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房屋是拿來遮風避雨,隨著年代的演進,慢慢衍生出不同空間有不同功能,建材及房屋外觀也是不斷進化,從一般功能延伸到兼具美觀,只有人類才有這樣的技能,其他生物沒有這種能力,對非人類來講,房屋大概就類似石頭或山洞,能遮風擋雨跟休息繁衍,最基礎的功能;但人類的經驗及技術可以傳承,從一樓平房起~公寓~華廈到大樓,再搭配不同建築工法、設計建築外觀、格局等,建材選用等,將房子打造成一個極度複雜的商品,接著將房子打造成人們必須追求的聖杯之一,一般人要付出勞動力一輩子來養這間房子,打造夢幻家園的理想成為人生必須體驗的活動之一,黑光花了一年的時間,經歷了:同一區域從每坪58萬漲到68萬、房仲從積極變消極(因為更多客戶想買房沒空理猶豫不決的潛在買家)、房市由冷轉熱的時期,也見到了一些欲賣房的屋主,每個賣房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及原因,有些是換屋、也有是出國房子用不到、也有投資客,這些屋主從我眼中看來沒什麼特別,但站的地位明顯不同,他們有房價的生殺大權,我只能被動選擇能負擔預算內的房子,在房地產買賣中買家通常是弱勢的一方。
我想分享二則買房被洗臉及一則印象深刻的故事:
第一:
我們看了一間在三重仁義重劃區格局還可以的新成屋房子,價格落在預算內,但因賣方是地主戶,持有房子時間很短(大約1個月),開價硬生生加了400萬,入手單價是56.5萬/坪,我去找銀行鑑價,鑑價後就當作出價,結果被房仲很乾脆地拒絕:抱歉這價格太離譜,我無法以這個價格跟屋主談,並教育我說:
1.你出價是85折,正常的物件沒有這麼低的;你沒有斡旋經驗沒關係,但正常來說都是9折往上加的。
2.如果你預算在那邊應該要看比較低總價的物件,銀行的鑑價只是參考價,都要溢價買,並說房屋就像期貨的概念,要買未來價。
3.這社區實價登入都只能參考,因為都是去年的,今年要看整個區域的價格,所以一定都要超過60萬/坪。
其實蠻無言的,我買的是現在可入住的房子,為何現在要住的房子要用未來價買?且看了此社區的實價登入都沒超過60萬/坪,房仲說法是仁義重劃區域平均價都超過64萬/坪,這個才是行情,因此此社區也是要比照。聽完後我覺得跟房仲的價值觀差太多,就不再跟想他溝通了(即使後來他很客氣推薦了其他物件,也分享後來這物件成交價就是他所謂的〝行情價〞)。而且後來發現同社區同層樓隔壁的地主戶也是近期成交的,僅以他的入手價+50萬賣出,實價登入也沒有超過60萬/坪。
這故事讓我深深覺得買房很靠運氣,以及看你遇到的賣家及房仲,會影響你看房、買房的體驗。聽完房仲的教育我除了無言還有自尊心受創,潛在買家還被房仲嫌棄。可能房仲覺得我不懂行情,但我覺得房仲才是炒房的幫兇,他還對我說:「我買的5間房都是當時區域的最高價」...。好了,就是讓其他潛在賣家有更高的期待獲取更大的利潤,在房地產市場,價格即使高,只要有買方願意買,永遠都有所謂的〝行情價〞。反正,不買的人最大,這仲介費我就省下來了。
第二則:
剛進這個二重重劃區建案,代銷阿姨非常熱情而且健談,直接帶我們看裝潢屋,大力介紹他們家的產品及價格優勢,可惜他們的2房已經售罄,且2房是暗廳衛浴無開窗,若要升到3房2廳2衛,最小坪數39.x坪,總價超過2300萬,看格局覺得還不錯,且單價可落在55萬/坪附近(此重劃區平均超過60萬/坪),我們想說看能不能再針對價格議價,她回說:「如果價格沒有差太多我盡量幫你爭取,但需要先付訂金10萬現金」。我們回家思考後再帶老婆去現場看一次,想談價格,她也是很熱情介紹,我們也很有興致的想拍空屋影片給家人看,直到她問我:「你預算落在哪裡,讓我有心理準備」。雖然在昨晚有做些演練,想說要如何回應代銷,但在現場時我腦袋打結,慢慢地說:大概在2000~不是~2100萬附近吧!(我聽了家人建議,若如果預算頂標是2200萬,就先從2100萬開始喊,這大概是20~30年前的買房策略)。
