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騙局:為什麼聰明人容易上當?-城邦讀書花園網路書店

這本書被耽誤了一年才被閱讀完畢,內容比想像中還精彩,書中列舉諸多高明騙局的故事,若要從書中濃縮成一段話將會是:我們會被騙是因為想要讓自己走捷徑的改善現況,才讓有心人利用行銷及心理學成功販售一個希望(騙局)。如何避免被騙呢?最重要的是學習別人上當的經驗,當你知道別人的故事時,遇到類似情境時心中的警報器就會響起,提醒你有可能落入陷阱。

當你得到一個限時、限量及稀有的消息時,並且需要在情緒化(非理性)的狀況下做決策;或在情緒低落時,陌生人過於的慷慨協助。這些情況都需要特別注意。個人很喜歡書中提到關於心理學的觀念,絕大多數都與投資心理偏誤雷同,也就是說,騙局領域與投資領域都是由人組成的情境,會有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建立良好的心理建設及觀念,將可更高機率的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生存。這本書個人覺得還蠻有趣的,許多詐騙情境從旁人眼中顯而易見,但對當事人卻難以察覺,我們都可能在不知不覺中落入陷阱中,有的人很快就會驚覺並快速抽離,有的人即使半信半疑但還是傾向信任騙子,到底是什麼心理導致這些行為,這本書都有詳盡的解說。

以下節錄關於騙局這本書的重要觀念:

1.詐欺是善用心理學原理。從詐欺者的角度而言,首要重點在於如何鎖定目標(鎖定受害者)。詐欺者需要懂得同理心並建立友好關係(詐騙前戲);實行詐騙手法前必須建立感情基礎,接著透過思考邏輯和說服技巧(詐騙圈套)、手法(詐騙童話)、掌控情勢的證據(獲利誘餌),讓受害者嘗到甜頭。等到受害者發現情況不妙時,往往因投注過多情感與精力,而不願面對現實,不斷自我說服。甚至不顧情況惡化,自願加碼(一敗塗地),當受害者被騙的一毛不剩時(騙子達陣)往往還無所察覺,搞不清前因後果。詐欺者甚至不用說服受害者保持緘默(排除障礙、買通內線),受害者多半不願聲張。畢竟人們最懂得如何自我欺騙。

2.會不會上當和你是誰無關,但和你的生活狀況有關。如果你常感到被人孤立或孤獨寂寞,那麼就特別容易受騙。

3.我們以自己為出發點,無可避免地從自身角度觀察別人,因此經常誤判,甚至鑄下大錯。專有名詞稱:自我中心錨定。我們預設別人了解我們所知道的、相信我們所相信的,也喜歡我們喜歡的事物。

4.我們容易犯下把自我分析與分析他人混淆在一塊的錯誤。當我們回答與自身或他人相關的問題時,我們的思考模式截然不同。但我們可以藉由增加時間的距離,受試者換成旁觀者視角,用比較抽象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行為,因此,他們意識到實際生活中別人眼中的自己,不在陷於自己的想法中。

5.重複曝光效應:如果我們看過某樣東西且無負面感受,那麼,我們對它會比對沒看過的東西容易有好感。書中提到這是「寧願和老相識的魔鬼打交道」邏輯。

6.理智在乎正確選擇,而感情讓我們從絕對的、自我的、全面的、魯莽草率並以行動為主的角度思考。感性讓人直覺反應而不經邏輯考量,不計後果;感性思考讓別人能占盡我們的便宜。

7.故事讓人們聚在一起;故事是人類共享的知識,共有的傳奇神話和歷史,同時也融合了我們共同的未來。故事寓教於樂,經得起歲月考驗並記錄過去。

8.催產素增加會使讓人更慷慨大方,讓我們付出金錢、時間、信任,故事越是動人,詐騙前戲就越成功,越厲害的詐欺犯,越懂得說出動聽的故事。

9.心慌意亂後立刻放下心中大石的人,最容易被別人說服;經歷慌張後馬上安心,能狀造出粗心大意的心理狀態,這也是警察質問嫌疑犯時,會上演黑白臉戲碼的原因。

10.說服策略可分為二種:1.吸引別人,提升好感度。2.降低聽眾的抵抗力。心理學家羅伯特.席爾迪尼提出說服術的6要素:互惠、承諾一致、社會認同、友情或喜好、稀有性、權威。

