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能量對我們的影響,個人是抱持存疑的態度,坊間有許多能量商品,主打持有就可以擁有「神秘力量」加持,再輔以一些神祕傳神的故事包裝、似是而非的科學證據,就能找到一群支持消費者,這本書翻轉了個人對能量對人體影響的態度,從真正科學面向來探討機制,雖然在一些推論上還是無法說服本人,已經比坊間近乎「安慰劑效應」的能量說好上許多,個人認為對於非主流的假說,可以抱持存疑非盡信的態度,像風水、宗教信仰、妖魔鬼怪等,都藉由故事傳承某些價值觀,重點是讓個人可以有所目標、自信及更加幸福快樂,若從結果來看,也不能強求一切都要有科學證據,有時候人活在自己幻想裡比面對殘酷的現實可以更加有動力面對未來,不失是一種策略。
書中一開始作者就分享自己對於能量管理的見解,如下表:
舊觀念 | 新觀念 |
時間管理 | 能量管理 |
避免壓力 | 尋求壓力 |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 人生是一場一場的短跑 |
休息是浪費時間 | 休息能促進生產 |
「獎勵」是追求卓越的動力 | 「目標」是追求卓越的動力 |
注重自律 | 注重儀式 |
正面思考的力量 | 全心投入的力量 |
上表也是這本書中的大綱與精華,書中又將能量分成四種:
讓我們活出生命力的包含身體、情緒、心智和精神能量,這四種缺一不可,而且息息相關,沒有一種可以獨撐大局。拿掉任何一種皆會影響表現,就好比一台發動機如果有一個汽缸故障,就會劈啪作響。
身體能量 | 體力 | 耐力 | 柔軟度 | 復原力 |
情緒能量 | 自由悠遊喜怒哀樂間 | 走出低潮的能力 | ||
心智能量 | 保持全神貫注的能力 | 在理性與直覺間收放自如 | ||
精神能量 | 落實自己的核心價值 | 對於不同信仰及價值觀的包容度 |
藉由控制自己不同的精力,可以讓生活更加充實與快樂,這本書有許多的觀念雖然有些老生常談,但藉由紀錄可以加深印象,可以督促自己朝向更健康生活邁進,以下節錄這本書不錯的觀念:
1.壓力不是生活的敵人,而是成長的關鍵。為了增加某一條肌肉的力量,必須循序漸進地給予壓力,消耗超過正常程度的能量,讓肌肉纖維出現極細微的撕裂傷口。訓練告一段落後,身體機能雖然減弱,但只要給予肌肉適當時間復原,會變得更強韌有力,更能承受下一次的刺激。人們提升情緒、心智和精神能量的方式,如同鍛鍊體能的方法。
2.目標-真相-行動:確立目標:第一步「確立目標」,要改變人生,我們必須受到一些激勵,才能克服習性和下意識想維持現況的本能;你得先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況,才能規劃出改變的方向。所以下一步就是「面對真相」;改變第三步是「開始行動」,消弭現實與理想間的差距,從目前管理能量的方式,修正到你期望的管理方法,以達成目標。
3.大自然有其脈動,動靜之間有其節奏感,像浪濤般的律動起伏潮起朝落、四季變化和日升日落。所有生物也都遵循生命的節律,鳥會遷徙、熊會冬眠、松鼠蒐集堅果、魚會產卵,脈動都有可預測的間隔時間。人類是具震盪性的生物,節律性是我們的天性,擁有健康的工作和休息模式,才能能量全開。
4.復健是一種以有系統的方式來恢復能量的過程,步驟永遠一樣:循序漸進的增加壓力。如果逼得太猛或太快,很可能造成二度傷害。想重建能量,就必須讓自己一步步重新面對原先重挫我們的世界,再次因應它的需求。只要充分療癒,我們重新建立的承受力會比以前更堅強。
5.研究顯示一天喝至少2公升左右的水,對提升工作表現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例如肌肉只要脫水3%,體力便降低10%,速度減緩8%。水分攝取不足的話,也會影響專注力和協調性。多喝水甚至能促進健康,延年益壽。
6.心理學家克里普克費了6年時間研究100萬人的睡眠模式。研究顯示,每晚睡7.8小時的人死亡率最低。睡不到4小時的人,死亡率高出2.5倍,睡超過10小時的人則高出1.5倍。簡言之,復原時間太短或太長都大幅增加死亡風險。