代銷阿姨瞪大眼睛看著我,不可置信的語氣說:「這太離譜的價格了,完全不可能,換算單坪價不到50萬,我若拿這個價格去問老闆一定被罵死」…「我這個格局跟價格都很有競爭力很好賣,你這預算一定沒辦法,完全不是行情」…「一期建案在去年、三年前的價格,他們能買到是他們賺到,現在二期房價跟一期不能比,就是不可能,虧我還幫你保留不賣給其他潛在客戶」。
我面露難色,好像自己做錯事,講錯了話被長輩訓了一頓,不知道要如何接話…代銷阿姨接著說:「你這價格是不可能的任務,房子格局資料提供給你參考,你們回去想清楚,討論好再來」。然後就往代銷中心內走,然後看也不看的說:「掰掰掰掰」。(即使老婆想接一些話表達我們還有一些預算可以增加,但代銷阿姨已經沒有想跟我們談的意思)。
現實是殘酷的,當你是潛在金主時,說話客氣、態度積極;當你買不起時就變成浪費她時間的人...這很大的反差態度在這位代銷姊姊身上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二則故事都在我心中留下蠻深的陰影,事發當晚心情有點低落,好像買房不懂行情是罪過一樣。其實買家跟賣家心態截然不同,買家想揀到便宜,賣家想讓獲利最大化,因此代銷人員就是在市場中觀察現在哪一方的勢力較強,若買方市場,則代銷人員會讓利,因為成交才是她們的目的;若賣方市場,抱歉,她們知道潛在買家很多,只要不到心目中賣價,根本不會甩買家,我想我看房的這段期間就是較強的賣方市場,強勢到覺得買房出價不到市場行情好像是十惡不赦的犯罪似的、且覺得有點丟臉及很不服氣,是極度複雜矛盾的心態,但換個角度來講,若我是代銷或房仲,你開價不合行情根本就是來亂的。對買家而言,若能買到低於行情絕對是好事,因為現買現賺。而現實世界則是:若有好康的絕對不會輪到一般消費者,在房地產打滾的從業人員發現有利可圖早就自己吃下來了,除非你夠幸運,遇到了一位認識想緊急脫手的賣家,比較有談價的機會,或是有些人不缺錢隨便賣,不然大部分都是希望能賣到最高價,心理學也指出當你擁有一個事物時,你會更珍惜它更捨不得賣掉它,在高單價的房地產市場裡更凸顯這種現象。
第三則:
去看一個二重重劃區正在蓋的建案,預計2024年底交屋,看房現場是工地,要看格局可以,但要戴上工地安全帽並搭乘工程用電梯(在大樓外的鐵籠子),超級可怕的~整個腎上腺素噴發,雖然不致腳軟但根本不敢亂動,可買的樓層是17.18高樓層,格局本身跟銷售人員介紹我根本無心聽,因為要很專心的避免出現意外(例如建築內電梯是中空、階梯還沒上扶手、工人在做泥作、地板上還有很多料材),第一次體驗工程電梯真的~怕高者不宜。
買房對一般受薪階級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段期間經歷許多事,大多數都是負面>正面的體驗。
我們的目標為2房房型,自住、10年內成屋、廚房明火瓦斯、交通便利、格局方正、採光良好、有24小時社區警衛及垃圾處理區。
排除條件:2.4.10樓盡量避免;推案量太大的建商不考慮。
預算:從2000萬提升到最緊繃2200萬,因為預算有限,勢必要有部分的妥協,所以買房到後來是各種條件中取捨,沒辦法買到百分之百滿意的房子。
