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博客來-史丹佛大學心理學講義,人生順利的簡單法則

這本書作者為凱莉.麥高尼格,個人比較喜歡上一本著作「輕鬆駕馭意志力」,這本書講述了25個作者職涯或工作上遇到的狀況,在加上心理學上的解釋說明在自己、工作上遇到問題時的解決之道。

對初步接觸心理學的讀者也許感到耳目一新,但書中許多觀念都有更專門的書籍介紹,25種不同的情境牽涉到不同領域的回答,比較偏廣泛式、點到為止的闡述,對本人而言覺得美中不足之處。

在分享的生活經驗時作者也會帶入自己個人的主觀見解及分享個人生活經驗,好的方面是讓讀者對作者有更立體的了解,但另一面來講變成個人的傳記式文章(只佔很少部分,關於作者對時尚的愛好)。個人再從這25個故事濃縮值得收藏的觀念截錄如下:

1.第一篇介紹的是非常著名的成功心理學「心態致勝」,我們在面對問題或困難時會出現二種心態:成長心態是指發揮個人潛力別無他法,只有親身挑戰—眼前的難關是自我成長的機會,即使失敗或目標沒有達成,不是因為自己的無能造成的。而定型心態是深信自己的能力、智力與才能都是固定不變的心態,主要是希望讀者在面對困難時勇於挑戰,用成長心態來面對。

2.設定目標時如何更容易達成而不會半途而廢?作者建議設定目標時,不要設定「達到某種結果」上,我們應該思考此成果帶來的變化或成長,對於自己本身來說有什麼意義,在決定做什麼之前,先想好背後的動機「為什麼我想這樣做?」反覆地問自己可以得到內心深處的真正答案,找到核心的深層動力。接下來,若目標太遠大不知道具體應該有何作為時,請思考為了接近遠大的目標可以踏出所想到的「最小的一步」,只限定在「比今天你所做的事情多一些」,往正確的方向前進,只要開始採取小行動,達成目標的機率將提高。

3.在生活中增加幸福感?到年底時可以採取以下步驟,能幫助增加快樂與滿意度。1.列出「今年最喜歡的回憶或成就」。2.製作人生感謝清單,由此會明確了解對自己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也能清楚看見未來的自己有可能變成如何。3.想像未來一年的精采花絮。列出5件期待的事情。4.由「未來的自己」寫信給「現在的自己」,研究指出這樣做會將難度高的變化轉化為可能,幫助自己成功達成目標。5.幫助他人。參與社區活動,參加讓你認為「比自我需求更重要」的活動。

4.為何會在背地裡說閒話,研究指出這是種利社會行為,分享情報以幫助他人的期望。將自己發現的情況分享給對這件事有興趣(或利害關係)的人,可以找回團隊歸屬感,有時同事間建立友情的方式,就是與他人分享傳聞(說閒話)。

5.手機或程式成癮的三要素:「嶄新」、「知識刺激」與「不時被滿足的快感」。網路、手機的設計巧妙操控「大腦回饋系統」:當需求被滿足、或是知道即將被滿足時,大腦會活化多巴胺神經系統,奪走人的注意力。缺點是,如果不去做這些事情,可能感到不安,產生上癮的感覺,從轉換心情,變成無法從中得到滿足感,淪為毫無喜悅的衝動即脅迫的慾望。如何解決科技上癮?書中建議:1.設立一個規矩給自己,即使很難遵守,至少會注意自己的行為;2.在接觸誘惑前,先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情;3.設定鬧鐘,給自己時間限制,若超過仍無法停手,則注意自己提出哪些藉口。4.找出其他休息方法取代成癮的習慣。如果我們不去從事一些有深層意義,或帶給我們喜悅與滿足感的行為,就會越難抗拒「浪費時間上網或瀏覽社群網站等」的行為。

6.面對不安、憂鬱的解決之道:運動、散步、與朋友或家人及寵物相處,或是按摩、冥想、瑜珈、參加祭祀、志工活動或幫助他人、從事自我興趣的活動。

7.每個人擁有三種「基本正向動力」:(1).關聯性:感到與他人、群體或遠大的重要目的或目標有所連結。(2).自主性:能夠自由決定左右人生的行動或選擇。根據自我意志採取行動或選擇,若能與重視的事物相一致的話,能成為達成目標的助力。(3).熟練:知道自己有能力處理眼前著手的任務,或者知道自己能在某領域有所貢獻,同時可學習且提升能力至自我感覺滿意程度。當以上動力被滿足時,人們更加體會到幸福感,變得更健康、人生感到富足。當我們藉由工作來滿足這些因素時,我們就能感到「充滿鬥志」。

基本上個人覺得本書偏向「小品」,沒有帶給本人在體驗閱讀過程產生「挖喔,這本書很厲害」的感覺,但書中內容仍有許多可以習得並應用於生活中的概念,若要推薦的話,個人覺得上一本著作「輕鬆駕馭意志力」可讀性更高,這本書若時間允許或對應用心理學有興趣可閱讀吸收,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與經驗,更了解專家更寫實的一面,也蠻有趣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