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本閱讀「一年投資5分鐘」,這本則更深入探討指數投資的好處及主動投資的困難度,個人覺得光是書名就道盡一切「Buy & Hold」,跟近期另一本「持續買進(Just Keep Buying)」一樣,我們的策略應該是買進持有,且時間至少10年以上,當然在年化投資報酬率上可能會有些微差異,這只能交給運氣決定,我們能做的就是維持紀律與耐性,而這很違反人性,因為當大家都很樂觀時,每個人都想投入市場,我們內心要平靜,依照計畫行事;當市場大跌時,大家認為不宜投入資金,現金為王,我們仍然要心如止水,依計畫行事,對於帳面上的獲利與損失要遺忘它,10年後再來關心,這段期間好好充實自己,投資自己的技能與觀念,或是將財富轉化為讓你感到快樂的體驗。
有專家說投資是一種藝術,也有人說投資是科學,前者需要靠直覺與猜測進行投資布局;後者則是利用理性務實、數據統計等資料進行分析,選擇勝率最高的方式投入資金。沒有哪個方法是絕對的正確,而是看自己的風險承受度及犯錯的本錢,容錯率低或風險承受度低,則投資資金的比例可以低一點。
通貨膨脹是一個隱藏版的扣血機制,每年它會默默地讓你的錢減少購買力,例如我小時候菠蘿麵包一顆10元,現在大概都25起跳;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美錄飲品,在我大學時期20包一袋120元,現在呢?10包一盒99元;其他很多餅乾看似沒有漲價,但是包裝及內容物都變小了,例如七七乳加巧克力、波卡洋芋片罐裝、可口奶滋、牛奶糖以及罐裝飲料等,全部都變小了,因此錢隨著時間的流逝會越來越不值錢,因此投資抗通膨的資產是必要的,因為即使你把錢放在銀行都不動,縱使有利息,仍對抗不了物價的漲幅,什麼事都不做錢就會自動變小,不是數字上,而是能購買的東西。
錢投資在市場或房地產可能是對抗通貨膨脹的策略,但投資市場需要承受一些風險,包含市場風險及非市場風險,而比較好的方式是...指數投資,當你擁有市場,不但分散了非市場風險,還可以獲得市場的平均報酬,平均報酬很厲害嗎?看你要跟誰比,若你沒花多少時間直接持有市場就能獲得平均報酬,與花許多時間還不一定能超過市場報酬,個人是覺得前者是比較理性的策略。
書中有提到幾點投資重點,個人覺得蠻值得一再提醒自己:
1.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其他投資人也無法。
2.分散風險,到你可以安心睡覺的程度。
3.讓資金盡早參與市場。
4.持有越久勝率越高。(最短至少5年,如果可以持有一輩子)。
5.使用閒錢投資。
6.避免多餘的擇時操作。(定期定額、或一次性投入)。
7.不根據行情隨意停損停利。(買進持有)。
8.投資目標達成時按需求轉成現金。
9.資產配置;再平衡。
10.大腦設定讓投資人會做出不理性行為及偏誤,因此鍛鍊自己耐性及紀律很重要。
11.指數型的內扣費用很重要,成本越低越好,長期以來會影響投資報酬率。
書中還提到各個投資大師的資產配置比例,以及這些大師的著作,包含:威廉.伯恩斯坦的「投資人宣言」、「投資金律」、「智慧型資產配置」、「群眾的幻覺」、「繁榮的背後」;約翰.柏格的「共同基金必勝法則」、「約翰柏格投資常識」;大衛.史雲森的「耶魯操盤手:非典型成功」;理查.菲力的「資產配置投資策略」、「被動投資學」;國內指數型投資人:Ffaarr(哆啦王)、小資YP「一年投資5分鐘」、PG的「我畢業五年,用ETF賺到400萬」、清流君、魯爸、竹軒、小販、李柏鋒的「養錢練習」。這些書籍都值得有興趣的投資人抽空閱讀這些作品。
「獲得平均市場報酬」聽起來不太吸引人,若可以的話大家都想超越市場報酬越多越好,但若以投入時間資源變數考量,你可以選擇:
1.花少量時間,贏過50%投資人。
2.花大量時間及腦力擬定投資策略,但不保證能贏50%投資人。
上面2個選擇,聰明(偷懶)的投資人應該知道如何選擇。
在投資的風險領域我們可以分成市場風險與非市場風險,市場風險不可控,沒人可以預測,非市場風險包含:個人、公司、產業及國家,這些皆可以透過分散風險投資的方式消除。
一個30年以上的投資計劃看似很長,但若你可以花很少的時間及心力,讓錢自己發揮以錢賺錢的能力,我們可以將時間花在自己覺得更重要的事情身上,投資是要幫助你的生活有更多的選擇權,而不是反過來被投資綁住你的生活、影響你的心情,指數投資是一個高CP值的策略,雖然很無聊,但它絕對適合大多數人,書中對上述11項重點都有更多細節描述,就讓各位讀者去挖掘指數投資的奧秘吧。(1hr15mi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