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光讀書筆記495】-41 只工作不上班的自主人生-分享閱

瓦基作為一名分享閱讀好書的推廣者,比黑光計劃還晚才開始(不過他的準備及前置作業專業到望塵莫及),瓦基實踐他所閱讀到的資訊,而不是僅吸收作者提供的知識;融合自己生活的經驗與書中的觀念;測試與實驗不同的寫作、說書風格,獲取回饋及吸取經驗;瓦基是真正將所讀所學經由吸收轉換成獨特的價值,閱讀過程中黑光除了讚嘆,更多的是佩服與尊敬。

作品中提及的著作,大概有6成以上的書籍黑光都閱讀過,但沒有像瓦基這樣透徹的理解及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上,簡單來說,黑光分享的書籍都是各自獨立的,並且較少與個人經驗融合,而是試著濃縮重點精華,這在瓦基書中提到:這樣的模式取代性較高;另外關於目標訂定,書中提到應該是要能自我控制的,例如每週發表一篇文章,而非訂定每月要多少點閱數,前者可以自己掌握,後者掌控權在其他人身上。

瓦基有辦法離職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從書中一個線索可知:他即使創業失敗,他的資產還是可以撐一輩子,因此在馬斯洛需求層次金字塔,他(和已經一些分享投資策略的作者)都是希望追求最頂端的“自我實現”,因為他們已經衣食無憂了,他們要追尋自己的人生意義,跟一般人比已經領先非常多。

知識型創作者都有某些特性,例如:演講、做簡報、寫作、作網頁平台等能力,這些技能是要在這領域發光發熱必須走過的路,書中提到臺灣分享好書閱讀的人品質不一,要成名短則2-3年,長的可能要到10年,那我可能要繼續努力了,目前是第4邁向第5年…

瓦基讓我明白成為一位知識型創業家的過程及背後的付出,相較之下黑光計劃根本不算縝密的計劃,只是隨筆,同樣閱讀的書籍,黑光看過得到的知識跟瓦基閱讀完執行的就像是閱讀完全不同的書,像是:一個人的獲利模式、以終為始、刻意練習、人生複本、活出意義來、與成功有約等,瓦基都直接應用於他的閱讀分享事業上,加上他對事業及工作的執著(個人覺得有些知識型創作者本身是工作狂,或是這些事對他們而言是樂趣與工作的結合),讓他可以在這個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瓦基在面對壓力與挫折時的處理方式,有一個蠻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在工作中的一位學長,因為健康問題在中年時往生了,瓦基就會思考:跟學長比,他還有機會遇到這些事情,而學長再也無法體會到這個世界了。還有一次他們原本要去花蓮玩因故取消了,而剛好就是出軌造成嚴重死傷的那班太魯閣號;這二個事件對他的影響很深遠,真正體驗到人生無常及苦短。

這本書個人覺得對我有很多的啟發,我要莫忘初衷,知道自己當初為何要建黑光計劃,持續不斷,也祝福各位都能找到自己的人生哲學。(2hrs)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黑光計劃 的頭像
    黑光計劃

    黑光進化黑洞(分享閱讀心得及精彩旅遊故事),每週末更新文章

    黑光計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