統計一下這一年間黑光看房的相關數據:
(1).房仲、代銷的聯絡人,超過20位,含信義、永慶、中信、大師房屋等。
(2).鎖定區域廣泛,涵蓋了:萬華(和平首璽、華穗、恆隆聚、欣聯東園綻、曉南門、萬錦、民峰峰閣)、中和(遠雄左岸重劃區(錦繡園、CASA、和光、日安)、Meta Park、旭泰城光、楓韻元山居)、板橋(埔墘(金板橋、湛然新世界、湛然幸福時光)、江子翠重劃區(雙江翠、江翠Park)、新埔(新板PLUS、潤泰鼎峯、巨蛋東京花園)、板橋車站周邊(畫世紀))、亞東醫院捷運站(松下雲品、領袖歐洲)、土城重劃區(新大興)、三重的仁義重劃區(東村和美、欣聯詠心)、二重重劃區(皇鼎麗園、左岸瀾庭、森一、大有豐光、冠德天韻))
(3).預售+新成屋+中古屋看現場物件:>31間,網路搜尋物件看>100間。
(4).耗時共一年,從2023/04~2024/04。
(5).下斡旋次數:0(原本有意下斡1間被房仲嫌棄,第一則故事);被代銷打槍次數:1(被詢問預算與代銷開價差了200萬,第二則故事);與家人討論尋求建議,被打槍次數:3(中和楓韻元山居、二重重劃區知森堂一二期、三重仁義重劃區)。
(6).開價、成交價及屋主持有成本比較表(單位萬):
建案名稱 | 屋主持有價 | 購屋網開價 | 成交價 | 獲利 | 議價折數 |
欣聯東園綻 | 14** | 2288 | - | - | 尚未售出 |
民峰峰閣 | 建商自售 | 1750 | - | - | 未售出 |
錦繡園 | 1888 | 2300 | 2100 | 212 | 91% |
CASA-1 | 1650 | 2198 | 1968 | 318 | 90% |
CASA-2 | 1488 | 2280 | 2030 | 542 | 89% |
和光 | 1598 | 2150 | 2026 | 428 | 94% |
日安 | 1588 | 2288 | 2090 | 502 | 91% |
湛然幸福時光-1 | 1745 | 1999 | 1909 | 164 | 95% |
湛然幸福時光-2 | 1485 | 1958 | 1945 | 460 | 100% |
新大興 | 1306 | 2280 | 2100 | 794 | 92% |
新板PLUS | 1878 | 2280→2498 | - | - | 尚未售出 |
旭泰城光 | 1675 | 1988 | 1800 | 125 | 90% |
冠德天韻 | 1550 | 2280→2380 | - | - | 尚未售出 |
個人的心得分享:
(1).真正會替買家的房仲很少,大部分都站在賣方立場維護權利,且房仲可以決定誰獲得斡旋門票、間接操作市場行情,可能剛好我看的時期是賣方市場,姿態一個比一個硬,價格不到屋主或建商理想價就謝謝不聯絡,你不要還有一堆人搶著要。這段期間的賣家若持有房地產超過3年以上基本都是賺爛,隨便都是獲利200萬起跳~看到最誇張的是一間房打算賺1000萬的。
(2).議價區間很小,網路上分享8~85折開始談,我遇到的是斡旋基本盤要9折起往上,還有的賣家幾乎是不二價。
(3).台灣的房屋市場極度的不健康,少數人壟斷市場並建立門檻及遊戲規則,讓後進很難加入。
(4).在台灣房地產不被當成必需品而是投資商品。
(5).沒有所謂的市場,你敢開的芭樂價,總會遇到喜歡此物件又負擔的起的買家願意接受,加上政府低利率政策及實價登入,讓房價一直被不斷墊高。
