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2.book.com.tw/image/getImage?i=https://www.books...

閱讀這本書讓我更了解房地產增值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有閒錢又努力了解各國房市的人會使用槓桿讓獲利加速(同時也承擔房市下跌風險),不過作者貝版研究後認為中國及美國房市的漲跌週期,開始獵房,且因為很常接觸房地市場,訓練出敏銳直覺及趨勢,再加上他培養出良好的習慣(節儉、不亂用消費性貸款)、訂定千萬投資計畫及"會走路的錢"最重要的核心精神:『錢會自己走路,由不會理財的人漸漸往未來有錢人身上聚集』,因此,貝版成為很勤奮的房地產投資人,投資中國及美國的房市,藉由槓桿及房市的上漲,讓他資產突破千萬。

不過對於房地產未來趨勢,貝版與吳淡如的看法雷同,認為房地產漲勢可能不會複製過去20年,趨於保守,但因為他們在這20年已經賺滿盆缽,已經有很大的利差優勢可以承擔風險,但相對於尚未購置房市資產的人而言,越晚購入的風險可能越高,因為在投機領域中,每一個人買房都是為了高價賣出,沒有人想賠錢賣,但這樣的遊戲不可能永遠持久下去,因為當價格高到一定程度會嚇跑潛在買家,沒有交易支撐價格就會逐漸下跌,泡沫就此破裂,直到市場下跌到下一批買家覺得符合行情時。

投資房地產成功,可以了解貝版對房地產分享的觀念及見解,個人認為較偏向投機的模式,房子並非拿來住的,而是讓自己財富增加的一種策略,在剛開始資產累積時,許多細節及維修房子的問題也都自己動手處理,節省支出,直到做出規模才請管理公司或是請租客自行處理,書中有提到投資有分成『懶人投資』及『勤奮人投資』,前者就投資市場指數,好好安份遵守紀律10~20年,就能獲得這輩子需要的財富;而後者就是投資房地產,要能看出趨勢、未來人們的居住喜好、與代銷、仲介、租客間的周旋、資金槓桿的拿捏,重點是,要有穩定的收入來源來支付貸款,作者貝版在美國收入雖然可能算中下,但放眼世界仍然算中高收入族群(夫妻兩人年薪14萬美元),再藉由美國與中國國內經濟的差異進行套利,這樣的天時地利在現代可能難以複製,不過對於貝版的房地產及對金錢觀的觀念,則可以學習及變化應用。
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就是如此,大家在玩人生大富翁,房地產屬於高單價、難以變現的資產,只要有潛在獲利,就會有人想要進行投資或投機,藉由資產增值或短期賺取價差,房地產最令人詬病的地方在於,它具有排他性,買不起的人會隨著時間越來越買不起,因為勞動收入跟不上房地產增值;除非經濟衰退、失業率飆升、央行升息、通貨緊縮、房地產崩跌等,但若發生這種情形,大家可能是減少消費,保留現金,而非在置產,但在房市交易熱潮時,大家都在搶房子,要溢價才能買到,書中提到房市起漲5~10%時可以追,他第一間房也是溢價3萬美金(90萬台幣)才買到,比原本出價還高7%。擺了十年以上,現在這間房子已經漲至少2倍。

作者貝版的房市投資觀念,有一些超出個人的觀念與想像,讓我可以了解多房族的思考模式,例如"房價可以破億的買賣,不讓外人參與",這表示一項商品只要有人願意高價買,就代表有這個價值嗎?最近在關注房市,看到某社區同一層樓有2間都是地主戶釋出(持有時間只有短暫2~3個月),聯絡房仲後其中一間已賣出,另一間可以看屋,看了之後原本要下斡旋,但房仲嫌棄我開價不到區域行情拒絕(但個人覺得開在社區行情,有請銀行鑑價,開價就是鑑價),事後得知在房市好時要比銀行鑑價還高才有成交機會),二個月後房仲告訴我那物件被"行情"成交了。我看了一下實價登入,一開始成交那間賣方是加價50萬賣出(符合社區行情);而新成交的是被加價300萬賣出(符合區域行情),請問哪個才是真的行情?對前者來講賣方有小賺,買方覺得大賺;對後者來講,賣方大賺,買方讓區域行情更加穩固及讓社區行情增值,之後社區要賣房就會以最高價定錨,仲介的角色?就目前個人觀察,是偏向賣方及自己利益在賣房,不太在意買方及成交,當然獲利最大化是每個人都希望,能多賺誰不想多賺,但一間房在3個月的時間可以漲20%,個人是覺得不合理(不過已經成交了,即使不合理也是有買家願意買單)。台灣房地產最終會被反噬,最終苦果是由後代承擔,不過不曉得多久會發生就是了。個人認為台灣房地產會走向:

1.從近十年趨勢來看,台灣的一般受薪階級(PR50)這十年來薪資成長幅度很少,也就是最大一群消費者能買得總價這十年來沒有變化,但房子的單價一直上漲,因此建商將房子越蓋越小,以符合消費者預算。

2.很有錢的一群人(PR95)以上因為口袋深,多為高科技產業人才,因此科學園區附近的房價將漲幅驚人,可以趨於市中心房價。

3.小房子好賣,總價高者將有行無市,超過2500萬房子賣的速度將越來越慢。

4.餘屋量將會越來越高(大家寧可讓房子養蚊子也不願賠售),高總價很少人買得起,低總價選擇越來越多,但因大部分的人喜新厭舊,新房交易量應能維持到少子化發酵時再下降。

5.少子化表示勞動力減少,若收入沒有增加,代表消費能力將逐漸減少;但有可能少數人的收入可以極端增加,讓少數人繼續撐著房價,只要有一群少數人撐住價格,房市還可以繼續創高。

6.銀行放貸背後是2種機制:一是先將未來勞動力提前到現在使用;二是從系統中憑空變出貨幣加速通貨膨脹。前者需要有更多勞動力(或讓勞資所得提升幅度高於通貨膨脹),後者讓錢越來越不值錢,房地產價格在前者的機制中到某個時間點,勞動力無法追上未來勞動力的缺口,房價將無以為繼;但若後者的機制,買房貸款是將更多貨幣注入經濟系統中,那房價將越來越高。

7.供需法則,因為市中心地將越來越稀有,因此每一塊地售出都讓地越來越少,因此房價越來越高,但高到一般人付不起,就只能靠有錢人來玩、或是政府繼續推出50.60或一輩子房貸,讓貸款代代相傳,只要時間夠久,貸款的價格會被通貨膨脹稀釋,負債將隨時間越來越減輕(但如果國家不幸產生通貨緊縮),房貸將會是一個未爆彈。

8.台灣超額儲蓄高、法拍屋創新低,房市沒有泡沫疑慮?個人覺得這只是挑數據解釋,並無百分之百關聯,台灣房地產如此畸形的核心是政府的政策對建商、持有多房子的人較為有利,加上一直維持低利率,讓投資客可以運用槓桿低本金、高風險、高獲利,若改變政策、或發生國際重大事件,將有機會翻轉現況。

我們可以從這本書中學到什麼?

1.作者貝版在學生時期閱讀了很多書籍,他認為每一份知識都有用,勤勞獲得知識的人,終將得到回報。

2.從投資上來看,在美國自住買房有4個主要好處(台灣則不確定,因稅制不同):1.可以獲得政府大量補貼,房地產稅和房貸利息可以抵稅。2.其他任何投資,都不可能像房貸獲得這麼高額、低利、長期的貸款。3.不動產是對抗通貨膨脹最好的辦法,一線城市的土地有限,不可能有那麼多新房子蓋出來,總量一定,又是剛需資產,是對抗通貨膨脹的好方法。4.買房子是政府送你錢。只要看看三十年前大家平均收入是多少,貸款額度越高,意味政府送給你的錢越多。