7.花10分鐘寫下浮現在腦海的所有事情,和解決這些問題的想法。一旦把擔心的事情寫出來,就可以放下這些問題。另外在睡前閱讀15~20分鐘的非小說類書籍,有助於進入休息睡眠的狀態。
8.運動,尤其是針對體能和心血管的訓練,對我們的健康有正面的影響,根據經驗,間歇訓練的效果比持續訓練更好,這種方法的假設是:如果穿插休息時間,就能完成大量密集的工作。
9.要讓壓力大到足以啟動生理和生物系統,又不至於超出負荷。簡言之,減輕或逃避壓力的後果,和承受過多壓力又沒有復原一樣,都會損害能量。研究人員調查病人長期臥床休息的效果,發現長期臥床容易延誤復原速度,有些甚至會加重病情。
10.呼吸和飲食是身體能量最重要的兩項調節器。要達到能量全開的境界,我們必須每隔90~120分鐘就休息一下,恢復元氣。
11.身體和情緒這兩種能量會互相影響。當我們為了滿足需求而消耗身體能量時,其中一個後果就是情緒上會產生危機感,讓我們進入高度負面能量象限,提醒我們某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負面情緒會造成慘痛代價,使效率不彰,如同一輛太過耗油的汽車,負面情緒會加速消耗我們儲存的能量。
12.情緒更新的深度和品質取決於活動是否吸引人、是否能充實心靈、讓人充滿活力。研究發現,拉長看電視的時間,和焦慮增加以及輕度憂鬱症之間有正相關。如果情緒更新的來源越豐富、越有深度,我們就會獲得更多能量,恢復力更強。
13.人類其實是充滿複雜和矛盾的複合體。我們在哪裡不平衡,就必須提升那個部份的情緒能量。最終的目標是讓我們在各種對立面之間來去自如。
14.思考會消耗大量能量。大腦只佔全身體重的2%,但是耗氧量卻佔了近25%。心智能量若沒有獲得充分復原,可能增加判斷錯誤的機率,降低創造力,無法理性評估風險。而心智復元的關鍵,是給予大腦間歇式的休息。推薦書籍:「7 Brain—怎樣擁有達文西的七種天才」。
15.探索創造的步驟共分5階段:初步靈感、滲透、醞釀、啟發和驗證。在滲透階段,大腦用井然有序的方式蒐集來自四面八方的資訊。在最後驗證階段,大腦運用分析、彙整和轉換能力,把創意十足的突破變成合理、可理解的語言。
16.無論你現在幾歲,都來得及讓腦筋變好。因為大腦和身體其他器官不同,肝臟、肺臟、腎臟用到一定年限後就會衰竭,但大腦是越用越靈光,越用越厲害。運動可以刺激腦衍生神經滋養因子(BDNF),可以幫助修復腦細胞,防止進一步受損。
17.每學一樣新東西,它就會和大腦細胞建立新連結,所以一旦身體出現變化讓腦神經受損時,就有備用神經可用。讓大腦持續接受挑戰,有助於預防智力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我們每接觸一種新運動,就必須鍛鍊新的肌肉,學習新的技能、課程、甚至每天學幾個新字,都可以鍛鍊創造更佳表現的心智肌肉。
18.精神能量的定義:讓生活與內心深層的價值觀相吻合,同時超越自我利益。從實際的角度來看,不管我們肩負的使命為何,任何能夠燃起人類意志力的東西,都能幫助我們想辦法創造最佳表現。提升精神能量的關鍵肌肉是品格。
19.要提升精神能量,就必須把個人需求排在超乎個人利益的事情後面。但因為我們常常覺得自己的需求是急迫的,所以把注意力從這些需求轉移開,會引起原始的生存恐懼。諷刺的是,自私自利往舞會耗光能量,阻礙表現。我們越瞻前顧後,能採取正面行動的能量便越少。
20.在我們的生活中,目標以三種方式成為更充沛持久的能量來源,亦及:從負面轉正面、由外在轉為內在,從自我轉為他人。
21.外在動機反映出的是,因為覺得自己擁有的不夠多,所以想追求更多的慾望,如金錢、讚美、社會地位、力量或愛情。內在動機則來自於想從事某項活動的渴望,因為我們珍惜它帶來的內在滿足感。
22.如何探索自己的價值觀,可以找一段空閒時段思考以下問題:1.假如你走到生命的盡頭,你一生所學到的三個最重要的啟發是什麼?它為何如此重要?2.想想你最尊敬的人,描述讓你覺得敬仰的三種特質。3.你在最佳狀態時是什麼樣子?4.如果在你的墓碑上只放一行碑文,哪一個句子才能顯示生命中真實的你?