(6).有錢人比你想像的還多,多餘的財富易流向房地產等抗通膨資產。比較有口碑建商或是格局漂亮的物件,都要排隊搶,或是需要競標,這種熱門程度都會懷疑大家都是來買蘿蔔青菜。
(7).房仲及代銷大部分都很勢利,知道你買不起就不會浪費時間在你身上(雖然是很合理行為,但這種心態會打擊他人信心)。
(8).網路上房地產專家為了吸引觀眾,通常會誇大標題,尤其倡導房屋將因泡沫崩跌的越容易吸引人,但事實可能是:房地產漲跌因素很多,未來趨勢很難判斷,但因為房地產有抗通膨的特性,大多時候應該是緩漲,只有少數時段可能大漲或小跌,網路房地產專家提供的資訊可參考,但還是要親自去看房並與房地產從業人員互動才會知道真實狀況。
(9).看房的過程是一種擴展人生的體驗,你可以看房子不同的2房格局、附近的生活圈機能、遇到不同個性的業務,看到各式各樣家的樣子,並想像自己有沒有辦法在這個空間及附近生活圈長期生活,是一種想像力活動,只是價格高到需要你用一輩子的時間照顧它。
(10).房地產也有名牌迷思:國泰、潤泰建設推的建案,就是會比周圍行情高10萬/坪,相對保值,因為稀缺性,只要釋出不到一週就會被買走,且轉手價格都相當驚人,曾遇過一個物件實價登入6x萬/坪;3~5年內新屋結果開價8x萬/坪(據說成交了,但實價登入查不到)。
(11).網路上的物件照片仍有很多細節無法呈現,一定要去看現場。例如,曾經看一個物件,它旁邊竟是一間資源回收廠,試想,會有哪個家庭會希望自己窗外的風景是資源回收廠的回收物
以下為我看過的一些現場物件格局圖,因為預算有限,一定會有部分想要的條件必須妥協,如果預算能更高,選擇就能更多元。
下4間為遠雄左岸的物件,分別為錦繡園 A2、CASA A2、和光A6跟日安A3,除錦繡園室內坪剛好20坪左右,其他落在15~18坪之間,除日安A3是雙面採光之外,其他都單面採光,價格全部都破2000萬(單價從60萬/坪~67萬/坪),那邊的優勢跟劣勢都很明顯,喜歡的就會喜歡,無法接受就不會考慮,其實一開始我們是有考慮中和左岸的,主要是因為家人住在萬華區,過華中橋就可以到,覺得還蠻方便的,但因為左岸跟環狀線捷運站之間隔著工業區,要考慮可能會有異味的問題。
格局上來說,日安A3衛浴有開窗是不錯的優勢(但致命傷是客廳間距太小)、4間都是廚房接陽台,錦繡園、日安是開放式廚房,但CASA的廚房很小;另一個特別的地方是虛線部分建商是提供玻璃隔間,也就是第二房可以看到客廳狀態,不知道這是不是建商的噱頭。
其實遠雄的單面採光格局算是不錯,至少除了衛浴沒對外窗之外,其他都有對外窗。而且比較誇張的是,和光A6的物件最後有3組賣家競價,高價者得標,剛釋出時有20多組人來看房,也代表了房市趨向熱門,大家都想搶好物件。
呼,終於不用再看房子了,這一年來周末有空就安排看房,平日下班空檔搜尋591、信義、永慶等網站的物件,看到後來新鮮感沒了,而是滿滿的怨念感,看第一間時還擔心不知道要問什麼問題,到後來是問很精簡的問題;跟房仲的互動也可以馬上感受到是資深老鳥還是新進菜鳥,且除了自己找喜歡的物件外,也要跟家人溝通我們買房的動機,家人的保護心態,會擔心我們沒想清楚,所以較持偏反對立場,增加買房上的阻力,也了解到不同世代買房觀念的鴻溝。看屋心態也從積極轉為被動,在房地產市場,若資訊獲得比別人慢,比較好或CP值高的物件都會被秒殺,例如我們去看中和的Meta Park,以預算來說最小坪數2房已經稍微爆預算,沒想到最後買2房還需要用抽籤的...,可見品牌效應在房地產也是存在的。
以上為小小的心得分享,但這件事終於告一段落了,邁向下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