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跨能致勝: 顛覆一萬小時打造天才的迷思, 最適用於AI世代的成功法| 誠品線上

這部作品給我最大的心得為:每一個想法概念都可以從反向的角度切入,都會有黑與白、正與反的見解,例如一件事有七成的人認為這樣,但有三成的人不這麼思考,我們應該是尊崇多數?還是要特立獨行?這本書作者將坊間較有名的著作都舉出反面的例子,向讀者說明要成為專家,不是靠一萬小時的刻意練習、也不是專精於單一領域就好,這是一部很好讓讀者思考的書籍,在我們相信的概念中被另外的案例所推翻,事實上,不論是哪一種模式,重點是保持開放性思維,相信任何事皆有可能,且在不同情況、條件、情境之下,沒有一項觀念是亙古不變的,我們應該要有彈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特色,要用一招打天下,可以~要廣納百家思想,融合出自己的招式,也行,人是非常奇妙的生物...因為人類會思考,但每個人對同一件事的觀點與見解不同,就像

1.許多研究顯示,在科技領域提出創意新發明的人往往多方涉獵與投入,主動捨棄深度而取廣度,從而提升創意,不像其他人只專攻一個領域。

2.學習本身最好慢一點,知識才能扎根,雖然會在衡量立即學習成效的考試上表現不佳。最有效的學習看起來缺乏效率。

3.專門的經驗有助於一定規則範圍內的技能,例如下棋、打牌和救火,但無法提升高度複雜的技能例如對財金趨勢、政局發展、職員表現或病患狀況的預測準確度。

4.現代的生活需要觸類旁通,連結天差地遠的領域與想法,把知識應用到新的狀況和領域。人人都需要跨領域思考的習慣。但在學校教育體系中,偏向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能,卻沒鍛鍊處處適用的思考工具。

5.學習時越多元,則越有辦法創造抽象模式,無須依賴特定範例。無師自通的人會做很多嘗試,設法抽絲剝繭,學著解決問題。

6.學習應該是挫折連連,而非輕鬆寫意;交叉練習有助於歸納推理,學習者能學到抽象概括,融會貫通,應用到其他地方。知識要長期有效,必然要能靈活因應新問題,從問題中抽絲剝繭,分辨各種問題底下深層結構的相通之處。當能看出全新問題底下的概念連結,再靠相應的策略解決問題,當知識能有效應用於全新領域,稱為「遠效」。

7.一個人若知道越多內部細節,做的判斷越極端。而解決問題的高手,擁有「多樣基礎領域」的概念,當團隊的組合越多元,能從不同角度做很多類推,問題就越容易突破,就可能把意外發現變成學說知識。

8.恆毅力深藏危機,為了堅持而堅持,反而會成為阻礙。主要問題在於人會為「沉沒成本謬誤」所擾。一旦投入時間或金錢就不肯放棄,不想感到白費。放棄的時機點,要了解轉變只是單純的無法堅持,還是敏銳的察覺有更符合的選項。

9.只要一個人保持開放心態,就會從每個嶄新的經驗中學到東西。而世界上唯一恆定的東西就是改變。

10.跳脫出問題本身的專業框架,從其他不相關的領域經驗中尋求解決方法。懂得結合各種知識,才能掌握機會。

11.水平思考:在新的背景脈絡下,重新構思資訊,包括集結看似迥異的概念或領域,使舊點子發揮新用途。

12.一個是觀點狹隘的刺蝟,只知道「單一重要大事」;另一個是狐狸般的整合人士,「對於許多事務都略有涉獵」。

13.並不是人類無法提出對立相反的看法,而僅是因為受到強烈本能驅使,不願相信反面觀點。

14.在複雜事物之下,刺蝟易於看出簡單的因果決定論規則,按照自身的專門知識領域訂出框架,就像棋盤上的重複模式。至於狐狸,則是從別人誤認為簡單因果的事,看出其中的複雜性。

15.經驗老道的人或組織在高壓下,容易僵化且不知變通。他們會反覆做同樣的事情來因應同樣的挑戰,最後他們的行為就變成自動自發的習慣,甚至再也無法靈活應用在特殊情況下才能使用的工具與方法。

16.我總是建議他人,每天都要讀一些自己專業之外的書。而大多數人會說:我沒有時間讀那些書。我說:不,你有時間,而且這件事重要多了。你的世界會變得更遼闊,或許在某個時機點,你就能將其連結起來。

17.我們失去的正是交談和綜合資訊的時間。人們隨便買個午飯並帶進辦公室裡,因為他們覺得吃午餐沒有效率,但通常那是反思和建立連結的最佳時間。

18.你該比較的是今日與昨日的自己,而非那些與你截然不同的年輕人。

關於一個任務是否堅持到底還是果斷放棄,牽涉到的因素實在太多,在不同情境下有時放棄比較好,有時是堅持下去就能突破,我們不知道到底結果是什麼,只能就現有經驗評估,以及好好享受過程,這本書將許多經典探討心理學、行為學的書籍用不同的例子推翻,讀者可以選擇:相信其他暢銷書籍所提出的觀念;或相信這部作品提出反向的觀念;或是同時相信這兩種情形可能存在的觀念。書中提到了許多其他著作,例如:「超級預測」、「別急著吃棉花糖」、「異數」、「恆毅力」等,都是相當值得一讀的好書。我們可以從正反兩面的案例與觀念中擷取自己認為對的想法,世界是複雜的,但我們應想辦法化繁為簡。

書中也列出了許多經典故事,例如消防員沒有逃出森林大火慘案,在「逆思維」一開頭就提到,只是重點不同,後者是以點求生火來告訴讀者急中生智的重要性,而本書則是指消防員在逃難時不願放棄自己的工具,反而犧牲生命。還有關於挑戰者號o型環因為低溫而失效的案例,因為負責人員未將重要關聯的資料量化,無法以數據呈現給管理階層,最終導致一場災難。也提到了如何的學習可以更好,有哪些技巧可以應用,書中提到一個局外人解決一個專業的問題我覺得很有意思,分享給大家:艾克森瓦茲漏油已經近20年了,但阿拉斯加海岸仍舊殘留32000加侖的頑固原油,有一個協會用2萬美金懸賞,看能不能有方法將質地像是冷卻巧克力慕斯的殘油抽取出殘油回收船。結果收到一個化學家提出的解決方案:這位化學家戴維斯想像這很類似喝思樂冰會遇到的問題,喝到最後,人通常會用吸管攪拌沉澱的底部,問題是要怎麼做,才能不費吹灰之力吸出思樂冰?答案是混凝土震動器,只要將震動器接上船舶,攪開拌鬆「巧克力慕斯」,就能將殘油回收了。

在閱讀案例故事時,當還沒看到解答時都會覺得:恩,這問題很棘手,但當看到了解答後又會覺得,這答案也不難阿,為何我沒有想到。這是一種控制錯覺,後見之明,我們容易犯這種錯誤,比較好的做法會是自己先寫出解答,然後再比對正確答案,這樣才能了解在知道答案前的思考邏輯,也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學習就是要不停的犯錯以及要廣泛的接觸各類學科,我想這是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