3.一個人最好的花錢方式,應該是量入為出,就是只買真正需要的東西,現代社會人們擁有的物質太多了,很多買的東西,在沒有充分利用之前,就被送進垃圾桶。

4.記帳是控制支出良好的方式之一。記帳對人的心理有一種奇妙的功效,不需要記帳的時候,一筆錢很容易隨意花出去,需要記帳的時候,你就會反覆想一想,這筆錢是否需要花。

5.節省的好處。如果你知道今天的每一塊錢,都可以在五年後成長十倍,那麼你會捨不得花掉今天的這一塊錢。

6.『會走路的錢』投資法的原則是:把投資瞄準未來可能成為有錢人、現在還是窮人的人,購買這些窮人未來可能會需要的東西,不要和那些比你更有錢的人去拚體力。

7.懶人投資法:1.把1/3收入存起來。2.存起來的錢投入SPY。3.連續16年。

8.勤勞人理財法:每年找到一個現金流打平的房子,房價有8%的年成長。當存到20%頭期款,買房,出租;重複這個流程3次,再加上槓桿(把一些房子的淨值再增貸出來買房),等買到第7間,這7間都出租,接著持續當包租公直到20年,就可以擁有1千萬美元。

9.人們用貶義來描述投機;褒義詞來稱讚投資,這些評價都是事後諸葛,事先誰知道是投機還是投資,硬要區分的話,也許有人會用投資時間的長短來區分,比如長期的價值持有者是投資,而每天買進賣出的交易者是投機。其實投資和投機對社會的貢獻都一樣。沒有短期的投機者市場,哪來的流動性?

10.作者提到在一個自由買賣的市場,炒房者不可能長期獲得高額利潤。如果把風險因素考進去的話,炒房者實際的獲利空間,不會比這段時間的資金成本還大。對於未來市場的判斷都已經反映在當前價格上了,按照個體經濟學市場充分競爭的理論,獲利不會大於資本成本。換句話說,我們只看到有獲利的,沒看到虧損的投資客。

11.買賣股票不要執著於沉沒成本。出於期待獲利心理,多數人經常設定一些錯誤的規定,比如很多人不願意以低於買入的價格賣出股票,其實賣股票最需要關心的是如何高價賣出,買入價格已經變成沉沒成本,不需要考慮。人一生中,過去的事都是沉沒成本,投入的時間、金錢、感情都已經沉沒了。

12.如何有效降低房價。一個商品的價格上漲是因為供需不平衡造成,所以抑制房價的最好辦法是加大供應。作者提到政府不會主動降低房價,因為高房價對於地方政府來說很重要,因為政府賣土地才能獲得大量收入,房價越高,土地價格賣的越高。作者貝版還舉個例子:如果一間房子買進100萬,賣出時200萬,政府要求炒房人繳50萬的稅,最終的結果是把房價價格推升至250萬元。

13.即使房價有泡沫跡象,但泡沫不見得會破,泡沫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會被吹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再破,過程可能很多年,也可能好幾十年。作者認為上海房價可能再上漲或下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租售比理論不成立。人民被逼著買房子,自己的房子和租來的在功能上不可能日而語。2.長期低利率。3.中長期風險:人口紅利最終會被消耗掉。4.通貨膨脹。等到通貨膨脹來臨,房價會因銀行收緊和利率調高而應聲下跌。所有理論不敵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作者說是買氣,我個人認為是對房市無可救藥的信仰,因為相信,所以不會跌,而每次更高金額的成交讓人民更加確信自己的觀點,讓房價更加鞏固不會跌的傳說。(但這個傳說總有一天會破滅,只是不知道多久才能等到,張金鶚教授在10幾年前警示台灣房地產泡沫,到現在還沒真的爆掉)。

14.炒作一項商品,不管任何價格都可以成交,成為市場行情。無論價格多貴,哪怕是每平方公尺一億美元,都不存在誰買得起的問題,因為只是擁有房子的人互相換手,換手價格無論多貴,這個市場都可能成立,和當地人收入完全沒有關係,如果考慮房子的投資屬性,什麼價格都合理,就像黃金和藝術品一樣,任何價格都可能存在,是否合理是另外一回事。誰買得起房?已經在那裡有房的人,再貴也買得起。