11.「中斷再造」說服技巧:打斷對方的思考過程好影響他們,接著改變說詞再出擊,此時對方比較容易被說服。中斷再造打斷人腦裡的評估過程:每次我們評估訊息時就被打斷,來不及謹慎思量,新資訊又湧進來。

12.順序效應是影響人們決策的重要原因之一。資訊呈現的方式會引導我們產生特定選擇,而且可能是自己不喜歡的選擇。位置效應:物件位置也會影響我們如何選擇。默認效應:你自動接受選擇。錨定效應:你接收的第一個資訊會主宰你接下來怎麼做決定。

13.人們比較喜歡有限的選擇,選擇太多時,我們會搖搖頭轉身離去。這是選擇疲勞的現象。但「別無選擇」這樣的負面強烈聲明會吸引大眾注意,留下深刻印象。

14.當我們過度疲勞時,寧願選擇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該做的事。

15.烏比岡湖效應:我們自認獨一無二,自我感覺良好,忽略周遭情況。我們相信自己在某個領域特別出眾、鶴立雞群、無人能敵。

16.控制點理論:面對正在發生的事情,我們傾向把正面發展歸功於自己能力過人,負面結果則歸咎於環境因素。

17.優越感偏誤讓人無法抵抗詐騙故事的魔力,即使旁觀者看得一清二楚。優越感偏誤甚至左右我們面對證據的判斷力,也主導我們的決策能力。

18.記憶是選擇性的,當我們覺得某件事代表個人的挫敗,就寧願忽略它而不想記取教訓。

19.就某方面而言,我們內在的預設程式過度正面的預測未來發展,即使我們無法掌控,仍舊相信一切順遂如意。

20.所有和未來相關的決定,多少算是種賭博。未來的本質難以預料,因此風險很大。在渾沌不明的過渡期,我們做了決定,結果尚未明朗之時,我們等待、觀察、權衡手上有的證據,計算事情如預想發展的機率。我們建立期望,想像事情如何發展。

21.安慰劑效果:降低認知失調效應的究極力量,我們相信磁力療法真的有效,於是意志力讓它真的發揮效用。人類的心理力量足以改變身體健康狀況。另一種相似效應為「自我應驗預言」:思想有時確實能點石成金、化虛為實。

22.賭徒謬誤:為何賭徒即使輸很多次還執迷不悟的玩下去?賭徒堅信下一回他們就會是幸運贏家。即使每個事件完全獨立,和前次事件毫不相關,也不會影響下次事件。

23.我們在一件事上投注的心力越多,花的時間越久,沉沒成本的效應越強烈。減少損失代表承認錯誤,而承認錯誤所要付出的心理成本實在太高了。

24.控制錯覺多數時候對身心健康有幫助,甚至可以幫助我們成功。控制錯覺讓人們面對壓力持續向前,不會一遇挫折就半途而廢,但毫無根據的控制錯覺會有反效果,讓我們陷入更惡劣不利的處境。我們高估自己的程度非常誇張,誤以為成功都靠一己之力得來,即使事實並非如此。當事情出了差錯,馬上歸咎於時運不濟;一旦成功,卻不相信運氣助了一臂之力。當人反省自身時,會友加強信念的傾向。

25.我們上當是因為誤信騙子口中的真實,詐騙專家販賣希望,你希望自己更快樂、健康、富有、受人寵愛、被人接納、優秀,因此以為騙局會讓人生變得更好。

若滿分10分,個人會給6.5分,當你想預防被騙,就閱讀騙子的故事,習得經驗,這本書有很多高超的騙局,我們都可能在某個人生階段遇到低潮,騙局可能就會趁虛而入,這本書可說是預防教戰手冊,值得一讀,推薦。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