,可能是從他人立場、或是從另一個國家或文化觀點,甚至從自己在另一個時期(不同時間點)的角度來重新評估,可以讓妳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能力。
9.重新評估是一種可以減少負面情緒的經驗和生理表現,當作者講述這概念時,有位科學家提出質疑:「所以工作上的成功是根據妳對世界做出錯誤解釋的能力,而不是應對現實問題的能力?」要這樣解讀有點偏頗,但基本上是對的。研究顯示,略為樂觀角度看待生活的人,他們其實是最快樂的,而快樂的人在許多類型的工作中表現更好。
10.要使評估更容易的方法是透過練習,越常練習重新評估,所花費的精力就越少,因為妳在前額葉皮質和邊緣系統建立了更厚的網路。透過輔導,也可以幫助人們練習重新評估。另外,樂觀主義者可能是對生活挫折內建了自動積極的重新評估。幽默也可能是重新評估的一種形式。
11.期望是種奇特的觀念,因為它不是實際的獎勵,而是一種可能有的獎勵感覺。期望獲得正面的獎勵會對大腦產生很大影響,不僅會改變你處理資訊的能力,甚至會改變你感知的內容和方式。
12.在壓力下保持冷靜的三種技巧,每一種都需要啟動你的導演,並專注於當下,增加你舞台的空間:面對一般情緒,可以嘗試為情緒貼上標籤,可以增加確定感;對於更強烈的情緒衝動,可以改變對事件的解釋,重新評估,可以增加確定性和自主權,同時具有更強的情緒抑制效果;為了減少以後突然爆發的情緒,你可以透過覺察自己的期望來管理它,並選擇新的期望來代替。
13.情緒狀態與洞見之間有很大的關連性。更快樂就更可能有洞見,更焦慮則會減少棟建的可能性,這與你感知微妙信號的能力有關。更有洞見的人並不代表有更好的見識。他們沒有一心想找出解決方案,也不會死盯著問題,而且也不一定是天才。他們是更能察覺自己內在體驗的人,可以觀察自己的思緒,從而改變思維方式,有更好的認知控制能力,因此可以根據需求獲得平靜的心思。
14.當你與人互動,對方能讓你注意到自己的優點(提高你的地位)、他對你的期望很明確(增加確定性)、讓你做決定(增加自主權)、與你在符合人情的層面上建立聯繫(增加關聯感),以及公平的對待你,你會感到更平靜、更快樂、更有自信、更親密且更聰明。因此若上述五點皆成立可以讓你感覺遠離威脅、靠近獎勵。
15.試圖改變別人的想法是世界上最困難的任務之一,雖然解決之道是給人們回饋,但人們有了不同的視角後,真正的改變才會發生。要幫助某人看到新奇事物,最好的方法是讓對方的心思安靜下來,以利他產生洞見。有了洞見,就可以改變大腦;改變大腦,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
16.要如何大規模的「促進自主的神經可塑性」?這種變化通常包含三部分。首先需要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把威脅反應降至最小。其次,需要以恰當的方式,幫助其他人集中注意力,創造正確的新連結。最後,要使任何新迴路保持活力,必須讓人們不斷的注意。
17.集中注意力的三大技巧:1.常用的策略是「講故事」,一個好的故事會在大腦形成複雜的地圖,故事有重點,核心是特定的概念,重點通常是故事中令人驚訝的連結,可視為「洞見傳遞工具」。2.直接向對方提出正確的問題,給他們要填補的缺口。3.建立目標,設定目標時,同時也開展了良性循環的可能性,若覺得目標即將實現,會讓你更加注意目標,並感知到更多資訊。設定正確的目標就像不斷在送禮物:在朝著目標前進的過程中,你能不斷得獲得正面的好處。
18.把觀察自己的經歷,稱為自我覺察或正念,又稱為後設認知,意思是「思考自己的思考歷程」,書中稱之為導演,代表你意識中超出經驗範圍的部分。我們如何了解自己,是邁向任何類型改變的第一步,有關人類經驗的事物是很難看透。方法是用第三人視角來檢視自己,想像現在的自己與過去的自己互動,如果沒有導演,你就只是自動被貪婪、恐懼或習慣所驅使得原始人。
這本書閱讀起來非常有趣,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看到youtube「文森說書」中介紹,好奇的借來閱讀,這本書與過去許多科普書籍最大的不同在於直接給讀者二套劇本,比較出哪一個劇本是自己喜歡成為的角色,了解大腦,順應大腦的模式就能有更好的生活,與人愉快的相處,也能避免衝突,這本書可能就是最佳的「大腦使用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