15.中國(或台灣)未來的命運怎麼樣沒人知道,但作者覺得房地產投資最好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他的故事也不是要我們模仿,每一代的環境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論,他希望能讓讀者獲取一些有用的經驗:1.看對大趨勢比操作方法更重要,具體操作可以有失誤,不用特別完美。2.年輕的時候,不能只關心周圍的小事情,而是要放眼世界,機會來自四面八方,眼界很重要,無論你生活在哪裡,盡可能多了解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事情,可能對你的生活有啟發。3.房地產投資和其他所有投資都一樣,沒有人能夠幫你做決策,需要獨立思考。4.沒有人比你更在乎你的錢。

16.在大城市,你要計算的不是花多少年、賺多少錢,才能買到一間稱心如意的房子,那是不可能的任務,你需要的是省吃儉用,用薪水賺足夠的資本來參與這個遊戲。

17.作者在當房東初期需要幫租客通馬桶、修繕等勞動,但他不覺得有什麼,他覺得問題出在心態,人本能的不喜歡服務低於自己社會階層的人,但同一件事情,有理想和沒理想,有長期計劃和沒有長期計劃,是不一樣的。

18.當房東就像玩大富翁,大富翁遊戲每轉一圈銀行給你一筆薪水,如果沒有被動收入,很快就坐吃山空。上班族就像那個棋子,永遠在奔波,可是不富裕,毫無安全感。當你擁有一定數量的投資房後,錢會生錢,一切變得簡單許多。

19.關於貨幣的觀點:1.貨幣必須由政府背書。2.貨幣的價值是大家一起公認的。3.貨幣成本越低越好,重要的是能控制總量。4.貨幣的本質是記帳工具。

作者貝版可以從200美金開始,一路到資產破千萬美金的旅程,很勵志也很佩服,在過程中除了身體健康因素讓計畫稍微延遲外,大多數對房地產趨勢判斷都蠻正確,書中最後一小部份,他把投資重心轉移到比特幣,是一種新型態、未來還有許多未知及不確定的投資項目,這需要時間去證明他的理解與觀念是否得到驗證,但無論如何,能在房地產打滾20年,且累積到目標資產,有以下幾個重點:

1.他覺得最重要的是執行力,因為我們可以用諸多理由不去做,例如:對未來悲觀阿、自備款不足阿、等待時機等,總歸一句就是你不願意做,對這件事的優先程度擺在次要,若這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你想方設法都會挪出時間空間去進行。

2.用excel來計算拉出數字的意義不大,因為有許多因素無法在表格上呈現,例如人的情緒、壓力、市場波動等,excel只能給你一個預估數字,其他背後更深層的意義無法呈現,我們可以用excel產生一堆數字,但能真正落實執行才是最大挑戰。(書中描述為excel往往無效,一方面市場有太多不確定性,難以呈現在表格中,另一方面是忽略人的作用:投資執行者的因素)。

3.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適合哪種投資策略,懶人就用指數投資;勤勞人就投資房地產,投資房地產需要拿捏好槓桿,不要超出自己的負擔,造成壓力。

4.節儉是美德,也是良好的習慣,今天你省下一元,進行投資,在未來10~20年會變得更多錢,積沙成塔聚少成多。

5.錢會走路,預測未來有錢人想要的東西,提前布局,等他們想要的時候就能獲利。

以上五點我想最後一點應該最難,畢竟預測是機率問題,未來的人喜好也許與我們想像的差距很大,也許我們根本預測不準;但前4項應該加以訓練、養成習慣後是可以執行的。這本作品個人覺得參與了作者一路以來奮鬥歷程,有些觀念有落差,但從結果來看他取得了想要的結果,讀者歷經了一場精彩旅程,個人覺得這本書可以訓練讀者對財富與投資的價值觀,有些認同可以學習、不認同可以參考,算是一部可抽空閱讀的投資書籍。(3.5hrs)

arrow
arrow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