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由中年失業的記者誤入新創公司HubSpot的一場冒險記,整個經歷荒誕不經,扯還可以更扯,可以讓讀者一窺新創事業的混亂與不典型,與大多數人所認知的企業營運完全相反,新創獨角獸建立在虛幻飄渺的未來,投資人與賭博無異,1/100若成功就可以大撈一筆,大家都在玩「誰是最後一個倒楣鬼」的遊戲,把資金當作籌碼,找到一個比我還笨的人,將燙手山芋丟給他就能全身而退,這種短期思維、炒作短線不顧永續發展,是獨角獸企業的極端,在另一邊則是傳統產業,有明確的獲利模式,可以預估獲利與價值,這是一般投資人可放心投入資金,也是主角-一位資深記者的見解:企業需要有真實獲利,而不是建築空中樓閣,賣一個永遠不賺錢的夢。
黑光搜尋了HubSpot企業的股價,發現股票還有在交易,但2022年第三季的獲利為每股-0.65,但股價為272.14,投資人也許被亞馬遜這樣的企業胃口養大,相信在未來(不知道多久以後)企業將由虧轉盈,但在真正獲利之前,股價是賣一個夢,不曉得是不是惡夢,但保守投資人建議不要投資這類型標的。
回到這部精采的歷險記,作者在新創獨角獸企業所遇到的工作內容、被同事霸凌、企業文化等,都是相當「創新」,可能是本人市面見的少,這樣亂七八糟的公司能待上一年真的也很有勇氣,但非常可以理解,因為作者是突然被資遣,病急可能會亂投醫,有工作比失業還好,但工作太兩光時,就會懷疑到底是自己的價值觀有問題,還是這個企業太多問題,當周圍環境全部的行為都與你認知不同時,真的會懷疑自己,這時只能求助周圍的朋友,才能了解到底有問題的是誰。
這部很特別的工作經驗,將被永遠流傳下來,以下節錄個人覺得本書值得收藏的觀念:
1.在泡沫期間,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神智清醒的人被丟進瘋人院,那些公司的經濟學完全說不通,它們的估值完全非理性。我不是唯一大聲提醒大家的人,但股市繼續一路攀升。騙子都賺了大錢,而一般人則不為所動。
2.矽谷有它的黑暗面,有許多傑出、快樂的人在科技業服務,但也是個財富分配不均的世界,利益多半落入善於操縱、謀取私利的投資人和創辦人口袋。在這個世界,高齡員工不受青睞,過了四十歲就被棄之如敝屣;員工之間因為種族與性別互相歧視,員工在新創企業中就業幾乎毫無保障。
3.新工作,實際上只是舊酒換新瓶,同樣是資本家剝削勞工的戲碼。差別在於這回剝削帶著一張大笑臉。這個新職場的一切,從誇張的裝潢、改變世界的高調、英雄的神話旅程,到不是福利的福利,所有東西的存在只為了一個理由,就是壓低勞力成本,讓投資人的報酬最大化。
4.泡沫是指當公司估值不再與財報表現相關時,這時投資就如同賭博。
新創獨角獸賣一個美夢,在年輕時嘗試這樣的公司或許可以有全新體驗,但隨著年紀及經驗增長,我們要認真評估自己適合的工作性質,現在是選項很多的時代,我們可以選擇正職、兼職、網路創業,創業成本也越來越低,斜槓等都可以,重點是自己要認識自己想要什麼,工作對你的意義為何,工作、生活與人生目標是否相輔相成,像這位記者就很有智慧,知道自己誤入「賊船」,開始騎驢找馬,並把在這邊的生活記錄下來,也許他的觀點並非完全正確,例如他沒搞清楚自己在公司的定位就答應這份工作,還有在書籍後半段舉出許多創業家口袋滿滿但經營的事業並未獲利(貝佐斯可能屬於錯誤例子,因亞馬遜後來開始有獲利了),凡事都有正面與反面解讀,或許HubSpot企業真的很亂,但作者並非經營管理階層,所見所聞可能只是其中一個面向,也或許作者年紀想要安穩且「正式」的工作內容,而不是太自由的文化,大家都在學習、企業也在進化,幾年之後工作與生活的界線將因為工作性質及科技發展會越來越模糊,而如何切換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這本書作者的遭遇很特別,但還好最後的結局還算圓滿,這讓我想到自己也曾誤入一個與企業文化、主管個性完全不合的工作場合,個人短期內就壯士斷腕的離職了,但也曾因為此事心情低落一陣子,懷疑自己是否工作能力有問題、是否不適合同類型的工作,還好事過境遷,漸漸地走了出來,環境對人影響真的很大,當大家都不正常時,即使你覺得自己很正常,在那個環境中是你「不正常」。唯一解方就是離開「你覺得大家都不正常」的環境,找到適合你生存的環境,這需要不斷的嘗試與實驗,因為再到一個新環境之前,你怎麼知道你會適應還是不適應?這是一個不確定性的決策,你只能用過去經驗去推估未來,但這樣的估算可能很不精確,你所想像跟實際遇到的可能差距很大,但這也是讓你可以快速進步的一種方式,人就是不停的探索未知,讓自己持續進步,不論是工作或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