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被天堂遺忘的孩子:一場重現愛與勇氣的冒險之旅( Enrique's Journey) -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

親情與活命哪個更可貴?閱讀這類書籍總是讓一般人難以想像世界上的某個角落正發生慘絕人寰的事件,且人的大腦對於大數字難以想像,每年1萬民難民苦難的故事比不上一個難民艾蘭.庫迪死在沙灘上(如下圖)來的印象深刻與鮮明。

艾蘭·庫迪之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關於敘利亞難民的書籍有一本叫「請帶我穿越這片海洋」;而這本「被天堂遺忘的孩子」則是一位主角叫安立奎,從宏都拉斯穿越瓜地馬拉、墨西哥到美國尋找母親的故事。相較之下敘利亞難民的路線更為複雜,還需要穿越海洋,會拿這二本書做比較是因為在閱讀「被天堂遺忘的孩子」時,會不斷聯想到敘利亞難民逃難的經歷,也是經過一般人難以想像的過程。

個人覺得這本書給我最大震撼不只是過程中嚴苛的環境及不懷好意的人蛇集團,更寫實的是賭上性命的尋找親人之旅的結局並不如我們想像的美好,而是親人間爭執的另一個起始,想像總是美好,這趟賭上性命的跨國尋根之旅,當找到親人之後,並非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而是會常常怨懟與爭執,小孩會抱怨父母為了賺錢而拋棄他們,在他們成長及最需要親情時沒有參與,而父母則覺得受傷與委屈,畢竟他們是權衡利弊得失做了這個決定,內心也相當複雜及煎熬,但為了讓大家能活下去,避免餓肚子甚至露宿街頭、生活壓力逼得父母只能拋下親情選擇去美國發展,雙方各有立場,但無論如何,對於小孩、家長及政府而言是三輸的局面,國家沒有適當的勞動機制讓國人可以在國家安心發展,父母對於小孩不識大局覺得心寒,小孩則是希望父母寧可餓肚子也不應拋下他們。書中提到,小孩認為金錢不是萬能的,寄錢給他們無法消除寄人籬下感受到的孤單寂寞或是可以取代親情。

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及交通工具、社會規範,在他們的旅程中都變成與性命攸關的決策,例如他們會偷上火車,爬上火車頂或躲在車廂間,在被警察巡檢或是遇到檢查哨時,偷渡客還要反應機敏先跳下火車藏匿,等火車要加速時在跳回車上,火車可能會造成偷渡客斷手斷腳(在跳上或跳下火車的過程中),或是在車頂不小心被電到、被樹枝掃到後飛出車外,這些都可能造成重傷甚至死亡。而敘利亞難民若是需要在大海上仰賴小船或像膠筏,而且時常超載,一切只能聽天由命,若翻船幾乎是凶多吉少,葬生大海。

在吃及喝的基本需求,也是相當辛苦,以下節錄書中主角找尋喝水的片段:

連著二天沒喝水,喉嚨又乾又渴,放眼望去沒有任何民家,好不容易找到一個餵牛用的小食料槽。一看,槽邊有許多白色的泡沫,是牛的口水,泡沫底下長了許多綠色的黴菌。再往下看,霉菌底下還積了一些黃色的死水,主角安立奎管不了這麼多,伸手舀了幾口,送入乾巴巴的嘴裡。渴的半死的他還覺得這些水是人間美味。

這些偷渡客可以成功抵達美國除了需要很多的運氣之外,在途中也受到許多幫助,包含善心人士及教堂提供食、宿,甚至協助聯絡在美國的親人。

偷渡仍屬違法,墨西哥及美國都祭出更嚴謹的規則,現在要偷渡難度更高,書中結尾提到成功率剩下二成,5個偷渡客有4個會在過程中被抓到遣返。而故事中的主角安立奎在最後雖然偷渡到美國,但因為未繳罰款被關起來,在2012年7月法官命令將安立奎遣返,不知道他最後的結局是如何,希望他的成名不會對他造成生命威脅。

每年都有數千名這樣的小孩藉由這個路線想與家人重聚,雖然這些故事很令人鼻酸,但因為在偷渡客中也有些是罪大惡極在逃亡,有些偷渡客為了生存會做一些違法的行為,例如偷竊、搶劫、甚至殺人等,這造成原本願意幫助偷渡客的人們改變心意,變得不願伸出援手,畢竟如果恩將仇報,誰會願意付出,而國家也更為正式偷渡問題,偷渡的需求存在,相關的產業也會跟著發展,但能在家園安居樂業,能有穩定的工作與收入,養育小孩應該是國家最基本的功能,希望在不久的未來這些悲傷的故事能永遠畫下句點。這本書閱讀起來就如同小說般不真實,也或許這樣更讓讀者印象深刻,可以更加感受到我們能擁有現在的生活該感到慶幸與幸福。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