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對探討世界、大局、宇宙、科學等較大視野的主題有興趣,原本在網路上搜尋到有位網友推薦一本值得一讀關於增廣世界觀的書,無奈沒記得書名,僅能將所有類似的主題找來閱讀,這本書探討的議題廣泛,但個人覺得可惜的是作者較偏於用中國的主觀思維來判斷世界的局勢,有些內容閱讀起來稍具偏頗,各國的歷史國情不同,大局觀若能以客觀的視野分析或許這部的可讀性會更高。
不過,這本書也與分享閱讀心得雷同,書中引用各種不同的書籍重點,若能習慣於硬知識吸收的讀者,這部作品可以獲益良多,但個人是比較喜歡以趣味、故事型的方式闡述複雜的概念,因此這部作品稍不合胃口,探討議題很多,但印象深刻的內容不多。
作品厚達近500頁,以下節錄個人認為值得收藏的觀念,有些已在不同的書籍分享過:
1.我們能夠感受到幸福,很大程度取決於我們對環境的控制能力。能不能有自我控制能力,一是看我們有沒有自律的能力,二是看我們所要面對的環境是否太過複雜。現代人的困境,在於我們的外部世界變得越來越複雜,而我們的自律性又太差。這樣自由帶來給我們的不是幸福,而是放縱;選擇帶給我們的不是更多的自主性,而是焦慮。
2.人們對於恐懼和焦慮反應極其強烈,如果碰一下自己的手臂,大腦約需400~500毫秒才能感受到觸摸,但如果你感到恐懼,大腦只要14毫秒就能接到信號。
3.在政治運作中,有批發政治及零售政治。批發政治是面對所有的公眾。零售政治則是針對一個個具體的人。有超凡魅力的領袖往往擅長批發政治,但零售政治的效果往往好的出奇。你需要零售政治建立自己的圈子,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
4.經濟學家分兩派,一派認為市場經濟是萬能的,透過市場的自發交易,經濟能夠自動的達到平衡;政府干預總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另一派則認為,市場並非萬能的,政府可以幫助市場;政府比市場更有遠見、更看大局、更有能力聚集資源。而作者認為,市場與政府為共同演進的關係,市場秩序的擴張離不開對政府的依賴,政府的力量壯大也需要借助市場的支援。
5.好的故事勝過一千個道理,投資是受到動物本能的影響,只有講一個好故事,才能給市場帶來信心。
6.學校裡教的,未必是找工作的時候需要的技能。知識改變不了命運,只有改變思路,才能改變命運。
7.我們目前方便的生活其實只演進約100年的歷史。過去我們自己縫衣服,現在都買成衣;過去我們很難讓食物保存、無法長距離運輸肉類,現在則依靠冷凍和加工食品;過去我們靠步行和馬車,現在則坐飛機輪船、開汽車;過去我們的房子是獨立的,現在房子則透過各種公共設施連在一起。
8.歷史是不可預測的,但我們每個人的行為可以非常精準的被預測出來—因為我們都是習慣的奴隸。
9.技術進步的速度很快,人類適應技術進步的能力卻很慢。
10.人類有輕信的毛病,往往是當第一個符合自己感覺的證據跳出來之後,就會相信自己發現了真理。人類也有固執的毛病,當出現了和自己的信念不一致的事實或觀點時,我們本能的會捍衛自己的觀點,並想方設法攻擊與自己不同的觀點,因此就算有事實、有證據,對事實和證據的解讀也會不同。
11.國際貿易確實有助於改善資源配置的效率,但不一定能夠推動經濟成長,好比能夠補充營養的藥未必能讓人長得更高。
12.效率是最小投入、最大產出。那什麼是公平呢?比較複雜,有的人談的是機會平等,有時候是談結果平等。強調結果平等會造成機會的不平等,這是不公平的。
13.人賺錢很難,錢賺錢很容易。不管你勤奮不勤奮、聰明不聰明、創新不創新,如果你的資本到了一定的規模,它就會不分晝夜、不斷的為你增值。勞動收入的增長速度很難超過GDP的增長速度。
14.如果你想捍衛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收入不平等就是不得不接受的代價,而收入不平等很可能會引發激烈的社會衝突。如果你想要民主,就必須讓民主學會控制資本主義。
15.當人口年齡結構相對年輕時,對住房的需求非常旺盛,房價會上升,但是,當一個社會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後,大家都會想把房子賣掉,拿換來的錢養老。當所有人都想賣房的時候,房價自然會跌。
16.作者認為,日圓升值是日本主動提出來的,因為日本擔心如果不採取升值措施,美國會對日本的出口採取更嚴厲的制裁。日圓升值之後,日本銀行又採取了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房價和股價急劇飆升,形成資本價格泡沫,到最後,資產價格泡沫崩潰,才使得日本經濟進入了長期蕭條。
17.作者認為,美元本位制度是一種非常不合理的制度,即使從長期來看美元是不斷貶值的,各國投資者甚至各國政府仍然不得不持有美元資產。對中國來說,這種格局尤其不利。
在閱讀完之後,個人覺得可能作品中有部分內容參雜了政治議題於其中,而政治主題其實沒有所謂「正確」的知識,而是一個事件的各自解讀,而各方都會朝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理解與闡述,到最後變成羅生門。因此個人不太喜歡閱讀與觀看與政治有關的書籍與節目。不過,對於金融方面的事件則是較有興趣,書中也推薦幾本關於金融危機的作品:「大到不能倒」、「金融煉金術的終結」、「當音樂停止之後」、「峭壁邊緣」、「自食惡果」,有機會將找這些書籍來閱讀,回顧這些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
這部作品個人覺得普通,沒有好看到必讀的書籍,且大陸作者寫書風格通常會有一種本國是強國及優越感的氣質在,有時閱讀起來不是很喜歡。但本書探討議題廣泛,還是有許多知識可以吸收與學習,本人不會特別推薦。(1hr10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