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總結:這是一本職涯規劃>投資規劃的書籍。
此部作品與「把小錢滾成大財富」的核心相同:讓自己的市場身價更具競爭力為首要目標,次要才是投資,且投資越簡單越好。
這本書本人並未仔細閱讀,主因是個人對於投資的觀念說明較有興趣,對於職涯規劃目前已按照目標前進,簡單來講:確認自己對於現在工作內容與興趣是一致,或至少收入可以彌補不滿意之處,若得到的結論是不滿意,慢慢的微調工作,甚至發展副業,書中一開頭即提到我們的一生由人力資本與財務資本構成。在退休以前都是依賴人力資本,主要是靠工作能力賺得的收入,慢慢的人力資本隨著年齡增加對於總財富的百分比漸漸下降,與此同時財務資本應該漸漸能取代人力資本,在退休後可以足以支撐日常生活。
另外提到財務跑道的概念,短的財務跑道指的是一份緊急預備金,通常是3~6個月的生活費,更長的財務跑道,或稱財務自由,指的是不需要為了錢而工作,因為儲蓄和投資組合的收入已足夠支付生活費用。本書提到通常以4%作為衡量財務自由的起點,如果你的生活費每月2萬元,一年24萬,則至少要有(24萬 x 25(100/4) =600萬)的投資組合,可以每年提供最少4%的現金流,就可以達到門檻。若生活費每月3萬則需要875萬;4萬則需要1200萬;5萬則需要1500萬。
這也表示儲蓄會影響你是否可以提早退休,若每個月存2萬元,需要300個月,也就是25年才有辦法達到退休門檻(且不含退休後遊山玩水及醫病等額外費用),我們可以快速評估得到一個殘酷的事實:
若家人沒有提供任何財務援助,工作月薪4萬的勞工,每個月生活費2萬元,要25年(且儲蓄全部投資於至少4%的投資標的)才剛好達到退休門檻,加上需要一份緊急預備金及一些現金應付一些支出,且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若25歲開始上班,至少要50歲後才能達到。
在最少25年職業生涯,若做的是讓自己不快樂又沒有成就感的工作,就是浪費了自己大好的人生,把時間消耗在不值得的地方,因此書中有2/3的篇幅在告訴讀者如何評估自己現在的情況,再做適度的調整。
生活的藝術(the art of living)作者鮑伯.普拉特說到:金錢不會讓你變成更棒的人,只是突顯你的為人;如果你個性不好,有錢只會讓你變得更令人討厭;如果你個性很好,錢會讓你變成一個更好的人。不要把賺錢放在首位,而犧牲了你關心的其他事情。
在工作上我們可以自問五個問題:1.你喜歡每天的日常工作嗎?2.你覺得自己能夠對工作產生影響嗎?3.你目前的職位,擴大還是減少了未來工作選擇?4.你辦公室環境、工作安排和員工福利是否改善你整體生活品質?5.你是否覺得自己在薪水、升遷和工作職責方面都得到了應有的報酬?
對職業生涯早期的財務造成影響的,主要是儲蓄而不是投資,但越早開始儲蓄和投資有助於養成良好習慣,可使你在長時間中獲得複利效益,就像是從山坡上滾下來的雪球。
書中統計從1950~2017年持有不同股票和債券組合的最高及最低的平均報酬,長期(20年)的投資報酬都為正數,但(1年)持有則有很大的波動性。就如同其他書籍提到,從不同角度看海洋,在岸邊看是波濤洶湧,但從太空中看海如同鏡面一般,股市也有同樣的趨勢,短期大波動,長期是向上趨勢。
|
投資的重點還有幾個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 指導原則 |
時間框架 | 短期目標應傾向持有債券,投資期拉長可以增加股票比例 |
投資期間彈性 | 較短期可能不想承擔太大風險,如果時間可以拉長,可承擔更多風險與波動 |
風險承受能力 | 如果情緒容易受到市場波動而影響,可能需要減少股票比例 |
目標報酬 | 如果需要高報酬才能實現目標,可考慮增加股票比例 |
這本書個人覺得對於工作規畫還沒有明確方向可以提供一些建議與評估,對於投資部分沒有著墨太深,比較偏向整個人生的財務規畫,提供給需要的人參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