23.建立願景,化為一幅可能實現的圖畫、一份等待行動的藍圖,可以讓我們在管理能量時出自於深思熟慮的決定,而非直覺反應。願景可以創造一種微妙平衡。為了鼓舞人心,它必須是崇高、帶著雄心壯志甚至有點遙不可及。另一方面,為了產生約束力,它必須務實具體,且因人而異。
24.能讓我們成長學習的,是承認錯誤,而非否認自己的缺點和過錯。為了適應這個世界,我們必須在誠實面對最痛苦的真相和生活中的矛盾點之間取得平衡,帶著希望和正面能量生存於這個世界。
25.我們常不自覺根據一些片面事實來編故事,然後把編造的故事當成實際狀況。某件事對我們來說感覺起來像真的,不代表實情就是如此。要面對真相,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明白自己有時無法精確看清自己或他人。
26.不管什麼東西都有最佳理想值,超過了就會有害,無論是氧氣、睡眠、心理療法或哲學皆然。
27.有研究顯示,我們的行為中只有5%是來自於有意識的自我指示,高達95%是自發性的行為,或是出自於對要求或焦慮的反應。正面的能量儀式,在三個層面上非常有幫助:1.這些儀式有助於確保我們能有效管理能量、處理眼前任務。2.儀式能減低我們對於有限的自覺意志和紀律的需求,讓我們不必完全依賴它們,就能鞭策自己行動。3.儀式是一種有效方法,可以把我們的價值觀和優先考量化為行動,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對我們最重要的事。風雨越大,我們越容易重返本能的慣性行為,也就越顯示出正面儀式的重要。
28.每次參與儀式時,我們都在展現自己的信念,無論是藉由言語或更含蓄的方式。
29.儀式最重要的功用,是確保能量在使用和更新之間有效平衡,讓能量在壓力和復元之間保持規律流動。
30.我們要漸進式的改變,因為改變需要我們突破舒適區,所以最好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一小步、一小步進行。
我們生活在資訊大爆炸時間,不僅注意力是有限資源,時間也是,這本書藉由「能量」這個媒介,告訴讀者想要有開心充實滿足的生活與人生,控制自己各方面的「體力、耐力、柔軟度及復元力」將有助於你成為更好的人,這本書有超乎個人的期待,原本只是想花5~10分鐘隨意翻閱,但一閱讀發現這部作品連結許多過去個人閱讀關於健康生活的諸多重點,個人覺得還不錯,不會到過於誇張毫無科學根據的能量學,可能因坊間有一些商品過於濫用「能量」一詞,讓本人有些負面觀感,這本書有平反一些「負能量」,我們應該給自己更多的空間,讓你更有餘裕及緩衝,讓大腦、身體及情緒適度休息,就不會讓情緒影響理性,遇到問題及需要決策時可以有更好的思考及反應,這是讀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